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270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用于安装到巷道的墙壁上,包括支撑结构和照明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于巷道墙壁上的底座、一端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和设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上的灯罩,所述灯罩水平设置;所述照明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灯罩顶部的光伏板、设在所述灯罩内的感应器与灯组以及设在所述底座内部的蓄电池,所述感应器的探头端部和所述灯组的发光端均朝向地面,所述光伏板朝向天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路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在社区的巷道内常设有路灯,但是,到了晚上,路灯均为常亮状态,一方面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强烈的光线容易在社区内形成光污染,如在夜晚,光线照射在居民卧室的窗户上,易造成居民难以入眠,从而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具有节约电力资源减少光污染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用于安装到巷道的墙壁上,包括支撑结构和照明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于巷道墙壁上的底座、一端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和设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上的灯罩,所述灯罩水平设置;所述照明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灯罩顶部的光伏板、设在所述灯罩内的感应器与灯组以及设在所述底座内部的蓄电池,所述感应器的探头端部和所述灯组的发光端均朝向地面,所述光伏板朝向天空。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路灯安装在巷道的墙壁上,可以避免电杆道路的影响,白天时,通过光伏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夜晚,蓄电次放电,供灯组进行照明,当巷道内无人通过时,感应器没有信号的反馈,灯组处于断电状态,一方面达到节约电力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过剩的光照变为光污染,当巷道内有行人时,感应器收到反射的波,使灯组处于接通电源的状态,进行照明服务。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横梁,该横梁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座的远离地面的一端上,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横梁、支撑杆和底座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在灯罩上设有灯组和光伏板,加上灯罩的重量,使得支撑杆上的负荷较重,添加横梁,与支撑杆和底座形成三角形的结构,分担支撑杆上的负荷,同时加固支撑杆。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上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安装有镜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中部和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由于巷道内的横向空间较狭窄,当灯组进行照明时,大部分的光资源被墙体吸收,间接性的造成光资源的浪费,在支撑杆的第二安装面上设有镜面,可以减少灯组照射在墙体上的光资源,达到从分利用的目的。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感应器为微波感应器。微波感应器配件成本较低,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灯组包括LED光源,所述灯罩内设有灯组的一面为镜面。LED灯的功耗低,寿命长,可有效提高该产品的工作寿命。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结构均为不锈钢材质,并在外面上进行喷漆处理。由于该照明装置设于室外,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为避免其生锈,将支撑结构的材质全部采用不锈钢,并在其外表面上进行喷漆保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路灯安装在巷道的墙壁上,可以避免电杆道路的影响,白天时,通过光伏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夜晚,蓄电次放电,供灯组进行照明,当巷道内无人通过时,感应器没有信号的反馈,灯组处于断电状态,一方面达到节约电力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过剩的光照变为光污染,当巷道内有行人时,感应器收到反射的波,使灯组处于接通电源的状态,进行照明服务;2、在灯罩上设有灯组和光伏板,加上灯罩的重量,使得支撑杆上的负荷较重,添加横梁,与支撑杆和底座形成三角形的结构,分担支撑杆上的负荷,同时加固支撑杆;3、由于巷道内的横向空间较狭窄,当灯组进行照明时,大部分的光资源被墙体吸收,间接性的造成光资源的浪费,在支撑杆的第二安装面上设有镜面,可以减少灯组照射在墙体上的光资源,达到从分利用的目的;4、微波感应器配件成本较低,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5、LED灯的功耗低,寿命长,可有效提高该产品的工作寿命;6、由于该照明装置设于室外,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为避免其生锈,将支撑结构的材质全部采用不锈钢,并在其外表面上进行喷漆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壁;2、底座;3、横梁;4、支撑杆;5、第一安装面;6、感应器;7、光伏板;8、灯罩;9、灯组;10、第二安装面;11、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安装在巷道内的墙壁1上,该照明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和照明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包括底座2、支撑杆4和灯罩8,底座2为方形块状,灯罩8为圆形块状,支撑杆4为长条形的方形结构,底座2的一面固定在墙壁1上,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在底座2的另一面上,支撑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灯罩8的边缘上,设支撑杆4和底座2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45°≤∠a<90°,设支撑杆4安装在底座2上的一端为b端,b端位于底座2的中心位置处,设支撑杆4安装在灯罩8上的一端为c端,b端和c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中,同时,b端的水平高度低于c端的水平高度;灯罩8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另一方面,b端、c端和灯罩8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上述照明结构包括光伏板7、感应器6、灯组9和蓄电池11,灯罩8面向地面的一侧上安装有灯组9和感应器6,灯组9的发光部位和感应器6具有探头的一端均朝向地面,灯罩8朝向天空的一侧上设有光伏板7,蓄电池11设在底座2的内部;在白天,无需路灯照明时,光伏板7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11内部,保证该照明装置无需铺设专门的电线,保证所用能量为清洁可持续能源,夜晚需要照明时,蓄电池11放电,为灯组9供电,进行照明;由于设置的感应器6,感应器6发射微波,在小于感应器6至地面的距离内,无行人通过,微波反射的强度保持一致,当有行人通过时,感应器6接收到反射微波的强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此时有人通过,则灯组9开始工作,否则不工作,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在无人时,灯组9不工作,可以节省电能,相应的可以减小蓄电池11的体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剩的光资源变成光污染。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还包括以下方案: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还包括横梁3,横梁3为杆状,横梁3的一端固定在底座2远离地面的一端,横梁3的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支撑杆4上,横梁3的长度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横梁3、支撑杆4和底座2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在灯罩8上设有灯组9和光伏板7,加上灯罩8的重量,使得支撑杆4上的负荷较重,添加横梁3,与支撑杆4和底座2形成三角形的结构,分担支撑杆4上的负荷,同时加固支撑杆4。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还包括以下方案:如图1所示,支撑杆4包括第一安装面5和第二安装面10,横梁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面5上,在支撑杆4的第二安装面10上设有一块镜子,由于巷道内的横向空间较狭窄,当灯组9进行照明时,大部分的光资源被墙体吸收,间接性的造成光资源的浪费,在支撑杆4的第二安装面10上设置镜子,可以减少灯组9照射在墙体上的光资源,达到从分利用的目的。实施例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用于安装到巷道的墙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和照明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于巷道墙壁上的底座、一端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和设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上的灯罩,所述灯罩水平设置;所述照明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灯罩顶部的光伏板、设在所述灯罩内的感应器与灯组以及设在所述底座内部的蓄电池,所述感应器的探头端部和所述灯组的发光端均朝向地面,所述光伏板朝向天空;所述感应器为微波感应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用于安装到巷道的墙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和照明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于巷道墙壁上的底座、一端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和设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上的灯罩,所述灯罩水平设置;所述照明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灯罩顶部的光伏板、设在所述灯罩内的感应器与灯组以及设在所述底座内部的蓄电池,所述感应器的探头端部和所述灯组的发光端均朝向地面,所述光伏板朝向天空;所述感应器为微波感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市政用照明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冯磊饶飞邓丁川杨坤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