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76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尖形电极的电晕放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包括中间高、四周低的多个避雷针和多根引下线21,避雷针与引下线21之间设置有电感线圈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项绿色建筑技术,通过设置中间高、四周低的避雷针,对直击以及侧击的雷电均能有效防护;通过设置四根相互平行且并联的引下线21,减小了每根引下线21中的电流强度,从而减小了感应雷的强度;通过设置电感线圈15,减小了雷电雷电电流的变化率,从而减小了感应雷的强度,同时电感线圈15相较于引下线21,发射电磁脉冲的能力更强,雷电电流产生的电磁脉冲将集中在电感线圈15上发射并耗散在避雷针附近空旷的空间内,引下线21周围的感应雷强度会因此而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尖形电极的电晕放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
技术介绍
避雷针是最常用的被动防雷装置,通过在建筑顶端设置避雷针,然后用引下线接地,将将累雷击的电流沿引下线导入地面,从而对建筑形成保护。但避雷针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感应雷现象,也即靠近引下线的导电设备中会因雷电而产生感应电流而被破坏。且由于避雷针增加了雷击的发生次数,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安装了避雷针的建筑所遭受的破坏比未安装避雷针的建筑更大的现象。这一问题在早期的独立避雷针上尤为严重。引下线中引下的雷电电流是变化率很大的直流电,在周围空间中会激发出磁场强度变化很快的磁场,即电磁脉冲。如果能减小雷电电流的变化率,则其造生的感应雷强度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见的被动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周围会产生感应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包括通过引下线电连接的避雷针与接地体,所述避雷针设置在田字形线网上并与田字形线网电连接,所述避雷针包括设置在田字形线网中央的主避雷针、以及沿田字形线网边沿间隔设置的副避雷针,所述副避雷针的顶端低于主避雷针的顶端设置;所述避雷针通过电感线圈与田字形线网电连接,所述电感线圈呈螺旋弹簧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下端与田字形线网电连接,上端与避雷针电连接;所述接地体间隔设置在环状线网上,上端与环状线网电连接;所述田字形线网与环状线网通过四根相互平行的引下线电连接,四根所述引下线上端分别与田字形线网的四个角电连接。进一步,每根所述引下线由多个分段首尾相连而成,两个相邻的引下线分段通过连接固定器电连接;所述连接固定器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左右相邻、并通过母线伸缩节电连接的连接母排,以及两个竖直设置并与建筑固定连接的绝缘套管;一个绝缘套管锚固在一个连接母排的上表面,另一个绝缘套管锚固在另一个连接母排的下表面;两个相邻的引下线分段分别通过设置在绝缘套管中的母线伸缩节与两个连接母排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电感线圈为变径螺旋弹簧,所述变径螺旋弹簧的弹簧圈外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变径螺旋弹簧的表面为裸露的粗糙金属面。进一步,所述电感线圈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避雷针母排与田字形线网电连接,所述避雷针母排锚固在建筑上。进一步,所述环状线网呈圆角矩形,四根所述引下线下端分别与环状线网的四角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田字形线网、环状线网、以及引下线均由低碳光圆钢筋拼接而成,所述低碳光圆钢筋上外套设有PVC套管。进一步,所述田字形线网位于相邻的两个母排之间的部分、以及位于相邻的引下线与母排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母线伸缩节;所述环状线网位于相邻的引下线与接地体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母线伸缩节。本技术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中间高、四周低的多个避雷针,对直击以及侧击的雷电均能有效防护;通过设置四根相互平行且并联的引下线,将雷电电流分成多部分,减小了每根引下线中的电流强度,从而减小了感应雷的强度;通过在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设置电感线圈,减小了雷电雷电电流的变化率,从而减小了感应雷的强度,同时电感线圈相较于引下线,发射电磁脉冲的能力更强,雷电电流产生的电磁脉冲将集中在电感线圈上发射并耗散在避雷针附近空旷的空间内,引下线周围的感应雷强度会因此而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1-田字形线网,12-主避雷针,13-副避雷针,14-避雷针母排,15-电感线圈,21-引下线,22-连接母排,23-绝缘套管,31-环状线网,32-接地体,4-母线伸缩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包括通过引下线21电连接的避雷针与接地体32,避雷针设置在田字形线网11上并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避雷针包括设置在田字形线网11中央的主避雷针12、以及沿田字形线网11边沿间隔设置的副避雷针13,副避雷针13的顶端低于主避雷针12的顶端设置,这里的主避雷针12主要防直击雷,副避雷针13主要防侧击雷。避雷针通过电感线圈15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电感线圈15呈螺旋弹簧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下端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上端与避雷针电连接;这里电感线圈15的作用有三个,其一为减小雷电电流的变化率;其二为将雷电电流产生的电磁脉冲在较为空旷的建筑顶部集中发射;其三为起到类似防雷带那样引雷的作用。注意由于本技术中的电感线圈15会集中发射电磁脉冲,其与被保护设施之间的间距应该比传统的避雷针大一些,最好在建筑顶部再搭建一层架子将其架高。接地体32间隔设置在环状线网31上,上端与环状线网31电连接;这里的环状线网31应该埋到地面以下,以强化接地效果,并将产生的电磁脉冲在土壤中发射。田字形线网11与环状线网31通过四根相互平行的引下线21电连接,四根引下线21上端分别与田字形线网11的四个角电连接。四根引下线21将雷电电流分成多部分,减小了每根引下线21中的电流强度,从而减小了感应雷的强度。每根引下线21由多个分段首尾相连而成,两个相邻的引下线21分段通过连接固定器电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固定器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左右相邻、并通过母线伸缩节4电连接的连接母排22,以及两个竖直设置并与建筑固定连接的绝缘套管23;一个绝缘套管23锚固在一个连接母排22的上表面,另一个绝缘套管23锚固在另一个连接母排22的下表面;两个相邻的引下线21分段分别通过设置在绝缘套管23中的母线伸缩节4与两个连接母排22电连接。这里连接固定器的作用有三个,其一为将引下线21锚固在建筑上,其二为缓冲引下线21的温差应变,其三是作为一个柔性的连接件方便引下线21弯折。电感线圈15为变径螺旋弹簧,变径螺旋弹簧的弹簧圈外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这样比较稳固。变径螺旋弹簧的表面为裸露的粗糙金属面,以起到类似防雷带那样引雷的作用。电感线圈15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避雷针母排14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避雷针母排14锚固在建筑上。田字形线网11、环状线网31、以及引下线21均由低碳光圆钢筋拼接而成,低碳光圆钢筋上外套设有PVC套管。环状线网31呈圆角矩形,四根引下线21下端分别与环状线网31的四角电连接,圆角矩形比圆形容易加工。此外,如图2、图4所示,不单单环状线网31的四角需要设置为圆弧状,本技术中的任何导线拐弯位置均需要设置为圆弧状,拐弯处不得出现尖角。田字形线网11位于相邻的两个母排之间的部分、以及位于相邻的引下线21与母排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母线伸缩节4;环状线网31位于相邻的引下线21与接地体32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母线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包括通过引下线(21)电连接的避雷针与接地体(32),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设置在田字形线网(11)上并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所述避雷针包括设置在田字形线网(11)中央的主避雷针(12)、以及沿田字形线网(11)边沿间隔设置的副避雷针(13),所述副避雷针(13)的顶端低于主避雷针(12)的顶端设置;/n所述避雷针通过电感线圈(15)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所述电感线圈(15)呈螺旋弹簧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下端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上端与避雷针电连接;/n所述接地体(32)间隔设置在环状线网(31)上,上端与环状线网(31)电连接;/n所述田字形线网(11)与环状线网(31)通过四根相互平行的引下线(21)电连接,四根所述引下线(21)上端分别与田字形线网(11)的四个角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包括通过引下线(21)电连接的避雷针与接地体(32),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设置在田字形线网(11)上并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所述避雷针包括设置在田字形线网(11)中央的主避雷针(12)、以及沿田字形线网(11)边沿间隔设置的副避雷针(13),所述副避雷针(13)的顶端低于主避雷针(12)的顶端设置;
所述避雷针通过电感线圈(15)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所述电感线圈(15)呈螺旋弹簧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下端与田字形线网(11)电连接,上端与避雷针电连接;
所述接地体(32)间隔设置在环状线网(31)上,上端与环状线网(31)电连接;
所述田字形线网(11)与环状线网(31)通过四根相互平行的引下线(21)电连接,四根所述引下线(21)上端分别与田字形线网(11)的四个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反击的建筑被动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引下线(21)由多个分段首尾相连而成,两个相邻的引下线(21)分段通过连接固定器电连接;所述连接固定器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左右相邻、并通过母线伸缩节(4)电连接的连接母排(22),以及两个竖直设置并与建筑固定连接的绝缘套管(23);一个绝缘套管(23)锚固在一个连接母排(22)的上表面,另一个绝缘套管(23)锚固在另一个连接母排(22)的下表面;两个相邻的引下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海明王怀夫焦明路谢丁峰杨学雷
申请(专利权)人: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宏大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