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00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包括空气进气腔、氧气进气腔、空气导流腔、氧气导流腔、空氧混合腔和挡板,所述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上下并列设置,且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一侧分别设有空气入口与氧气入口,所述空气进气腔出口与空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氧气进气腔出口与氧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空气导流腔和氧气导流腔的出口均与空氧混合腔入口连通,所述挡板设置于空氧混合腔内且位于空氧混合腔的轴线上,所述挡板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挡板将空氧混合腔内经过挡板的气流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空氧混合腔出口为混合气体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结构简单且空氧混合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属于呼吸机制造

技术介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呼吸机中需设置空氧混合结构,用于将空气和氧气按需要的浓度比例进行混合,现有技术中空氧混合调节机构中的混合结构只有一个简单的混合腔,空气和氧气分别从不同的入口进入混合腔,由空气和氧气自由混合,存在气体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空氧混合充分的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包括空气进气腔、氧气进气腔、空气导流腔、氧气导流腔、空氧混合腔和挡板,所述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上下并列设置,且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一侧分别设有空气入口与氧气入口,所述空气进气腔出口与空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氧气进气腔出口与氧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空气导流腔和氧气导流腔的出口均与空氧混合腔入口连通,所述挡板设置于空氧混合腔内且位于空氧混合腔的轴线上,所述挡板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挡板将空氧混合腔内经过挡板的气流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空氧混合腔出口为混合气体出口。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挡板至少设有一个,且一挡板位于空氧混合腔入口处。所述空气导流腔出口和氧气导流腔出口并列连接于空氧混合腔入口上,空气导流腔出口和氧气导流腔出口截面积相同且均为空氧混合腔入口截面积的一半。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两挡板沿空氧混合腔内气流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空气进气腔中部和氧气进气腔中部分别设有空气隔板和氧气隔板,所述空气隔板和氧气隔板的设置方向均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空气隔板和氧气隔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空氧混合腔内设有混合隔板,所述混合隔板的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混合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空气导流腔和氧气导流腔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氧混合腔中部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空氧混合模块在空氧混合腔中设有挡板,且一挡板位于空氧混合腔入口处,从空气导流腔和氧气导流腔进入空氧混合腔的两股气流在碰撞挡板后,经挡板上下两侧流向挡板后方,由于气流经过挡板后,挡板两侧气流流速快,中间气流流速慢,两侧气流会流向中间,气流在挡板后方会形成涡流,两股气流发生碰撞、混合,从而达到空氧混合的目的,且混合效果好。本技术的空氧混合模块无需设置涡轮装置或螺旋风道等复杂的结构,仅依靠挡板这一简单结构即可实现空氧混合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约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图3为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中:1-空气进气腔,11-空气入口,12-空气导流腔,13-空气隔板,2、烟气进气腔,21-氧气入口,22-氧气导流腔,23-氧气隔板,3-空氧混合腔,31-混合隔板,32-混合气体出口,4-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包括空气进气腔1、氧气进气腔2、空气导流腔12、氧气导流腔22、空氧混合腔3挡板4。结合图2所示,所述空气进气腔1和氧气进气腔2上下并列设置,空气进气腔1的一侧开设有空气入口11,另一侧与空气导流腔12连通;氧气进气腔2一侧开设有氧气入口21,另一侧与氧气导流腔22连通。所述空气导流腔12和氧气导流腔22的出口均与空氧混合腔3入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空氧混合腔3呈柱型,所述挡板4设置于空氧混合腔3内且位于空氧混合腔3的轴线上,所述挡板4设置方向与空氧混合模块中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垂直,即通过挡板4可将空氧混合腔3内经过挡板4的气流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空氧混合腔3出口为混合气体出口32。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4设有三个,三个挡板4并排设置,且一挡板4位于空氧混合腔3入口处,该挡板4的上下两侧会对进入空氧混合腔3的氧气和空气进行部分阻挡,使气流经过挡板4上下两侧流向挡板4后方,由于气流经过挡板4后,挡板4上下两侧气流流速快,中间气流流速慢,两侧气流会流向中间,如图1中箭头所示,气流在挡板4后方会形成涡流,两股气流发生碰撞、混合,从而达到空氧混合的目的,其余两个挡板4的原理以及作用与靠近空氧混合腔3入口处的挡板相同,设置三个挡板可进一步提高空氧混合的均匀程度。本实施例中,空气导流腔12出口和氧气导流腔22出口并列连接于空氧混合腔3入口上,空气导流腔12出口和氧气导流腔22出口截面积相同且均为空氧混合腔3入口截面积的一半,结合图2所示,气导流腔12出口和氧气导流腔22的出口均为矩形,气导流腔12出口和氧气导流腔22的出口的分界线位于空氧混合腔3的轴线上,可保证挡板4位于气导流腔12出口和氧气导流腔22出口的中部。本实施例中,空气进气腔1中部和氧气进气腔2中部分别设有空气隔板13和氧气隔板23,所述空气隔板13和氧气隔板23的设置方向均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空气隔板13和氧气隔板23上均设有若干通孔,空气和氧气可通过通孔流过空气隔板13和氧气隔板23;空气进气腔1和氧气进气腔2由于靠近空氧混合模块的进气口,进气口气流流速快,噪音大,空气隔板13和氧气隔板23的设置会减缓一部分入口处的气流速度,降低噪音。本实施例中,空氧混合腔3内设有混合隔板31,所述混合隔板31的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混合隔板31上设有若干通孔,混合隔板31设置于靠近混合气体出口32的位置,混合气体通过通孔流向混合气体出口32,混合隔板31可延长混合气体在空氧混合腔3内停留的时间,有助于空氧的进一步混合,同时有助于混合气体由于隔板4的作用产生的涡流在空氧混合腔3内趋于平稳,使得流向混合气体出口32的为平稳的混合气体。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气导流腔12和氧气导流腔22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氧混合腔3中部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增大。空气导流腔12和氧气导流腔22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可提高进入空氧混合腔3内气流的流速,气流在经过隔板4时更容易形成涡流,有助于空氧的混合,空氧混合腔3中部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增大有助于混合后的混合气体在进入空氧混合腔3后部后流速变缓,趋于平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进气腔、氧气进气腔、空气导流腔、氧气导流腔、空氧混合腔和挡板,所述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上下并列设置,且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一侧分别设有空气入口与氧气入口,所述空气进气腔出口与空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氧气进气腔出口与氧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空气导流腔和氧气导流腔的出口均与空氧混合腔入口连通,所述挡板设置于空氧混合腔内且位于空氧混合腔的轴线上,所述挡板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挡板将空氧混合腔内经过挡板的气流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空氧混合腔出口为混合气体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进气腔、氧气进气腔、空气导流腔、氧气导流腔、空氧混合腔和挡板,所述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上下并列设置,且空气进气腔和氧气进气腔一侧分别设有空气入口与氧气入口,所述空气进气腔出口与空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氧气进气腔出口与氧气导流腔入口连通,所述空气导流腔和氧气导流腔的出口均与空氧混合腔入口连通,所述挡板设置于空氧混合腔内且位于空氧混合腔的轴线上,所述挡板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挡板将空氧混合腔内经过挡板的气流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空氧混合腔出口为混合气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至少设有一个,且一挡板位于空氧混合腔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呼吸机空氧混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两挡板沿空氧混合腔内气流方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呼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舒普思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