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02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包括女儿墙、凸起、防水卷材及固定件。女儿墙设于结构楼板上;凸起设于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内陷形成凹槽,且凹槽靠近女儿墙的竖向内壁位于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防水卷材贴于结构楼板及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且防水卷材靠近女儿墙的压顶的一端位于凸起与结构楼板之间,并伸入凹槽内;固定件位于凹槽与结构楼板之间,固定件穿设于防水卷材上,并插入女儿墙中,以将防水卷材固定于女儿墙上。上述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能避免破坏构造柱的纵向受力主筋,且能避免防水卷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屋面防水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及建筑物使用寿命。女儿墙在建筑造型和防水构造上具有独特的功能,与屋面防水、外墙防水质量关系密切。传统的女儿墙防水,一般采用屋面防水卷材上翻到女儿墙,上翻高度250mm,在女儿墙身设置凹槽进行收口。这样,当遇到女儿墙构造柱时,凹槽将破坏构造柱的纵向受力主筋。而如果将收口部位设置在女儿墙压顶处,由于女儿墙高度大于1000mm,远远大于250mm,则造成防水卷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旨在避免破坏构造柱的纵向受力主筋,且能避免防水卷材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包括:女儿墙,所述女儿墙设于结构楼板上;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女儿墙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上,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内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女儿墙的竖向内壁位于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贴于所述结构楼板及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且所述防水卷材靠近所述女儿墙的压顶的一端位于所述凸起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并伸入所述凹槽内;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上,并插入所述女儿墙中,以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女儿墙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的间距为300-350mm;和/或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与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远离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为80mm-200mm,所述凸起在水平方向上远离所述女儿墙的一侧与所述凸起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女儿墙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为80mm-200mm;和/或所述女儿墙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女儿墙的竖直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5mm-50mm,所述凹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为25mm-5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还包括防水密封剂,所述防水密封剂设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女儿墙的内壁与所述防水卷材远离所述女儿墙的一侧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卷材位于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为防水功能端,所述防水功能端呈倒L形,所述防水功能端包括贴于所述凹槽的上部的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竖直部,且所述竖直部相对于所述水平部更靠近所述女儿墙;所述防水密封剂设于所述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及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女儿墙的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中,并分别与所述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及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女儿墙的内壁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密封剂为防水嵌缝油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塑料锚栓,所述塑料锚栓包括塑料膨胀套管以及金属螺钉,所述塑料膨胀套管具有相连的膨胀端及圆盘端,所述膨胀端穿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上,并插入所述女儿墙中,所述圆盘端与所述防水卷材远离所述女儿墙的一侧抵触,所述金属螺钉插入所述膨胀端中,并将所述膨胀端固定于所述女儿墙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膨胀套管的材质为聚酰胺、聚乙烯或聚丙烯;和/或所述塑料膨胀套管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所述圆盘端的直径不小于5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多个,沿所述女儿墙的周向排列呈上下两排,其中,每排所述固定件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所述固定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还包括防水卷材附加层,所述防水卷材附加层贴于所述结构楼板及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所述防水卷材贴于所述防水卷材附加层上,且所述防水卷材附加层靠近所述女儿墙的压顶的一端位于所述凸起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还包括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贴于所述结构楼板及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所述防水卷材贴于所述找平层上。在上述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中,通过在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设置凸起,并在凸起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开设凹槽,且凹槽靠近女儿墙的内壁位于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也即女儿墙在水平方向上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用于围合形成凹槽,凹槽不贯穿女儿墙在水平方向上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不会在女儿墙在水平方向上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形成凹陷部,能有效避免出现凹陷部破坏构造柱的纵向受力主筋的情况,而且还便于在女儿墙上贴合防水卷材,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而防水卷材靠近女儿墙的压顶的一端位于凸起与结构楼板之间,并伸入凹槽内,也即上翻的防水卷材无需达到女儿墙的压顶处,可以避免防水卷材的浪费,并能进一步提高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10包括女儿墙300、凸起400、防水卷材500及固定件600。女儿墙300设于结构楼板20上。凸起400设于女儿墙300靠近结构楼板20的一侧上。凸起400在竖直方向上靠近结构楼板20的一侧内陷形成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女儿墙,所述女儿墙设于结构楼板上;/n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女儿墙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上,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内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女儿墙的竖向内壁位于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n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贴于所述结构楼板及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且所述防水卷材靠近所述女儿墙的压顶的一端位于所述凸起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并伸入所述凹槽内;以及/n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上,并插入所述女儿墙中,以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女儿墙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女儿墙,所述女儿墙设于结构楼板上;
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女儿墙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上,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内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女儿墙的竖向内壁位于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
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贴于所述结构楼板及所述女儿墙靠近结构楼板的一侧上,且所述防水卷材靠近所述女儿墙的压顶的一端位于所述凸起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并伸入所述凹槽内;以及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上,并插入所述女儿墙中,以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女儿墙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与所述结构楼板之间的间距为300-350mm;和/或
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与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远离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为80mm-200mm,所述凸起在水平方向上远离所述女儿墙的一侧与所述凸起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女儿墙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为80mm-200mm;和/或
所述女儿墙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一侧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女儿墙的竖直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5mm-50mm,所述凹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为25mm-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还包括防水密封剂,所述防水密封剂设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女儿墙的内壁与所述防水卷材远离所述女儿墙的一侧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女儿墙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位于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为防水功能端,所述防水功能端呈倒L形,所述防水功能端包括贴于所述凹槽的上部的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艺梁东胡敏苏丽君朱昌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