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686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集水池、第一道混凝沉降池、斜筛、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换热器、预热器、湿式氧化反应器,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湿式氧化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湿式氧化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氧化水出口,进料口连接有用于分散破碎气体成气泡的微界面发生器,微界面发生器上设置有液相进口以及气相进口,气相进口连接有空压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通过在湿式氧化反应器之前设置微界面发生器,增大了空气或氧气与液相之间的传质面积,降低了造纸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度与压力,进而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造纸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造纸业排放污水占全国工业污水排放总量的15%左右,COD排放占全国工业COD排放总量的1/3以上。造纸污水排放量大,碱度大,难降解物质含量高、耗氧量大,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如何应用造纸污水治理技术,化害为利,回收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污水成分复杂且污水温度较高,为此工业上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等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目前湿式氧化技术因其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通过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处理造纸污水较为成功,但是湿式氧化法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压力和较长的停留时间,究其原因是因为空气或氧气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短,传质时间不足,气泡直径大,反应器内形成的气液相界面积较小,传质空间不足,从而导致了反应时间过长、能耗高、反应效率低下的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通过在湿式氧化反应器之前设置微界面发生器,提高了两相之间的传质效果、反应效率,可以将气泡打碎成微米级别的气泡,从而增加气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积,使得传质空间充分满足,增加了空气或氧气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空气或氧气的耗量,这样即使温度和压力不需要太高,也可以保证反应本身的高效进行,避免了高温高压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的发生,更有利于反应过程的节能降耗,成本低。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集水池、第一道混凝沉降池、斜筛、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换热器、预热器、湿式氧化反应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氧化水出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有用于分散破碎气体成气泡的微界面发生器,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上设置有液相进口以及气相进口,所述气相进口连接有空压机;其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连通,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预热器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上的液相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氧化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有曝气生物滤池。现有技术中造纸污水处理工艺中,湿式氧化处理法往往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压力和较长的停留时间,究其原因是因为空气或氧气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短,传质时间不足,气泡直径大,反应器内形成的气液相界面积较小,传质空间不足,从而导致了反应时间过长、能耗高、反应效率低下的问题。上述处理系统中,在进行湿式氧化处理之前先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预处理系统依次包括了格栅集水池、第一道混凝沉降池、斜筛、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上述处理设备依次连接,造纸工艺中排出的污水先进入格栅集水池,所述格栅集水池中设置有机械格栅,优选回转式机械格栅,相比其他格栅更能有效地连续自动清除大尺寸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紧接着从格栅集水池中出来的污水进入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中,通过在污水中添加混凝剂或助凝剂,使得SS污染物絮凝沉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为隔板沉淀池,隔板沉淀池的絮凝效果好,造价低;通过第一道混凝沉降后的污水进入斜筛中,斜筛用于回收水中的纤维,所述斜筛的过滤目数优选由80目以及100目的尼龙过滤网组成,从而可以回收长纤维;经过斜筛后的污水再进入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中进行处理。污水在上述预处理系统中经过初步的除杂、沉降等预处理措施后,再进行后续的湿式氧化处理以达到更为深层的污水净化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该处理系统通过在湿式氧化反应器之前设置微界面发生器,将进入湿式氧化反应器前的空气或氧气打碎分散成气泡,使得气泡与污水形成气液乳化物,从而增加了气体与污水之间的相界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效率,增加了反应相界面的传质效果后,操作温度与压力也不需要太高,实现了能耗低,操作成本低的效果。本技术的微界面发生器为气动式微界面发生器,这样经过空压机压缩后的空气或氧气从气相进口进入到气动式微界面发生器的内部,通过微界面发生器的破碎分散作用,将气体分散破碎成微气泡,从而减小液膜厚度,有效的增大了空气或氧气与污水之间的传质面积,降低传质阻力,提高反应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微界面发生器设置方式不限、设置位置不限,数量也不限;更优选的,所述微界面发生器数量为一个以上,在湿式氧化反应器之前由上到下依次并列设置,通过这种多排并列设置的微界面发生器同时对进来的物料进行分散破碎,更能够有效的提升后续的反应效率。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所采用的微界面发生器在本专利技术人的在先专利中体现,如公开号106215730A的专利,微界面发生器其核心在于气泡破碎,气泡破碎器的原理是高速射流所携带的气体相互撞击进行能量传递,使气泡破碎,关于微界面发生器的结构在上述专利中公开其中一实施例,此处不再多加赘述。关于微界面发生器与湿式氧化反应器的连接,包括连接结构、连接位置,根据微界面发生器的结构而定,此不作限定。关于微界面发生器的反应机理及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在先专利CN107563051B中已经公开,此处不再多加赘述。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同时与所述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连接。优选地,污泥池可以连接污泥脱水机,污泥经过脱水后填埋或再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为两个以上互相串联组成;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为两个以上互相串联组成。采用多级混凝沉降可以更有效的去除SS、BOD和COD等污染物。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三层过滤层,每层过滤层填充有絮凝物质。优选地,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的类型为涡流沉降池,相比其他混凝沉降池,其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容量大等优点。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离子交换器,所述离子交换器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连接,用于中和污水中的碱。离子交换器中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中和废水中含有的碱,还可除去BOD、COD等污染物,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所述离子交换器可以选择固定床离子交换器或连续离子交换器。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COD浓度监测装置和消毒池,所述COD浓度监测装置连接所述离子交换器用于监测水质合格后排入消毒池,所述COD浓度监测装置同时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连接,用于将不合格的水返回曝气生物滤池中再处理。通过COD浓度检测,可及时检测到污水处理指标是否满足要求,还可同时监测整个处理系统是否出问题,方便及时检修;消毒池可采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消毒。进一步的,所述COD浓度监测装置和所述消毒水池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COD浓度监测装置和所述曝光生物滤池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经过离子交换后的清水先进入COD浓度监测装置,对水的COD浓度进行监测,若清水的COD浓度低于设定值,则满足要求,可以回收利用,第一电磁阀打开,进入清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集水池、第一道混凝沉降池、斜筛、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换热器、预热器、湿式氧化反应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氧化水出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有用于分散破碎气体成气泡的微界面发生器,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上设置有液相进口以及气相进口,所述气相进口连接有空压机;/n其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连通,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预热器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上的液相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氧化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有曝气生物滤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集水池、第一道混凝沉降池、斜筛、第二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换热器、预热器、湿式氧化反应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氧化水出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有用于分散破碎气体成气泡的微界面发生器,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上设置有液相进口以及气相进口,所述气相进口连接有空压机;
其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连通,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预热器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上的液相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氧化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有曝气生物滤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为气动式微界面发生器,所述微界面发生器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从上到下依次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同时与所述第一道混凝沉降池以及所述第二道混凝沉降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炳周政张锋李磊孟为民王宝荣杨高东罗华勋杨国强田洪舟曹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