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4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涉及一种蓝牙耳机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功能键,所述外壳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外壳的底部临近橡胶圈的一端设置有发音口,所述发音口的外圈设置有硅胶耳帽,所述多功能键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指示灯,设置有不同的规格硅胶耳帽,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了该耳机的适用广泛性,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舒适度,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与耳朵接触,增大耳机与耳朵的摩擦,提高了耳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耳机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有防滑纹更有效的固定耳机,该蓝牙为入耳式,降低了耳机对使用者的重量负担,提高了便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蓝牙耳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但是现有的蓝牙耳机往往将多功能融合在一起,造成体积庞大,给使用者在使用时造成不适,另外在使用时,耳机与耳道中固定不稳,导致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耳机脱落的情况,造成耳机掉落在地,损坏耳机,给使用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进行佩戴时,需要对耳机进行调整,在于蓝牙耳机进行接触时,由于耳机侧面光滑,可能会造成手滑现象,影响使用者对耳机位置的调整,降低了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功能键,所述外壳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外壳的底部临近橡胶圈的一端设置有发音口,所述发音口的外圈设置有硅胶耳帽,所述多功能键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多功能键的表面临近指示灯的一侧开设有麦克风,所述外壳的后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充电触点,所述凹槽的表面设置有隔离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底部对称设置有2个充电触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外圈与隔离膜相适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功能键的表面与指示灯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指示灯贯穿于多功能键的表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硅胶耳帽设置有不同规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不同的规格硅胶耳帽,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了该耳机的适用广泛性,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舒适度,增强的用户的体验感,通过设置有橡胶圈,在耳机与耳朵固定好后,橡胶圈与耳朵接触,进行轻微的挤压,增大耳机与耳朵的摩擦,从而提高了耳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耳机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移动导致耳机松散造成耳机掉落,损坏耳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有防滑纹有效增强手指与耳机的摩擦力从而对耳机进行更有效的固定,通过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分有红蓝色,方便使用者进行功能分辨,该蓝牙耳机设置小巧,为入耳式,方便于使用者进行佩戴,降低了耳机对使用者的重量负担,提高了便携度,进一步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设置隔离膜能够有效对充电触点进行防护,防止灰尘进入到充电触点内部造成充电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中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中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外壳;2、防滑纹;3、多功能键;4、橡胶圈;5、硅胶耳帽;6、麦克风;7、指示灯;8、充电触点;9、隔离膜;10、发音口;1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2,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多功能键3,外壳1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圈4,外壳1的底部临近橡胶圈4的一端设置有发音口10,发音口10的外圈设置有硅胶耳帽5,多功能键3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指示灯7,多功能键3的表面临近指示灯7的一侧开设有麦克风6,外壳1的后部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充电触点8,凹槽11的表面设置有隔离膜9,该蓝牙耳机设置小巧,为入耳式,方便于使用者进行佩戴,降低了耳机对使用者的重量负担,提高了便携度。请参阅图1~3,外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滑纹2,通过设置有防滑纹2有效增强手指与耳机的摩擦力从而对耳机进行更有效的固定。请参阅图3,凹槽1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2个充电触点8,提高了耳机的充电效率。请参阅图3,凹槽11的外圈与隔离膜9相适配,隔离膜9能够有效对充电触点8进行防护,防止灰尘进入到充电触点8内部造成损坏。请参阅图1和图2,多功能键3的表面与指示灯7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指示灯7贯穿于多功能键3的表面,通过设置有指示灯7,指示灯7分有红蓝色,方便使用者进行功能分辨。请参阅图1~3,硅胶耳帽5设置有不同规格,设置有不同的规格硅胶耳帽5,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了该耳机的适用广泛性,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舒适度,增强的用户的体验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耳机在使用时,先将隔离膜9撕开,接着将耳机放入充电盒中,将耳机进行充电,耳机在充电时指示灯7为红色并常亮,当耳机充满电时,指示灯7熄灭,这时即可取出耳机进行使用,先选择最合适耳朵的硅胶耳帽5规格进行安装到发音口10上,接着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按住外壳1两侧的防滑纹2,将硅胶耳帽5向下倾斜,再将硅胶耳帽5轻轻放入耳朵中,接着再将耳机倾斜回到耳脊下方,调整到一个舒适的角度,将耳机牢牢地固定住,设置有不同的规格硅胶耳帽5,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了该耳机的适用广泛性,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舒适度,增强的用户的体验感,通过设置有橡胶圈4,在耳机与耳朵固定好后,橡胶圈4与耳朵接触,进行轻微的挤压,增大耳机与耳朵的摩擦,从而提高了耳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耳机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移动导致耳机松散造成耳机掉落,损坏耳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有防滑纹2有效增强手指与耳机的摩擦力从而对耳机进行更有效的固定,固定好后就可将耳机进行启动,这时按住多功能键3,3秒钟左右即可,当在佩戴前打开耳机时,长按多功能键3,3秒钟后看到指示灯7闪烁3次即可,当需要对耳机进行关闭时,长按多功能键3,5秒钟左右指示灯7红灯闪烁3次即可,或者直接将耳机放回充电盒即可,耳机打开后,拿出需要连接的设备,打开蓝牙搜索“E300”点击完成连接,若连接失败将耳机放回充电盒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2),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多功能键(3),所述外壳(1)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圈(4),所述外壳(1)的底部临近 橡胶圈(4)的一端设置有发音口(10),所述发音口(10)的外圈设置有硅胶耳帽(5),所述多功能键(3)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指示灯(7),所述多功能键(3)的表面临近指示灯(7)的一侧开设有麦克风(6),所述外壳(1)的后部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充电触点(8),所述凹槽(11)的表面设置有隔离膜(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2),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多功能键(3),所述外壳(1)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圈(4),所述外壳(1)的底部临近橡胶圈(4)的一端设置有发音口(10),所述发音口(10)的外圈设置有硅胶耳帽(5),所述多功能键(3)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指示灯(7),所述多功能键(3)的表面临近指示灯(7)的一侧开设有麦克风(6),所述外壳(1)的后部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充电触点(8),所述凹槽(11)的表面设置有隔离膜(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奎邱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科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