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882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打磨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与第一打磨筒内部连通,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打磨筒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打磨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搅动柱,所述第一连接筒底部铰接有挡料板,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控制挡料板封闭和开启连接筒底部开口的启闭装置。本申请具有通过第一打磨筒、第二打磨筒配合转动,同时通过第一搅动柱和第二搅动柱对骨料进行搅动,使骨料翻转运动,且骨料相互摩擦,将骨料表面的硬化水泥去除,并使骨料相互打磨形成较圆润的形状,提升了制成再生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
本申请涉及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制备关键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再生混凝土是指用经过破碎加工的废混凝土为骨料而配制的混凝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了废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开发研究不仅可从根本上解决废混凝土的处理问题,还可节约天然骨料资源,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相关技术中,通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进行破碎加工产出的碎块最为骨料,直接与新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混合并加水搅拌,制成新的混凝土浆料。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混凝土破碎后产生的骨料表面附着有大量硬化水泥,导致制成的混凝土耐久性、均匀性低,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骨料表面附着有大量硬化水泥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强度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打磨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与第一打磨筒内部连通,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打磨筒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打磨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搅动柱,所述第一连接筒底部铰接有挡料板,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控制挡料板封闭和开启连接筒底部开口的启闭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粉碎后的混凝土骨料投入第一打磨筒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打磨筒转动,并通过第一搅动柱随着第一打磨筒转动而拨动骨料,使骨料之间相互摩擦,将骨料外包裹的硬化水泥摩擦掉落,同时改善骨料的形状,使骨料形状更加圆润,使利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配料均匀性提升,从而使结构强度提升。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与第一打磨筒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筒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打磨筒,所述第二打磨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搅动柱,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打磨筒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打磨筒与第一打磨筒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筒,并在第二连接筒上转动连接设置第二打磨筒,通过与第一打磨筒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打磨筒配合第一打磨筒共同对内部骨料进行驱动,使骨料沿两个方向翻转运动,提升了打磨的效率,同时通过第二连接筒将第一打磨筒和第二打磨筒间接转动连接,避免了第一打磨筒和第二打磨筒直接转动连接,造成连接处剧烈磨损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链轮环、驱动链轮、链条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链轮环固设在第一打磨筒上且与第一打磨筒同轴设置,所述驱动链轮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驱动链轮和链轮环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电机电机轴上的驱动链轮通过链条驱动链轮环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打磨筒转动,第二驱动装置以同样的结构和传动方式驱动第二打磨筒转动,进而实现了对第一打磨筒和第二打磨筒的转动。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管口位于第一打磨筒的上方,所述加水管远离第一打磨筒的一端连通有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泵机和加水管的设置,向两打磨筒和连接筒内加入清水,减少骨料相互打磨时扬起灰尘进入周围空气中,污染周围空气环境的可能性,同时提升了骨料在装置内部的流动性,进而提升了对骨料的打磨效果。优选的,所述挡料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透水孔,当泵机将水通过加水管向装置内部加水时,水从上至下沉降,并将骨料相互打磨下的硬化水泥粉末将水从透水孔排出,从而对骨料打磨的同时进行清洗,将硬化水泥的粉末与骨料分离,进一步提升了用再生混凝土作为骨料时配比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打磨筒和第二打磨筒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驱水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驱水凸棱,在第一打磨筒和第二打磨筒转动时,将积累在装置内的水流进行搅动,使水流产生涡流,进一步带动骨料,提升了骨料的流动性,提高了打磨效果。优选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连接筒的下方设有导料框,所述导料框远离第一连接筒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料框上开设有若干筛孔且导料框通过弹簧与机架连接,所述导料框上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装置完成了对骨料表面打磨后,通过启闭装置开启挡料板,使骨料从装置内部落出,并掉落在导料框上,导料框通过振动电机的驱动而不断抖动,使掉落在导料框上的骨料沿倾斜设置的导料框向导料框较低的一端运动,由于导料框上开设有筛孔,骨料在运动过程中水分逐渐沥干,减少了混凝土配比过程中水分比例失调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机架位于导料框下方开设有泄水槽,且所述机架位于泄水槽底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机架一侧侧壁,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回收水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容纳腔,对从导料框和挡料板上掉落的泥水进行回收,降低了泥水泄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第一打磨筒、第二打磨筒配合转动,同时通过第一搅动柱和第二搅动柱对骨料进行搅动,使骨料翻转运动,且骨料相互摩擦,将骨料表面的硬化水泥去除,并使骨料相互打磨形成较圆润的形状,提升了制成再生混凝土的结构强度;2.通过泵机和加水管向装置内注入水分,从而提升了内部骨料的流动性,并减少灰尘溢出装置对工作环境的空气造成污染的可能性;3.通过设置振动电机和导料框,对打磨后的骨料水分进行沥干,减少了骨料水分影响混凝土水分配比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泄水槽;12、容纳槽;13、回收水箱;2、第一连接筒;21、第一打磨筒;211、第一搅动柱;22、挡料板;221、透水孔;3、第一驱动装置;31、链轮环;32、驱动链轮;33、驱动电机;34、链条;4、启闭装置;5、第二连接筒;51、第二打磨筒;511、第二搅动柱;6、第二驱动装置;7、加水管;71、泵机;8、驱水凸棱;9、导料框;91、泄水孔;92、弹簧;93、振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参照图1,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2和第二连接筒5,第二连接筒5位于第一连接筒2上方,第一连接筒2和第二连接筒5之间设有第一打磨筒21,第一打磨筒21顶端与第二连接筒5转动连接,底端与第一连接筒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筒5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打磨筒51。机架1位于第一连接筒2下方设有导料框9,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打磨筒2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和用于驱动第二打磨筒51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2),所述第一连接筒(2)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打磨筒(21),所述第一连接筒(2)与第一打磨筒(21)内部连通,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打磨筒(2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第一打磨筒(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搅动柱(211),所述第一连接筒(2)底部铰接有挡料板(22),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控制挡料板(22)封闭和开启连接筒底部开口的启闭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2),所述第一连接筒(2)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打磨筒(21),所述第一连接筒(2)与第一打磨筒(21)内部连通,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打磨筒(2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第一打磨筒(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搅动柱(211),所述第一连接筒(2)底部铰接有挡料板(22),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控制挡料板(22)封闭和开启连接筒底部开口的启闭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筒(5),所述第二连接筒(5)与第一打磨筒(2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筒(5)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打磨筒(51),所述第二打磨筒(5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搅动柱(511),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打磨筒(51)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6),所述第二打磨筒(51)与第一打磨筒(21)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包括链轮环(31)、驱动链轮(32)、链条(34)和驱动电机(33),所述驱动电机(33)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链轮环(31)固设在第一打磨筒(21)上且与第一打磨筒(21)同轴设置,所述驱动链轮(32)固定来呢及额在驱动电机(33)的电机轴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维维朱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恒生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