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671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包括罐体、支撑腿、进水管、进水控制阀、缓冲座、水源管、水位杆、自动控制器和液位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通过液位控制器对罐体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并将液位的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在进行逻辑运算后,自动控制器控制进水控制阀进行补水,水流从第一接口处进入后,被第一冲压板上的分流孔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流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在转动的同时减缓水流的冲击,水流被减缓后通过冲压框上的汇流孔进行汇集,由进水管引导水流进入到罐体中,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平衡进水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补水
,具体为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建医院的建设规模规划增加,医用水稳定性能逐步提高,新建医院已经逐步应用自动补水模式,自动补水系统通常设计在车库或设备夹层,在纯水设备进水中有广泛应用。传统自动补水采用的浮球液位,在进水冲击的情况下会造成进水泵频繁启动,影响水泵寿命和整个系统稳定性。而且在补水的同时,水流过急会对设备的内部进行冲击,造成阀门以及设备内部的加速损耗,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与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通过液位控制器对罐体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并将液位的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在进行逻辑运算后,自动控制器控制进水控制阀进行补水,在补水的过程中,水流从水源管向进水管流入的过程中被外框所阻拦,水流从第一接口处进入后,被第一冲压板上的分流孔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流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的转动带动活动轴在定位杆上进行转动,扇叶在转动的同时减缓水流的冲击,水流被减缓后通过冲压框上的汇流孔进行汇集,并从第二接口处流向进水管的内部,由进水管引导水流进入到罐体中,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平衡进水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包括罐体、支撑腿、进水管、进水控制阀、缓冲座、水源管、水位杆、自动控制器和液位控制器,所述罐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罐体的顶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控制阀,所述进水管远离罐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源管,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设有水位杆,所述水位杆的顶端设有自动控制器,所述水位杆的底部设有液位控制器。优选地,所述缓冲座包括外框、第一接口、第一冲压板、分流孔、缓冲扇、第二接口和第二冲压板,所述外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冲压板,所述第一冲压板上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外框的内部设有缓冲扇,所述外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压板。优选地,所述缓冲扇包括定位杆、活动轴和扇叶,所述定位杆上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叶。优选地,所述第二冲压板包括冲压框和汇流孔,所述冲压框的内部开设有汇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通过液位控制器对罐体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并将液位的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在进行逻辑运算后,自动控制器控制进水控制阀进行补水,在补水的过程中,水流从水源管向进水管流入的过程中被外框所阻拦,水流从第一接口处进入后,被第一冲压板上的分流孔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流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的转动带动活动轴在定位杆上进行转动,扇叶在转动的同时减缓水流的冲击,水流被减缓后通过冲压框上的汇流孔进行汇集,并从第二接口处流向进水管的内部,由进水管引导水流进入到罐体中,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平衡进水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缓冲座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缓冲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支撑腿;3、进水管;4、进水控制阀;5、缓冲座;51、外框;52、第一接口;53、第一冲压板;54、分流孔;55、缓冲扇;551、定位杆;552、活动轴;553、扇叶;56、第二接口;57、第二冲压板;571、冲压框;572、汇流孔;6、水源管;7、水位杆;8、自动控制器;9、液位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包括罐体1、支撑腿2、进水管3、进水控制阀4、缓冲座5、水源管6、水位杆7、自动控制器8和液位控制器9,罐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罐体1的顶端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有进水控制阀4,进水管3远离罐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5,缓冲座5远离进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源管6,进水管3的一侧设有水位杆7,水位杆7与罐体1的内表面相互平行,水位杆7的顶端设有自动控制器8,水位杆7的底部设有液位控制器9,液位控制器9与水位杆7之间相互垂直,通过液位控制器9对罐体1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并将液位的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器8,自动控制器8在进行逻辑运算后,自动控制器8控制进水控制阀4进行补水。请参阅图3-4,缓冲座5包括外框51、第一接口52、第一冲压板53、分流孔54、缓冲扇55、第二接口56和第二冲压板57,外框5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接口52,第一接口5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冲压板53,第一冲压板53上开设有分流孔54,外框51的内部设有缓冲扇55,缓冲扇55包括定位杆551、活动轴552和扇叶553,定位杆551上活动安装有活动轴552,定位杆551与外框51之间固定连接,活动轴552位于外框51的中心区域,活动轴55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叶553,外框5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接口56,第二接口5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压板57,第二冲压板57包括冲压框571和汇流孔572,冲压框571的内部开设有汇流孔572,汇流孔572与分流孔54均设有八组,每组两个孔,在补水的过程中,水流从水源管6向进水管3流入的过程中被外框51所阻拦,水流从第一接口52处进入后,被第一冲压板53上的分流孔54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流带动扇叶553进行转动,扇叶553的转动带动活动轴552在定位杆551上进行转动,扇叶553在转动的同时减缓水流的冲击,水流被减缓后通过冲压框571上的汇流孔572进行汇集,并从第二接口56处流向进水管3的内部,由进水管3引导水流进入到罐体1中。工作原理:通过液位控制器9对罐体1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并将液位的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器8,自动控制器8在进行逻辑运算后,自动控制器8控制进水控制阀4进行补水,在补水的过程中,水流从水源管6向进水管3流入的过程中被外框51所阻拦,水流从第一接口52处进入后,被第一冲压板53上的分流孔54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流带动扇叶553进行转动,扇叶553的转动带动活动轴552在定位杆551上进行转动,扇叶553在转动的同时减缓水流的冲击,水流被减缓后通过冲压框571上的汇流孔572进行汇集,并从第二接口56处流向进水管3的内部,由进水管3引导水流进入到罐体1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通过液位控制器9对罐体1内部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并将液位的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器8,自动控制器8在进行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包括罐体(1)、支撑腿(2)、进水管(3)、进水控制阀(4)、缓冲座(5)、水源管(6)、水位杆(7)、自动控制器(8)和液位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罐体(1)的顶端设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上设有进水控制阀(4),所述进水管(3)远离罐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5),所述缓冲座(5)远离进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源管(6),所述进水管(3)的一侧设有水位杆(7),所述水位杆(7)的顶端设有自动控制器(8),所述水位杆(7)的底部设有液位控制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包括罐体(1)、支撑腿(2)、进水管(3)、进水控制阀(4)、缓冲座(5)、水源管(6)、水位杆(7)、自动控制器(8)和液位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罐体(1)的顶端设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上设有进水控制阀(4),所述进水管(3)远离罐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5),所述缓冲座(5)远离进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源管(6),所述进水管(3)的一侧设有水位杆(7),所述水位杆(7)的顶端设有自动控制器(8),所述水位杆(7)的底部设有液位控制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系统用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5)包括外框(51)、第一接口(52)、第一冲压板(53)、分流孔(54)、缓冲扇(55)、第二接口(56)和第二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博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