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包括传音管,所述传音管的顶部铰接有两个传音杆,所述传音杆远离传音管的一端粘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传音管的上方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弧形板远离传音杆的一侧贯穿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二弧形板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二弧形板配合限位板和弹簧使医疗人员在佩戴本装置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本装置的尺寸,并通过第一壳体配合橡胶垫改变医疗人员佩戴本装置时的受力点,减少长时间听诊对医疗人员耳部造成的损伤,设置橡胶垫减少医疗人员佩戴本装置时的不适,通过锥形软壳对耳塞的传音范围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
技术介绍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专利技术,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现有的听诊器在使用时,通常由医疗人员或病患按住听诊器的诊头进行听诊,受按压力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容易产生误差。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CN201920862254.2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听诊器,该装置通过设置缠绕固定魔术贴配合缠绕环将听诊器固定于病患的身体上进行听诊,使听诊器不受按压力度的影响,但该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医疗人员穿戴听诊器,受听诊器自身重力影响,对医疗人员耳部的负担较大,长期佩戴会造成耳部损伤,为此,提出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包括传音管,所述传音管的顶部铰接有两个传音杆,两个所述传音杆相邻的一侧均安装有耳塞,所述传音杆远离传音管的一端粘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传音管的上方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弧形板远离传音杆的一侧贯穿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二弧形板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限位块的一侧焊接有弹簧,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音杆靠近耳塞的一侧粘接有锥形软壳。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音管的底部粘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底部靠近传音管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弧形板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传音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底部两侧粘接有两个粘扣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部位于传音块上方安装有加热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加热板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二弧形板配合限位板和弹簧使医疗人员在佩戴本装置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本装置的尺寸,并通过第一壳体配合橡胶垫改变医疗人员佩戴本装置时的受力点,减少长时间听诊对医疗人员耳部造成的损伤,设置橡胶垫减少医疗人员佩戴本装置时的不适,通过锥形软壳对耳塞的传音范围进行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橡胶垫;3、耳塞;4、锥形软壳;5、传音杆;6、传音管;7、开关;8、第一弧形板;9、粘扣带;10、传音块;11、第二弧形板;12、加热板;13、螺纹孔;14、弹簧;15、限位板;16、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包括传音管6,传音管6的顶部铰接有两个传音杆5,两个传音杆5相邻的一侧均安装有耳塞3,传音杆5远离传音管6的一端粘接有第二弧形板11,传音管6的上方设有第一壳体1,第二弧形板11远离传音杆5的一侧贯穿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两个限位块16,第二弧形板11位于第一壳体1内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靠近限位块16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4,第一壳体1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2,设置第二弧形板11配合限位板15和弹簧14使医疗人员在佩戴本装置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本装置的佩戴尺寸,并设置橡胶垫2使本装置在佩戴时更加贴合人体,减少佩戴者的不适。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传音杆5靠近耳塞3的一侧粘接有锥形软壳4,设置锥形软壳4对耳塞3的传音范围进行限制,防止本装置因漏音导致听诊结果出现误差。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传音管6的底部粘接有第一弧形板8,第一弧形板8的底部靠近传音管6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3,第一弧形板8通过螺纹孔13螺纹连接有传音块10,设置传音块10与病患的身体接触进行传音,并设置螺纹孔13便于医疗人员将传音块10拆卸进行清理或更换。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弧形板8的底部两侧粘接有两个粘扣带9,设置粘扣带9使本装置在听诊时无需医疗人员或病患手动按压传音块10进行听诊,减少按压力度对本装置听诊结果造成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弧形板8的内部位于传音块10上方安装有加热板12,加热板12的型号为MY-DJR,设置加热板12在听诊前对传音块10和第一弧形板8进行预热,减少本装置与病患身体贴合时病患的不适,并减少低温时温度对本装置听诊结果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弧形板8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开关7,开关7的电性输出端与加热板1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设置开关7控制加热板12的启动与关闭。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按下开关7启动加热板12,加热板12对第一弧形板8和传音块10进行预热,防止本装置与病患接触时病患产生不适,减少低温时温度对本装置听诊结果的影响,将第一弧形板8与病患的肢体贴合,通过两个粘扣带9将第一弧形板8固定于病患的肢体上,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弧形板11套于医疗人员的头部,使耳塞3进入医疗人员的耳部,同时锥形软壳4将医疗人员的耳部包覆,对耳塞3的传音范围进行限制,防止本装置因漏音导致听诊结果出现误差,传音块10将听诊结果传递至传音管6,由传音管6将结果通过传音杆5传递至耳塞3,并由医疗人员的耳部对其进行接收完成听诊,拉动第二弧形板11,带动限位板15运动,限位板15配合限位块16挤压弹簧14,使医疗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第二弧形板11位于第一壳体1外部的长度,使本装置可以根据不同医疗人员的需求调整佩戴尺寸,橡胶垫2可以使本装置在佩戴时更加贴合人体,减少佩戴者的不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包括传音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管(6)的顶部铰接有两个传音杆(5),两个所述传音杆(5)相邻的一侧均安装有耳塞(3),所述传音杆(5)远离传音管(6)的一端粘接有第二弧形板(11),所述传音管(6)的上方设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弧形板(11)远离传音杆(5)的一侧贯穿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两个限位块(16),所述第二弧形板(11)位于第一壳体(1)内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靠近限位块(16)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4),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包括传音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管(6)的顶部铰接有两个传音杆(5),两个所述传音杆(5)相邻的一侧均安装有耳塞(3),所述传音杆(5)远离传音管(6)的一端粘接有第二弧形板(11),所述传音管(6)的上方设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弧形板(11)远离传音杆(5)的一侧贯穿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两个限位块(16),所述第二弧形板(11)位于第一壳体(1)内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靠近限位块(16)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4),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病人内瘘血管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杆(5)靠近耳塞(3)的一侧粘接有锥形软壳(4)。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萍,
申请(专利权)人:伍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