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56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教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所述开口容器的内部固定有肾小球模型,且开口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尿液容器,所述开口容器与尿液容器之间通过肾小管模型相连,所述肾小球模型的外部设置有肾小囊腔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用于医学或生物教学中,直观地表现出尿液生成过程,通过肾动脉模型将稀释后的颜料水经过入球小动脉模型进入肾小球模型内,肾小球模型和肾小囊腔模型的滤过作用以及毛细血网管与肾小管模型可模拟重吸收作用产生尿液,由静态到动态,由抽像到具体,使学生能动态理解尿液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
本技术涉及生物教具
,具体是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
技术介绍
尿液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终产物的液体,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尤其是退化变性的蛋白质和核苷酸所产生的含氮化合物,正常人的尿液大多数为淡黄色液体,尿液检查可以揭示出许多的疾病,尿的生成有赖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然而在医学理论教学中,医学知识往往是复杂抽象,单靠讲述很难让学生容易理解,近年来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演示型教学技能(如模型教具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了解肾小球肾炎镜下病理特点,学生难以理解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包括开口容器,所述开口容器的内部固定有肾小球模型,且开口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尿液容器,所述开口容器与尿液容器之间通过肾小管模型相连,所述肾小球模型的外部设置有肾小囊腔模型,所述肾小球模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模型,所述小动脉的另一端连接有肾静脉模型,所述入球小动脉模型的另一端套接有肾动脉模型。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肾小球模型为一种“U”形乳胶管材质的构件,且肾小球模型上还均匀设置有漏孔,所述肾小球模型与开口容器的内壁相贴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肾小囊腔模型为一种直径9cm的过滤纸,且表面喷射有消毒液。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肾动脉模型为一种20ml的注射器,且其内盛有稀释的颜料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动脉对应肾静脉模型的一端为出球小动脉模型,且小动脉的中段为毛细血网管,所述肾小管模型的中段与毛细血网管相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尿液容器的容积为肾静脉模型容积的1/3,且尿液容器与肾静脉模型上均设置有刻度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用于医学或生物教学中,直观地表现出尿液生成过程,通过肾动脉模型将稀释后的颜料水(红色)经过入球小动脉模型进入肾小球模型内,肾小球模型和肾小囊腔模型的滤过作用以及毛细血网管与肾小管模型可模拟重吸收作用产生尿液,由静态到动态,由抽像到具体,使学生能动态理解尿液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动脉;2、肾静脉模型;3、肾动脉模型;4、开口容器;5、肾小管模型;6、尿液容器;7、入球小动脉模型;8、肾小球模型;9、肾小囊腔模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包括开口容器4,开口容器4的内部固定有肾小球模型8,且开口容器4的底部设置有尿液容器6,开口容器4与尿液容器6之间通过肾小管模型5相连,肾小球模型8的外部设置有肾小囊腔模型9,肾小球模型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小动脉1和入球小动脉模型7,小动脉1的另一端连接有肾静脉模型2,入球小动脉模型7的另一端套接有肾动脉模型3,使用时通过肾动脉模型3将稀释的颜料水(红色)经过入球小动脉模型7进入肾小球模型8内,通过肾小球模型8与肾小囊腔模型9的滤过作用产生尿液,小动脉1通过毛细血网管的重吸收作用回收部尿液,此外,通过小动脉1将血液推送至肾静脉模型2中,从而完成整个尿液形成的过程,由静态到动态,由抽像到具体,能动态理解尿液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图1中,肾小球模型8为一种“U”形乳胶管材质的构件,且肾小球模型8上还均匀设置有漏孔,肾小球模型8与开口容器4的内壁相贴合,模拟肾小球模型8的滤过作用。在图1中,肾小囊腔模型9为一种直径9cm的过滤纸,且表面喷射有消毒液,稀释并净化颜料水,配合肾小球模型8的滤过作用。在图1中,肾动脉模型3为一种20ml的注射器,且其内盛有稀释的颜料水,模拟血液。在图1中,小动脉1对应肾静脉模型2的一端为出球小动脉模型,且小动脉1的中段为毛细血网管,肾小管模型5的中段与毛细血网管相连通,通过肾小球模型8与肾小囊腔模型9的滤过作用产生尿液,小动脉1通过毛细血网管的重吸收作用回收部尿液。在图1中,尿液容器6的容积为肾静脉模型2容积的1/3,且尿液容器6与肾静脉模型2上均设置有刻度尺,可记录尿液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用于医学或生物教学中,直观地表现出尿液生成过程,使用时通过肾动脉模型3将稀释的颜料水(红色)经过入球小动脉模型7进入肾小球模型8内,通过肾小球模型8与肾小囊腔模型9的滤过作用产生尿液,小动脉1通过毛细血网管的重吸收作用回收部尿液,此外,通过小动脉1将血液推送至肾静脉模型2中,从而完成整个尿液形成的过程,由静态到动态,由抽像到具体,能动态理解尿液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包括开口容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容器(4)的内部固定有肾小球模型(8),且开口容器(4)的底部设置有尿液容器(6),所述开口容器(4)与尿液容器(6)之间通过肾小管模型(5)相连,所述肾小球模型(8)的外部设置有肾小囊腔模型(9),所述肾小球模型(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小动脉(1)和入球小动脉模型(7),所述小动脉(1)的另一端连接有肾静脉模型(2),所述入球小动脉模型(7)的另一端套接有肾动脉模型(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包括开口容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容器(4)的内部固定有肾小球模型(8),且开口容器(4)的底部设置有尿液容器(6),所述开口容器(4)与尿液容器(6)之间通过肾小管模型(5)相连,所述肾小球模型(8)的外部设置有肾小囊腔模型(9),所述肾小球模型(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小动脉(1)和入球小动脉模型(7),所述小动脉(1)的另一端连接有肾静脉模型(2),所述入球小动脉模型(7)的另一端套接有肾动脉模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肾小球模型(8)为一种“U”形乳胶管材质的构件,且肾小球模型(8)上还均匀设置有漏孔,所述肾小球模型(8)与开口容器(4)的内壁相贴合。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可钱远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