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及空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32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及空分系统,属于空气分离技术领域。所述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空压机、换热器、空冷塔、输液管及冷却机构;所述空压机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机构的进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机构的出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进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及空分系统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及空分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及空分系统。
技术介绍
在空气分离技术中,空气经过空压机压缩、冷却、吸附、分离后获得工业用的氧气、氮气、氩气,整套的空分系统包括空压机、预冷系统、分子筛、膨胀机、分馏塔、产品压缩机等附属设备。钢铁厂预冷系统一般采用空冷塔对入塔空气进行冷却,达到入塔温度要求后,进入分馏塔获得工业用气体。同时设有冷冻机来补充冷量,维持用于预冷压缩空气的循环水在一定值,保证循环水对压缩空气的预冷效果。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经过空压机压缩的空气温度可以达到100℃,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空冷塔进行冷却,造成冷却水用量增加,而且,压缩后的空气的热量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及空分系统,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空冷塔进行冷却,造成冷却水用量增加,压缩后的空气的热量被浪费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空压机、换热器、空冷塔、输送管及冷却机构;所述空压机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机构的进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机构的出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进液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空压机通过第一空气输送管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空气输送管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空气输送管与所述空冷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之间;所述第二空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所述第三空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液管上设置有第四阀;所述第二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五阀。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六阀。进一步地,所述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还包括:送液管及出液管;所述送液管的进液口与第一泵连通,所述送液管的出液管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塔、冷却水管及冷冻水管;所述冷却塔的进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液口及冷冻水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液口及所述冷冻水管的出液口均与所述空冷塔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冷冻水管上设置有冷冻机。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管及所述冷冻水管上均设置有第二泵。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分系统,包括所述的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空压机与空冷塔连通,换热器的进气口与空压机连通,换热器的出气口与空冷塔连通,换热器的进液口与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换热器的出液口与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所以,经过空压机压缩后的空气进入换热器及空冷塔,进入换热器内的空气与输送管输送的液体进行换热,增加液体的温度,同时,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温度的压缩空气进入空冷塔,由于冷却机构的进液口与空冷塔的出液口连通,冷却机构的出液口与空冷塔的进液口连通,所以,通过冷却机构对空冷塔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可以回收加压空气的热量,降低冷却水用量,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空压机1、换热器2、空冷塔3、输送管4及冷却机构5。空压机1与空冷塔3连通。换热器2的进气口与空压机1连通,换热器2的出气口与空冷塔3连通,换热器2的进液口与输送管4的进液口连通,换热器2的出液口与输送管4的出液口连通。冷却机构5的进液口与空冷塔3的出液口连通,冷却机构5的出液口与空冷塔3的进液口连通。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空压机1与空冷塔3连通,换热器2的进气口与空压机1连通,换热器2的出气口与空冷塔3连通,换热器2的进液口与输送管4的进液口连通,换热器2的出液口与输送管4的出液口连通,所以,经过空压机1压缩后的空气进入换热器2及空冷塔3,进入换热器2内的空气与输送管4输送的液体进行换热,增加液体的温度,同时,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温度的压缩空气进入空冷塔3,由于冷却机构5的进液口与空冷塔3的出液口连通,冷却机构5的出液口与空冷塔3的进液口连通,所以,通过冷却机构5对空冷塔3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可以回收加压空气的热量,降低冷却水用量,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具体地,空压机1通过第一空气输送管6与空冷塔3连通,第一空气输送管6用于加压空气的输送。换热器2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空气输送管7与空压机1连通,第二空气输送管7用于将加压空气输送至换热器2内。换热器2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空气输送管8与空冷塔3连通,第三空气输送管8用于将换热后的加压空气输送至空冷塔3内。第一空气输送管6上设置有第一阀9,第一阀9设置在换热器2的进气口与换热器2的出气口之间,用于控制第一空气输送管7的通断。第二空气输送管7上设置有第二阀10,用于控制第二空气输送管8的通断。第三空气输送管8上设置有第三阀11,用于控制第三空气输送管9的通断。具体地,换热器2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12与输送管4的进液口连通,换热器2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13与输送管4的出液口连通。第一输液管12上设置有第四阀15,用于控制第一输液管12的通断。第二输液管13上设置有第五阀16,用于控制第二输液管13的通断。第一空气输送管6将空压机1内的加压空气输送至空冷塔3内,同时,部分加压空气由第二空气输送管7进入输送至换热器2内,需要换热的液体由输送管4及第一输液管12进入换热器2内,与加压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空气通过第三空气输送管9进入空冷塔3内,换热后的液体由输送管4输送至所需位置。输送管4的进液口与输送管4的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六阀17,用于控制输送管4的通断。具体地,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还包括:送液管18及出液管19。送液管18的进液口与第一泵14连通,送液管18的出液管与输送管4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19与输送管4的出液口连通。启动第一泵14,第一泵14将需要换热的液体输送至送液管18内,一部分液体通过第一输液管12进入换热器2内,换热后的一部分液体进入输送管4内,另一部分液体直接进入输送管4内,然后由输送管4输送至所需位置。具体地,冷却机构5包括:冷却塔5-1、冷却水管5-2及冷冻水管5-3。冷却塔5-2的进液口与空冷塔3的出液口连通,冷却塔5-2的出液口与冷却水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换热器、空冷塔、输送管及冷却机构;/n所述空压机与所述空冷塔连通;/n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n所述冷却机构的进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机构的出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进液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换热器、空冷塔、输送管及冷却机构;
所述空压机与所述空冷塔连通;
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空冷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
所述冷却机构的进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机构的出液口与所述空冷塔的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压机通过第一空气输送管与所述空冷塔连通;
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空气输送管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空气输送管与所述空冷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之间;
所述第二空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
所述第三空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分入塔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输送管的出液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民张静陈恩军高剑波王伟业郑狄孟月赵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