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07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滤芯装置,包括壳体、罩体、滤材及固定件;壳体限定出容水腔,容水腔的底部设有出水通道,容水腔的底部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口;罩体设置在容水腔内,罩体一端形成过水槽,过水槽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过水槽的槽口与容水腔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罩体另一端形成凸起;滤材一侧罩设在罩体上,滤材内凹形成凹槽,滤材的凹槽与罩体的凸起互相配合而固定,滤材将容水腔分隔成原水区和净水区,净水区与第二过水间隙和第一过水间隙连通;固定件设置固定在壳体口部,并固定件抵靠在滤材另一侧以进一步固定滤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固定滤材,防止滤材产生位移,且其过滤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体净化的
,特别涉及一种滤芯装置。
技术介绍
滤水壶是一种家用饮用水过滤设备,用于经济条件无法安装或短期居住的家庭进行饮用水净化。通过内置滤芯过滤水中的水垢、重金属、颗粒杂质、浮游生物、异味等,改善水质和口感。目前,按照滤水壶滤水原理可分为挤压式滤水壶和重力式滤水壶。而相关技术的重力式滤水壶,因水自身重力有限,滤材的过滤性能有限,水流不稳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出水量变小,无法满足多人使用。且相关技术的重力式滤水壶,其滤材在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位移,从而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滤芯装置,其能有效固定滤材,防止滤材产生位移,且其过滤效果良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滤芯装置,包括壳体、罩体、滤材及固定件;壳体限定出顶部敞开的容水腔,容水腔的底部设有出水通道,容水腔的底部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口;罩体设置在容水腔内,罩体一端形成过水槽,过水槽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过水槽的槽口与容水腔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罩体另一端形成凸起;滤材一侧罩设在罩体上,滤材内凹形成凹槽,滤材的凹槽与罩体的凸起互相配合而固定,滤材将容水腔分隔成原水区和净水区,净水区与第二过水间隙和第一过水间隙连通,以在净水区内的净水填充满第一过水间隙时从出水通道和出水口被引出;固定件设置固定在壳体口部,并固定件抵靠在滤材另一侧以进一步固定滤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滤芯装置,通过设置出水通道,罩体设置在容水腔内,过水槽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过水槽的槽口与容水腔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这样,原水进入原水区内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滤材过滤后,进入净水区,净水区内的净水从第二过水间隙流入第一过水间隙并将第一过水间隙填充满时,在重力作用下,将从出水通道中被引出。如此有利于气体的全部排出,解决滤材气堵的问题,第一过水间隙、第二过水间隙和出水通道也形成虹吸结构,使得净水区内的水根据虹吸原理从出水通道中迅速引出,从而利用负压和重力的结合使得滤材的过滤速度提升,使得过滤水流稳定,滤水壶的水可满足多人使用。同时,由于罩体另一端形成凸起,滤材内凹形成凹槽,滤材的凹槽与罩体的凸起互相配合而固定,固定件抵靠在滤材另一侧,有效防止滤材产生位移,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滤芯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罩体上设置抵靠部,滤材的凹槽槽口抵靠在抵靠部上。进一步,容水腔上设置有台阶,罩体抵靠在台阶上以固定罩体。进一步,固定件设置便于原水通过的镂空部。进一步,还包括第一筋条,第一筋条轴向设置在过水槽的内表面,以在过水槽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筋条,第二筋条设置在过水槽的槽底,出水通道的端部抵接在第二筋条的端部以便于过水。进一步,还包括盖体,盖体设置在固定件上,盖体上开设有与容水腔相通的多个进水孔和多个出气孔。进一步,盖体底部设置过滤网。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装置的剖视分解图。标号说明壳体1容水腔11出水通道12出水口13罩体2过水槽21第一筋条211第二筋条212第一过水间隙22第二过水间隙23凸起24抵靠部25滤材3凹槽31固定件4镂空部41盖体5进水孔51过滤网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滤芯装置,包括壳体1、罩体2、滤材3及固定件4;壳体1限定出顶部敞开的容水腔11,容水腔11的底部设有出水通道12,容水腔11的底部设有连通出水通道12的出水口13;罩体2设置在容水腔11内,罩体2一端形成过水槽21,过水槽21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12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22,过水槽21的槽口与容水腔11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23;罩体2另一端形成凸起24;滤材3一侧罩设在罩体2上,滤材3内凹形成凹槽31,滤材3的凹槽31与罩体2的凸起24互相配合而固定,滤材3将容水腔11分隔成原水区和净水区,净水区与第二过水间隙23和第一过水间隙22连通,以在净水区内的净水填充满第一过水间隙22时从出水通道12和出水口13被引出;固定件4设置固定在壳体1口部,并固定件4抵靠在滤材3另一侧以进一步固定滤材3。通过设置出水通道12,罩体2设置在容水腔11内,过水槽21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12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22,过水槽21的槽口与容水腔11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23。这样,原水进入原水区内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滤材3过滤后,进入净水区,净水区内的净水从第二过水间隙23流入第一过水间隙22并将第一过水间隙22填充满时,在重力作用下,将从出水通道12中被引出。如此有利于气体的全部排出,解决滤材3气堵的问题,第一过水间隙22、第二过水间隙23和出水通道12也形成虹吸结构,使得净水区内的水根据虹吸原理从出水通道12中迅速引出,从而利用负压和重力的结合使得滤材3的过滤速度提升,使得过滤水流稳定,滤水壶的水可满足多人使用。同时,由于罩体2另一端形成凸起24,滤材3内凹形成凹槽31,滤材3的凹槽31与罩体2的凸起24互相配合而固定,固定件4抵靠在滤材3另一侧,有效防止滤材3产生位移,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在一些示例中,罩体2上设置抵靠部25,滤材3的凹槽31槽口可以抵靠在抵靠部25上。滤材3的凹槽31槽口抵靠在抵靠部25上,有效防止滤材3产生位移,提高过滤效果。其中,滤材3可以为活性炭、滤纸或陶瓷球。在一些示例中,容水腔11上设置有台阶113,罩体2抵靠在台阶113上以固定罩体2,罩体2抵靠在台阶113上,防止罩体2产生位移,固定罩体2。在一些示例中,固定件4设置便于原水通过的镂空部41。当过滤时,原水通过固定件4上的镂空部41进入滤材3,进而在滤材3中实现过滤。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第一筋条211,第一筋条211轴向设置在过水槽21的内表面,以在过水槽21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12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22。本示例中,出水通道12的外径小于罩体2的内径,第一筋条211为多个,多个第一筋条211设于过水槽21的内表面,这样有利于减小第一过水间隙2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罩体、滤材及固定件;/n壳体限定出顶部敞开的容水腔,容水腔的底部设有出水通道,容水腔的底部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口;/n罩体设置在容水腔内,罩体一端形成过水槽,过水槽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过水槽的槽口与容水腔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罩体另一端形成凸起;/n滤材一侧罩设在罩体上,滤材内凹形成凹槽,滤材的凹槽与罩体的凸起互相配合而固定,滤材将容水腔分隔成原水区和净水区,净水区与第二过水间隙和第一过水间隙连通,以在净水区内的净水填充满第一过水间隙时从出水通道和出水口被引出;/n固定件设置固定在壳体口部,并固定件抵靠在滤材另一侧以进一步固定滤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罩体、滤材及固定件;
壳体限定出顶部敞开的容水腔,容水腔的底部设有出水通道,容水腔的底部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口;
罩体设置在容水腔内,罩体一端形成过水槽,过水槽的内表面与出水通道的外表面间隔开形成第一过水间隙,过水槽的槽口与容水腔的底面间隔开形成第二过水间隙;罩体另一端形成凸起;
滤材一侧罩设在罩体上,滤材内凹形成凹槽,滤材的凹槽与罩体的凸起互相配合而固定,滤材将容水腔分隔成原水区和净水区,净水区与第二过水间隙和第一过水间隙连通,以在净水区内的净水填充满第一过水间隙时从出水通道和出水口被引出;
固定件设置固定在壳体口部,并固定件抵靠在滤材另一侧以进一步固定滤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罩体上设置抵靠部,滤材的凹槽槽口抵靠在抵靠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清蒋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岐北通用净水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