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82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环糊精溶液;将甲基嘧菌胺加入至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置于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利用无毒、无污染的环糊精对难溶性杀菌剂甲基嘧菌胺进行包合,然后对包合物进行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利用自组装作用对难溶于水的杀菌剂农药甲基嘧菌胺进行包合,在没有聚合物基质以及有机试剂的参与下,有效提高甲基嘧菌胺的水溶性,改善甲基嘧菌胺的热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包合物稳定性更高,更趋向于水基化,减少有机试剂等大量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尤其涉及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药的使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农作物产量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人类生命安全问题。每年都会有农作物生产者因不规范使用农药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农药大量残留以及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等现象。因此,如何调整农药的结构、提高农药质量、保证农药安全,是如今农业发展的普遍追求。不断推进农药向绿色、高质量、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方向发展是相关研究人员的共同目标。在创新农药剂型的诸多方法中,环糊精包合技术由于其简单易操作、效率高、效果显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农药剂型的改善。甲基嘧菌胺作为农业上常用的新型苯胺基嘧啶类低毒杀菌剂,可用于防治黄瓜、番茄和葡萄等作物的灰霉病以及梨黑星病、苹果黑星病和斑点落叶病。在使用时与大多数传统农药类似,需要配置成一定比例的悬浮剂进而使用,其使用过程复杂并且有效成分较低,水溶性差,大大降低了杀菌效果。基于目前的甲基嘧菌胺存在的技术缺陷,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甲基嘧菌胺水溶性差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环糊精溶液;将甲基嘧菌胺加入至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置于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环糊精包括羟丙基-β-环糊精、羟丙基-γ-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甲基嘧菌胺与所述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配制环糊精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将环糊精溶于水中并搅拌10~15h,即得环糊精溶液。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环糊精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2)g:(0.8~1.2)ml。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纺丝电压为15~20kV、纺丝速度为0.3~0.8mL/h、纺丝温度为22~3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时所处的环境的相对湿度为15~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环糊精溶于水中,使用磁力搅拌器中搅拌10~15h,即得环糊精溶液。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利用无毒、无污染的环糊精对难溶性杀菌剂甲基嘧菌胺进行包合,然后对包合物进行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利用自组装作用对难溶于水的杀菌剂农药甲基嘧菌胺进行包合,在没有聚合物基质以及有机试剂的参与下,有效提高甲基嘧菌胺的水溶性,改善甲基嘧菌胺的热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包合物稳定性更高,更趋向于水基化,减少有机试剂等大量使用,是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纳米农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以及所用的甲基嘧菌胺、羟丙基-β-环糊精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和所用的羟丙基-β-环糊精的X射线衍射(XRD)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用的羟丙基-β-环糊精和制备得到的包合物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热重分析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用的羟丙基-β-环糊精和制备得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环糊精溶液;S2、将甲基嘧菌胺加入至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S3、将混合溶液置于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利用无毒、无污染的环糊精对难溶性杀菌剂甲基嘧菌胺进行包合,然后对包合物进行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利用自组装作用对难溶于水的杀菌剂农药甲基嘧菌胺进行包合,在没有聚合物基质以及有机试剂的参与下,有效提高甲基嘧菌胺的水溶性,改善甲基嘧菌胺的热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包合物稳定性更高,更趋向于水基化,减少有机试剂等大量使用,是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纳米农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的,环糊精的外缘亲水而内腔疏水,因而它能够像酶一样提供一个疏水的结合部位,作为主体包络各种适当的客体,如有机分子、无机离子以及气体分子等,因而本申请可通过环糊精包合甲基嘧菌胺,进而改善甲基嘧菌胺的水溶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糊精包括羟丙基-β-环糊精、羟丙基-γ-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具体的,羟丙基-β-环糊精是由天然环糊精-β-环糊精衍生出来的一类应用最为广泛的环糊精衍生物,主要是将羟丙基引入β-环糊精的结构中,打破β-环糊精的分子内环状氢键,不仅保持了环糊精的疏水性空腔,还克服了β-环糊精水溶性差的缺点;不仅如此,羟丙基β-环糊精依旧保留了β-环糊精的诸多结构特点,其是含有七个葡萄糖单元的无毒的环状低聚糖,并通过α-(1,4)糖苷键相互连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羟丙基-β-环糊精的生产成本也逐渐降低,羟丙基-β-环糊精的亲脂性环状结构使其能够与诸多疏水性化合物络合从而形成主客体复合物,进而影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通过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结构特征以及羟丙基-β-环糊精空腔的“外亲水、内疏水”的特点相结合来制备水溶性等理化性质更好的纳米纤维。在一些实施例中,甲基嘧菌胺与所述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配制环糊精溶液;/n将甲基嘧菌胺加入至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n将混合溶液置于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制环糊精溶液;
将甲基嘧菌胺加入至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将混合溶液置于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包括羟丙基-β-环糊精、羟丙基-γ-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嘧菌胺与所述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嘧菌胺杀菌剂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环糊精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将环糊精溶于水中并搅拌10~15h,即得环糊精溶液。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爽蒋敬宇付颖宗磊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