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其12V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0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其12V电路,包括驱动电压,整流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反馈模块、第一控制芯片IC1和第二控制芯片IC2,市电电压连接有保险丝和电阻RN,所述驱动电压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热敏电阻RV,电容C1,电容CY1、电容CY2和电阻R1、电阻2、电阻R41、电阻R42,所述电阻R41、电阻R42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通过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分为第一主绕组、第一辅助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辅助绕组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分为第二主绕组、第二辅助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其12V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其电路。
技术介绍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电源适配器的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在现实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电源适配器及其电路较为复杂,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影响了其进一步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研发出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其12V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2V电路,包括驱动电压,整流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反馈模块、第一控制芯片IC1和第二控制芯片IC2,市电电压连接有保险丝和电阻RN,所述驱动电压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热敏电阻RV,电容C1,电容CY1、电容CY2和电阻R1、电阻2、电阻R41、电阻R42,所述电阻R41、电阻R42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通过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分为第一主绕组、第一辅助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辅助绕组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电容C3、C4、C5和电感L3输出12V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2一端通过电容C20接地,另一端依次通过光耦U1的引脚3、稳压二极管T6、电容C6与输出12V的电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5通过二极管D4、电容C17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8连接,所述引脚5和引脚6通过与第二变压器的第二主绕组连接,第二主绕组的下边设有第二辅助绕组,所述第二辅助绕组通过电阻R24与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4连接,所述第二主绕组的右侧设有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电容C10和电阻R52,另一端通过电容C7、电阻R44接地。进一步的,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设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连接有电阻R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和电容C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级绕组还连接有电容C11、电阻R35和电阻R36,所述第一次级绕组还通过电阻R25、R26与光耦U1的引脚1、引脚2连接,所述光耦U1通过三极管T4、电阻R34、R22与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右侧设有第二光耦U2,所述第二光耦U2的引脚4接地,所述第二光耦U2的引脚2连接有三极管T5,所述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49、电容C29和电阻R48,所述第二主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7、电容C9,电阻R18和电阻R3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有电阻R21、电阻R20、电阻R19、电容C22,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16和电阻R16。进一步的,所述电路上还设有电阻R3、电阻R6,以及两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接地。进一步的,当电路的输出电压为12V时,电流值为8A。进一步的,包括电源适配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壳体长173mm,宽67mm,厚4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市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壳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12V电路,包括驱动电压,整流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反馈模块、第一控制芯片IC1和第二控制芯片IC2,市电电压连接有保险丝和电阻RN,所述驱动电压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热敏电阻RV,电容C1,电容CY1、电容CY2和电阻R1、电阻2、电阻R41、电阻R42,所述电阻R41、电阻R42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通过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分为第一主绕组、第一辅助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辅助绕组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电容C3、C4、C5和电感L3输出12V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2一端通过电容C20接地,另一端依次通过光耦U1的引脚3、稳压二极管T6、电容C6与输出12V的电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5通过二极管D4、电容C17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8连接,所述引脚5和引脚6通过与第二变压器的第二主绕组连接,第二主绕组的下边设有第二辅助绕组,所述第二辅助绕组通过电阻R24与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4连接,所述第二主绕组的右侧设有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电容C10和电阻R52,另一端通过电容C7、电阻R44接地。在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设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连接有电阻R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和电容C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组还连接有电容C11、电阻R35和电阻R36,所述第一次级绕组还通过电阻R25、R26与光耦U1的引脚1、引脚2连接,所述光耦U1通过三极管T4、电阻R34、R22与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右侧设有第二光耦U2,所述第二光耦U2的引脚4接地,所述第二光耦U2的引脚2连接有三极管T5,所述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49、电容C29和电阻R48,所述第二主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7、电容C9,电阻R18和电阻R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有电阻R21、电阻R20、电阻R19、电容C22,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有电阻R16和电阻R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上还设有电阻R3、电阻R6,以及两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电路的输出电压为12V时,电流值为8A。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电源适配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壳体长173mm,宽67mm,厚40mm。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2V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压,整流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反馈模块、第一控制芯片IC1和第二控制芯片IC2,市电电压连接有保险丝和电阻RN,所述驱动电压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热敏电阻RV,电容C1,电容CY1、电容CY2和电阻R1、电阻2、电阻R41、电阻R42,所述电阻R41、电阻R42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通过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分为第一主绕组、第一辅助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辅助绕组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电容C3、C4、C5和电感L3输出12V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2一端通过电容C20接地,另一端依次通过光耦U1的引脚3、稳压二极管T6、电容C6与输出12V的电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5通过二极管D4、电容C17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8连接,所述引脚5和引脚6通过与第二变压器的第二主绕组连接,第二主绕组的下边设有第二辅助绕组,所述第二辅助绕组通过电阻R24与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4连接,所述第二主绕组的右侧设有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电容C10和电阻R52,另一端通过电容C7、电阻R44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2V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压,整流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反馈模块、第一控制芯片IC1和第二控制芯片IC2,市电电压连接有保险丝和电阻RN,所述驱动电压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热敏电阻RV,电容C1,电容CY1、电容CY2和电阻R1、电阻2、电阻R41、电阻R42,所述电阻R41、电阻R42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所述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通过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分为第一主绕组、第一辅助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辅助绕组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电容C3、C4、C5和电感L3输出12V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2一端通过电容C20接地,另一端依次通过光耦U1的引脚3、稳压二极管T6、电容C6与输出12V的电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上的引脚5通过二极管D4、电容C17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引脚8连接,所述引脚5和引脚6通过与第二变压器的第二主绕组连接,第二主绕组的下边设有第二辅助绕组,所述第二辅助绕组通过电阻R24与第二控制芯片的引脚4连接,所述第二主绕组的右侧设有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电容C10和电阻R52,另一端通过电容C7、电阻R44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2V电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B与第一变压器设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连接有电阻R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川舢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