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褚明成专利>正文

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62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包括推把管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穿过睡篮的中部,所述推把管和所述支撑管安装于所述睡篮的一侧,所述推把管和所述支撑管两侧相交处均设有锁定关节,所述锁定关节与前脚管相连接,所述前脚管与所述推把管相离的一端与前轮组件相连接;操作方便,方便折叠,便于携带,易操作,且可以实现单手折叠,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目前,婴儿车存在的缺陷为单纯坐式或开口式睡篮,初生的婴儿车会缺乏安全感,无法一键折叠,折叠不方便,折叠体积大,且推把无法换向,或者换向后推行受阻。此外,睡篮无法折叠,折叠体积不大,不便于携带,结构统一,导致外观前篇一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推把管可以灵活换向,且稳定性好,易于折叠收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包括推把管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穿过睡篮的中部,所述推把管和所述支撑管安装于所述睡篮的一侧,所述推把管和所述支撑管两侧相交处均设有锁定关节,所述锁定关节与前脚管相连接,所述前脚管与所述推把管相离的一端与前轮组件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管的两侧均套接有换向固定凸点,所述换向固定凸点与换向卡套活动相咬合,所述换向卡套安装在所述推把管的两侧。进一步,所述换向卡套与所述推把管相套接,所述换向卡套内部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推把管相连接,所述换向卡套另一端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能够与所述换向固定凸点相咬合;沿着与所述前脚管相反的方向拉动所述换向卡套,能够使所述凹槽和所述换向固定凸点相离。进一步,所述支撑管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扣件,所述推把管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扣件相咬合;所述第一扣件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扣件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扣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扣件的缺口滑入所述第一扣件中。进一步,所述锁定关节包括锁定盘,所述锁定盘通过转点安装在所述推把管的内侧,所述锁定盘的外侧通过螺母与所述推把管和所述前脚管相连接;所述锁定盘与所述推把管相邻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推把管内设有锁定销,所述锁定销的一端与所述缺口相卡接,所述锁定销的另一端通过钢丝拉绳与锁扣相连接,所述钢丝拉绳设置在所述推把管内,沿着所述推把管设置,所述锁扣设置在所述推把管的中心处。进一步,所述锁定销的中部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销相抵接,所述锁定销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扣件相连接。进一步,两侧的所述前脚管与所述锁定关节相邻处分别与侧扶手相连接,所述侧扶手的一端与所述前脚管和后脚管相连接,所述侧扶手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管相连接。进一步,两侧所述的侧扶手上均设有支撑凸点,当所述推把管换向后,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凸点相卡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操作方便,方便折叠,便于携带,易操作,且可以实现单手折叠,实用性强;推把管可以通过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换向卡套和凹槽相咬合,从而使推把管和支撑管可以正向相连接,完成正向的推动;推动推把管使推把管与支撑管相离,直至推把管的换向卡套与支撑凸点相咬合,完成推把管的换向,从而使推把管在睡篮的另一端,推动婴儿车;推把管转动时,以锁定关节为转向点,方便婴儿车的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推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锁定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推把管和支撑管的咬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推把管与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推把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包括推把管1和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穿过睡篮的中部,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支撑管2安装于所述睡篮3的一侧,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支撑管2两侧相交处均设有锁定关节4,所述锁定关节4与前脚管5相连接,所述前脚管5与所述推把管1相离的一端与前轮组件7相连接。所述支撑管2的两侧均套接有换向固定凸点201,所述换向固定凸点201与换向卡套202活动相咬合,所述换向卡套202安装在所述推把管1的两侧。所述换向卡套202与所述推把管1相套接,所述换向卡套202内部的一端通过弹簧206与所述推把管1相连接,所述换向卡套202另一端的内侧设有凹槽203,所述凹槽203能够与所述换向固定凸点201相咬合;沿着与所述前脚管5相反的方向拉动所述换向卡套202,能够使所述凹槽203和所述换向固定凸点201相离。其中,凹槽203的一端设有缺口,换向固定凸点201能够沿着缺口滑入凹槽203中。所述支撑管2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扣件204,所述推把管1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扣件205,所述第一扣件204能够与所述第二扣件205相咬合;所述第一扣件204为半圆形且设有缺口的凹槽,所述第二扣件205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扣件205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扣件204的缺口滑入所述第一扣件204中。即,沿着与前轮组件7相反的方向推动换向卡套202,换向卡套202压缩弹簧206,并且带动凹槽203沿着与前轮组件7相反的方向推动,从而使得凹槽203与换向固定凸点201相离,从而使得推把管1和支撑管2相分离。此外,沿着侧扶手10的方向推动推把管1,使第一扣件204和第二扣件205相分离。即,第二扣件205的圆形凸起从第一扣件204的缺口中滑出。推动推把管1继续朝向侧扶手10的方向转动,直至推把管1的换向卡套202与支撑凸点301相卡接;即,支撑凸点301滑入换向卡套202的凹槽203中,完成推把管1的换向,从而使推把管1与侧扶手10相固定,能够换向推动推把管,将婴儿车换向推动。所述锁定关节4包括锁定盘401,所述锁定盘401通过转点402安装在所述推把管1的内侧,所述锁定盘401的外侧通过螺母与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前脚管5相连接;所述锁定盘401与所述推把管1相邻的一端设有缺口403,所述推把管1内设有锁定销404,所述锁定销404的一端与所述缺口403相卡接,所述锁定销404的另一端通过钢丝拉绳与锁扣9相连接,所述钢丝拉绳设置在所述推把管1内,沿着所述推把管1设置,所述锁扣9设置在所述推把管1的中心处。所述锁定销404的中部设有第一螺钉101,所述第一螺钉101与第一弹簧10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3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销404相抵接,所述锁定销404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扣件205相连接。请参阅图7和图8,其中,按动锁扣9,即使钢丝拉绳处于紧绷收缩的状态,从而带动锁定销404沿着锁扣9的方向运动,从而使锁定销404的一端从缺口403相离,沿着后脚管6的方向转动推把管1,从而完成婴儿车的收缩。沿着与后脚管6相反的方向推动推把管1,松开锁扣9,使锁定销404插入缺口403中,从而使婴儿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把管(1)和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穿过睡篮(3)的中部,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支撑管(2)安装于所述睡篮(3)的一侧,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支撑管(2)两侧相交处均设有锁定关节(4),所述锁定关节(4)与前脚管(5)相连接,所述前脚管(5)与所述推把管(1)相离的一端与前轮组件(7)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把管(1)和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穿过睡篮(3)的中部,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支撑管(2)安装于所述睡篮(3)的一侧,所述推把管(1)和所述支撑管(2)两侧相交处均设有锁定关节(4),所述锁定关节(4)与前脚管(5)相连接,所述前脚管(5)与所述推把管(1)相离的一端与前轮组件(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的两侧均套接有换向固定凸点(201),所述换向固定凸点(201)与换向卡套(202)活动相咬合,所述换向卡套(202)安装在所述推把管(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卡套(202)与所述推把管(1)相套接,所述换向卡套(202)内部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推把管(1)相连接,所述换向卡套(202)另一端的内侧设有凹槽(203),所述凹槽(203)能够与所述换向固定凸点(201)相咬合;沿着与所述前脚管(5)相反的方向拉动所述换向卡套(202),能够使所述凹槽(203)和所述换向固定凸点(201)相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换向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扣件(204),所述推把管(1)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扣件(205),所述第一扣件(204)能够与所述第二扣件(205)相咬合;
所述第一扣件(204)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扣件(205)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扣件(205)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扣件(204)的缺口滑入所述第一扣件(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褚明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