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0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设有复用引脚;所述控制芯片能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第一检测;所述控制芯片能在第二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第二检测;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获取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在第二状态下的阻值变化,根据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行第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包括电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包括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干扰,提高过温保护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控制芯片包括不同的引脚,通过各引脚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在现有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控制芯片通过复用引脚实现过温保护;如可以选择控制芯片的CS引脚作为复用引脚。CS引脚一方面用于MOS管的电流检测;同时,复用CS引脚,实现外部NTC(热敏电阻)过温检测,NTC放置于希望检测的器件附近。图1为现有方案中控制芯片利用复用引脚实现过温检测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1,实现过温检测需要外加器件,如图1中的第四电阻R4、第五二极管D5,第四电阻R4、第五二极管D5与NTC串联连接于Flyback原边辅助绕组与控制芯片的CS引脚IC_CS之间。当主MOS管Q1开通时,第五二极管D5电压反偏不通,控制芯片的CS引脚IC_CS正常检测主MOS电流。当主MOS管Q1关断时,辅助绕组电压翻转,第五二极管D5承受正向电压开通,扮演外部电压源角色。NTC及第四电阻R4充当上分压电阻,第五电阻R5和RCS电阻充当下分压电阻,NTC特性为电阻值随检测温度上升而降低,控制芯片的CS引脚IC_CS通过所检测的电压值进行过温保护控制。上述现有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第五二极管D5电压应力较高,需要较高的成本;(2)第五二极管D5因随主MOS管Q1快速切换,有反向恢复电流的情况,对控制芯片的CS引脚IC_CS存在干扰;(3)控制芯片的CS引脚IC_CS检测到的电压不仅与NTC的电阻值有关,也与辅助绕组电压有关,对于宽输出电压场合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控制芯片过温检测方式,以便克服现有控制芯片过温检测方式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干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功率开关管,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复用引脚耦接所述功率开关管,以控制所述功率开关管的开关状态;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包括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过温检测电路或/和模式状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电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二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通过获取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在第二状态下的阻值变化,根据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温度受控元件,所述温度受控元件能跟随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所述控制芯片的复用引脚耦接所述温度受控元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度受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或/和温控开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过温检测电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温度受控元件;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二端接地;或者,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二端耦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电流采样检测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耦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电流采样检测点、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电流源、电压检测电路及电阻值获取单元,所述电阻值获取单元分别耦接电流源及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源耦接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用以向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输送设定电流;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用以获取其电压;所述电阻值获取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电流源输送的电流值以及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获取的电压值获取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的电阻值。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及电阻值获取单元,所述电阻值获取单元耦接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以在向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输出设定电压时检测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的电流;所述电阻值获取单元根据向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的电阻输出的电压值以及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流值获取复用引脚外接电阻的电阻值。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电路,包括上述的控制电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源电路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设有复用引脚;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包括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过温检测电路或/和模式状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电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二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通过获取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在第二状态下的阻值变化,根据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电源电路及其控制芯片以及控制电路,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干扰,提高过温保护的精确度。本技术省去第五二极管D5,简化外围线路,优化电源成本;同时避免了因第五二极管D5反向恢复而带来的干扰。本技术可实现较高精度的过温保护,并且与输出电压的实际应用值无关。此外,由于本技术过温保护检测而产生的额外功率损耗小,因此可以降低电路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方案中控制芯片利用复用引脚实现过温检测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技术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技术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说明书中的“耦接”或“连接”既包含直接连接,也包含间接连接,如通过一些有源器件、无源器件或电传导媒介进行的连接;还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目的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有源器件或无源器件的连接,如通过开关、跟随电路等电路或部件的连接。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控制芯片,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2,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功率开关管,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复用引脚耦接所述功率开关管,以控制所述功率开关管的开关状态;/n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包括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过温检测电路或/和模式状态检测电路;/n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电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二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n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通过获取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在第二状态下的阻值变化,根据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功率开关管,所述控制芯片通过复用引脚耦接所述功率开关管,以控制所述功率开关管的开关状态;
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包括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过温检测电路或/和模式状态检测电路;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电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以在第二状态下通过所述复用引脚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通过获取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在第二状态下的阻值变化,根据所述复用引脚外接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行过温检测或/和模式状态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温度受控元件,所述温度受控元件能跟随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所述控制芯片的复用引脚耦接所述温度受控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受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或/和温控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过温检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温度受控元件;
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二端接地;或者,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温度受控元件的第二端耦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电流采样检测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复用引脚,所述第一电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福俞秀峰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必易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