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69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预设测试用例关键字和测试用例字段对应关系,包括:根据文档层次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创建层次化的测试用例组织结构;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关键字识别方法在当前层次查找需要导入的测试用例内容;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字段对应策略将当前层次中测试用例的不同字段内容和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测试用例字段自动进行对应导入;逐层自动识别当前层次内的图形、表格,并根据用户要求作为附件一起导入。这种方法对于不同格式的文档均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灵活实现自动导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系统测试和软件测试,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
技术介绍
测试用例是指为了有效验证软件特性、发现软件缺陷而编写的包含测试目的、测试步骤、期望测试结果的特定集合。测试用例体现了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其具体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测试用例一般以WORD文档的形式存在,测试人员通过对测试用例文档的编写和管理来实现对测试用例内容的维护和更新。随着软件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流程管理软件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库来对测试用例进行管理,相比文档管理的方式更为便捷和高效。但在实际测试活动中,许多测试还是依据文档化的测试用例来进行的,比如运营商的入网测试、选型测试,或者是一些公司内部的研发测试等,都要依据测试用例文档进行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的记录。这些文档可能是手工直接编写的,也可能是从上述的测试管理工具中根据固定的模板自动导出,而同时也存在将文档上的测试用例增加到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的需要,以丰富和充实测试用例管理系统的内容。这就存在测试用例维护的问题:不同运营商、不同公司的测试用例文档格式可能差异很大,如何将这些文档中的测试用例更加高效、简便的导入到指定的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目前业界一般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种:纯手工的导入操作,即人工判断文档中测试用例的条目和内容,然后采用逐一拷贝、粘贴的方式输入到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这种方式原始、低效,但在缺乏有效方法的情况下仍被大量采用。-->第二种:一些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提供了从指定模板的文档中自动导入测试用例的方法,其指定的模板一般和导出的模板相同。这种方法很大提高了导入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仅对符合模板要求的文档有效,因此适应面比较狭窄。第三种:对于不同模板格式的文档,有的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提供了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在文档中所有测试用例的不同字段内容处人工设置导入标记,分别导入到测试用例管理系统对应的测试用例字段中。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模板的文档,但由于文档中每个测试用例字段均需要人工判断和设置导入标记,实际的导入效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能满足对不同模板的文档中的测试用例进行高效、自动导入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这样解决,提供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预设测试用例关键字和测试用例字段对应关系,包括以下步骤:1.1)根据文档层次,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创建层次化的测试用例组织结构;1.2)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关键字识别方法,自动在文档中的当前层次内查找需要导入的测试用例内容;1.3)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字段对应策略,将文档中当前层次内测试用例的不同字段内容和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测试用例字段自动进行对应导入;1.4)逐层自动识别文档中当前层次内的图形、表格,并根据用户要求作为附件一起导入。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文档要求是WORD文档。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步骤1.1)中文档层次是WORD文档中的文档标题层次。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步骤1.1)具体包括:1.1.1)将文档以“大纲视图”打开,只显示文档的所有标题;-->1.1.2)从文档标题往下逐行处理,获取当前标题行的层次和文本;1.1.3)判断当前标题内的正文内容是否为空,若空,则该标题不作为测试用例目录导入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否则该标题作为测试用例目录导入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其父目录为文档中上层标题创建的目录,接着处理下一个标题。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测试用例关键字是在该文档表格中固定位置存在的词语,包括但不限制于:测试名称、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文档用例表格中固定存在的、两个以上的词语,其目的是能够根据关键字自动将测试用例表格和文档中的其他表格区分开,测试用例关键字对中英文均同样支持。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测试用例字段包括但不限制于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说明、测试环境、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等,对中英文均同样支持。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对应关系指测试用例字段内容与文档中用例表格各单元格的对应关系,比如测试用例管理系统的用例字段“测试用例名称(Test Item)”对应测试文档用例表格第1行第2列的位置,等等。以上对应关系,根据具体测试用例文档中表格形式的不同,比如各测试用例字段内容在表格的单元格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方法,所述步骤1.2)、1.3)和1.4)具体包括:7.1)对于文档中每个非空标题的内容,根据测试用例关键字匹配的方法,判断标题内的文本或表格是否属于测试用例内容;7.2)若经过判断属于测试用例内容,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根据文档所在标题来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定位标题对应的目录,在该目录下创建同名测试用例;7.3)测试用例创建后,根据预设的字段对应关系,从文档中提取各字段内容,导入到新建测试用例中,形成符合测试用例管理系统的测试用例内容;7.4)查找文档中本测试用例内容中是否有附图和表格等内容,如果有,-->则作为测试用例的附件导入到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不受文档格式的限制,由用户指定测试用例关键字、测试用例字段对应关系后,实现自动导入过程,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只需在开始设置好用于识别测试用例的关键字、以及导入字段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自动导入,导入效率和速度得到很大提高;(2)对于不同格式的文档,均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灵活实现自动导入;(3)测试用例导入的时候,可以自动根据文档的结构来行程测试用例之间的层次关系,便于维护和管理;(4)对于文档中属于测试用例的附图和表格等,也都可以作为附件自动导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根据文档标题层次创建测试用例层次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测试用例导入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导入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使用软件自动实现,其具体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101)由用户指定需要导入的文档,这里要求是WORD的文档,文档中包含有需要导入的测试用例的内容,对文档的具体模板、表格的格式均没有要求。102)自动建立文档和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连接,这里将使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提供的对外接口(如数据库接口)来建立和文档之间的连接,便于后续从文档中提取测试用例内容、生成测试用例并导入到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103)自动打开文档,从文档中找出不同的标题行,并根据标题行的层次,自动识别文档的层次结构,从而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逐层创建层次化-->的测试用例组织结构,便于测试用例按层次导入,使得后续的测试用例维护和管理更为方便。本步骤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将文档逐层处理,每一层内又重复以下的步骤104)~105),直到文档结尾,所有用例层次建好、所有用例导入成功。104)根据用户设定的测试用例关键字,在文档中当前的层次内,自动查找哪些内容是属于待导入测试用例的内容,以备导入。因为文档中可能存在一些和导入测试用例无关的文本和表格,需要有效的方法能够自动识别哪些内容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测试用例关键字和测试用例字段对应关系,包括以下步骤:1.1)根据文档层次,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创建层次化的测试用例组织结构;1.2)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关键字识别方法,自动在文档中的当前层次内查找需要导入的测试用例内容;1.3)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字段对应策略,将文档中当前层次内测试用例的不同字段内容和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测试用例字段自动进行对应导入;1.4)逐层自动识别文档中当前层次内的图形、表格,并根据用户要求作为附件一起导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用例自动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测试用例关键字和测试用例字段对应关系,包括以下步骤:1.1)根据文档层次,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创建层次化的测试用例组织结构;1.2)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关键字识别方法,自动在文档中的当前层次内查找需要导入的测试用例内容;1.3)逐层采用测试用例字段对应策略,将文档中当前层次内测试用例的不同字段内容和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测试用例字段自动进行对应导入;1.4)逐层自动识别文档中当前层次内的图形、表格,并根据用户要求作为附件一起导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文档层次是WORD文档中的文档标题层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具体包括:1.1.1)将文档以“大纲视图”打开,只显示文档的所有标题;1.1.2)从文档标题往下逐行处理,获取当前标题行的层次和文本;1.1.3)判断当前标题内的正文内容是否为空,若空,则该标题不作为测试用例目录导入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否则该标题作为测试用例目录导入测试用例管理系统中,其父目录为文档中上层标题创建的目录,接着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巨峰李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