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70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包括多段的结构,其多段结构分为非粘贴区和粘贴区,非粘贴区和粘贴区分别设置有多个且相互间隔地连接而成,这样,多段式棉花打包膜由多段的非粘贴区和粘贴区相互连接并缠绕成筒状结构,粘贴区连接在相邻的非粘贴区之间,多个非粘贴区和粘贴区间隔的多段式结构连接形成打包膜的结构,粘贴区包括第一粘贴层、第二粘贴层和拉曳段,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之间设置有黏胶层,每隔m的打包膜结构带有一个RFID标签和金属标签;该结构简单,既保证了热熔胶在发挥粘性前不改变原结构,又不影响打包效果,能够保证棉花的打包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
本技术涉及棉花打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
技术介绍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为了使棉花不易在采摘至晾晒场的过程中,被二次污染,且为了棉花后续的搬运,现有生活中,一般利用采棉机在田间将采摘好的棉花直接用打包膜卷成圆筒。现有技术的棉花打包膜,其通过Z字形的锁合结构来对棉花进行打包和粘贴固定,但是在打包过程中,若使用热熔胶,其粘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最初的粘合阶段,其粘性是不强的,若直接使用Z字形锁合结构,将会造成粘贴层因粘合力不足提前就被撕开,影响打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其结构简单,既保证了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非粘贴区和粘贴区相互间隔连接而成的打包膜,多个非粘贴区和粘贴区形成多段式结构,每隔15m以上的非粘贴区设置有RFID标签和金属标签,所述粘贴区包括第一粘贴层、第二粘贴层和拉曳段,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分别连接在相邻的非粘贴区,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的重合部分通过粘接连接且折叠设置,所述第一粘贴层的端部和第二粘贴层端部连接形成整体,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折叠后在非粘贴区的一侧形成Z字形锁合结构,所述拉曳段将相邻非粘贴区的边缘相对位置连接,多个拉曳段间隔距离且将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连接,所述拉曳段设置有便于撕裂的断裂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非粘贴区和粘贴区相互间隔连接而成的打包膜,多个非粘贴区和粘贴区形成多段式结构,每隔15m以上的非粘贴区设置有RFID标签和金属标签,所述粘贴区包括第一粘贴层、第二粘贴层和拉曳段,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分别连接在相邻的非粘贴区,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的重合部分通过粘接连接且折叠设置,所述第一粘贴层的端部和第二粘贴层端部连接形成整体,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折叠后在非粘贴区的一侧形成Z字形锁合结构,所述拉曳段将相邻非粘贴区的边缘相对位置连接,多个拉曳段间隔距离且将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连接,所述拉曳段设置有便于撕裂的断裂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裂口为多个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使得拉曳段通过断裂口整齐地断开为两段,断开后,两段结构分别和相邻的非粘贴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段式棉花打包膜,其特征在于,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慧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幸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