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02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通过信息采集器采集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并将该运动症状信息转化成驱动信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状况驱动微针给药。如此一来,避免出现患者服用口服药生物利用度低,容易出现耐药和副反应、患者漏服药和无法实时对患者给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透皮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药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基因、环境、年龄老化等为可能的致病因素。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运动症状,同时伴有以抑郁、焦虑和认知障碍等精神症状,以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和性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以麻木、疼痛、痉挛和嗅觉障碍等感觉障碍特征的非运动症状。而随着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发展,中期和晚期的患者会出现症状控制不佳,运动波动或异动症,或已不能耐受逐渐增加的药物副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恢复导致帕金森病的变性神经元,临床上大多以药物治疗缓解病症,通过增强体内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和拮抗胆碱系统功能重新恢复二者平衡而改善患者症状。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然而口服药物受肝脏受过效应、不规律的胃排空等影响,生物利用度低,并且会出现耐药和众多副反应现象。且患者的常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服用次数较多,患者可能会出现未按照临床医师处方服用药物的情况。同时,目前常规的口服药的给药方法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实时给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以解决现有治疗手段中患者服用口服药生物利用度低,容易出现耐药和副反应、患者漏服口服药以及无法根据患者实时情况给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包括:信息采集器,用于采集并传递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br>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动症状信息,并将所述运动症状信息转化成驱动信息;给药器,所述给药器包括至少一个微针,以及所述给药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微针给药。可选的,所述给药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微针连接,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微针给药。可选的,所述给药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微针供应药液的储药器,所述储药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以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储药器中的药液传送给所述微针。可选的,所述储药器设置在所述微针外,且每个所述储药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微针的针孔连通。可选的,所述储药器设置在所述微针内,且每个所述微针的针孔内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储药器。可选的,所述微针为多个,多个所述微针呈阵列排布,且相邻所述微针间的间距相等。可选的,所述给药器还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外壳,所述微针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伸出或缩回所述外壳。可选的,所述信息采集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并传递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可选的,所述微针透皮给药装置还包括可穿戴组件,所述信息采集器、所述控制器、所述驱动器以及所述给药器固定在所述可穿戴组件上。可选的,所述可穿戴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两端的固定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通过信息采集器采集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并将该运动症状信息转化成驱动信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状况驱动微针给药。如此一来,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通过微针给药,进而避免了服用口服药生物利用度低,容易出现耐药和副反应、以及患者会漏服药且无法实时对患者给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微针透皮给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在其相对两侧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源;2-控制器;3-信息采集器;4-给药器;41-驱动器;42-储药器;43-微针;44-外壳;5-皮肤;51-角质层;52-表皮层;53-真皮层;6-穿戴装置;61-本体;62-固定结构;100-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效检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微针透皮给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包括:控制器2、信息采集器3以及给药器4。其中,所述信息采集器3用于采集并传递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所述控制器2与所述信息采集器3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动症状信息,并将所述运动症状信息转化成驱动信息;所述给药器4包括至少一个微针43,以及所述给药器4与所述控制器2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微针43给药。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状况驱动微针43给药,如此一来,避免了患者服用口服药生物利用度低,容易出现耐药和副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漏服药且无法实时给药的问题。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针透皮给药装置还包括电源1,所述电源1与所述信息采集器3以及所述给药器4相连,以给所述信息采集器3和所述给药器4供电。继续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给药器4包括驱动器41、至少一个向所述微针43供应药液的储药器42和具有容纳腔100的外壳44,所述驱动器41、所述储药器42以及所述微针43位于所述外壳44的所述容纳腔10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与所述驱动器41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41;所述储药器42与所述驱动器41和所述微针43相连,所述控制器2控制所述驱动器41工作以在所述驱动器41的驱动下将所述储药器42中的药液传送给所述微针43。以及,所述控制器2还可以控制所述驱动器41驱动所述微针43伸出或缩回所述外壳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41包括活塞或齿轮,所述活塞或齿轮与所述微针43相连以驱动所述微针。下面继续参图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所述微针透皮给药装置的工作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给药器4底部紧贴患者皮肤5的表面设置;所述信息采集器3采集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后将所述运动症状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根据所述患者的所述运动症状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分析出的结果转化为驱动信息,其中所述驱动信息可以包括患者的运动症状评分结果以及所述运动症状评分结果对应的给药量、给药时间以及给药时间间隔等信息并将所述驱动信息传递给所述驱动器41;所述驱动器41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储药器42实时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等与给药相关的参数,后将所述储药器42中的药液传递给所述微针43,并同时驱动所述微针43伸出所述给药器4的所述外壳44后刺入所述患者的皮肤43对患者进行实时给药,以及在结束给药后缩回所述外壳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针43透过角质层51与表皮层52后达到真皮层53上部之后,药液从所述微针43内流出以完成给药过程。由于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信息采集器,用于采集并传递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动症状信息,并将所述运动症状信息转化成驱动信息;/n给药器,所述给药器包括至少一个微针,以及所述给药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微针给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采集器,用于采集并传递患者的运动症状信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信息采集器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动症状信息,并将所述运动症状信息转化成驱动信息;
给药器,所述给药器包括至少一个微针,以及所述给药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微针给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微针连接,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息驱动所述微针给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微针供应药液的储药器,所述储药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以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将所述储药器中的药液传送给所述微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器设置在所述微针外,且所述储药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微针的针孔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明彰何庆李晟夏俊伟吴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