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
技术介绍
在饮用水净化的过程中,絮凝反应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行程才能实现杂质的完全絮凝,而实际中狭小的布置场地往往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该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使得杂质能充分与絮凝剂结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构成第一盘管区,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构成第二盘管区,所述第二筒体底部设置有穿过第一盘管区的进水管,所述第二筒体底部还设置有连通第一盘管区与第二盘管区的连通口,所述第二盘管区内设置有上下旋流结构,所述上下旋流结构的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第一盘管区内设置有水流阻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旋流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盘管区内的多个隔板,两个隔板之间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构成第一盘管区,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构成第二盘管区,所述第二筒体底部设置有穿过第一盘管区的进水管,所述第二筒体底部还设置有连通第一盘管区与第二盘管区的连通口,所述第二盘管区内设置有上下旋流结构,所述上下旋流结构的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第一盘管区内设置有水流阻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构成第一盘管区,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构成第二盘管区,所述第二筒体底部设置有穿过第一盘管区的进水管,所述第二筒体底部还设置有连通第一盘管区与第二盘管区的连通口,所述第二盘管区内设置有上下旋流结构,所述上下旋流结构的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第一盘管区内设置有水流阻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旋流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二盘管区内的多个隔板,两个隔板之间横向设置有多层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絮凝反应行程及碰撞效果的旋流隔板组合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偶数,所述隔板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有缺口,上方有缺口的隔板与下方有缺口的隔板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鹰,王道新,邱汝彬,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海恒水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