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81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涉及面料展示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中的温控机构、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所述温控机构用于对展示的面料升温和降温,所述光控机构用于模拟预设光照环境,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面料伸缩。通过在箱体中设置温控机构、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从而通过温控机构、光控机构实现紫外光和/或温度条件的模拟;另外,由于箱体内设置有面料形态控制机构,从而在进行光照或温度模拟时,能够同时控制面料伸缩,从而实现对感应式面料的动态收缩展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
本技术涉及面料展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相应的环境感应式面料,需要模拟相应的环境进行各方面参数的测试,以测试出感应式面料的动态变化效果。目前,现有的环境模拟展示装置基本只模拟出相应单一环境,专用于测试某种特性的感应式面料是否会对某种环境条件产生响应,应用范围较窄,展示效果单一,另外,在进行环境模拟时,难以同时控制面料伸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展示平台在进行环境模拟时,难以同时控制面料伸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中的温控机构、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所述温控机构用于对展示的面料升温和降温,所述光控机构用于模拟预设光照环境,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面料伸缩。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展示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展示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温控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中。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箱体,所述光控机构设于第二箱体中,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展示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展示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展示部与所述第二展示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光控机构包括UV灯带,所述UV灯带环向地嵌设于所述第二展示部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展示台,所述第一展示台用于放置展示的第一面料,所述第一展示台由所述第一展示部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顶端围成,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展示台,所述第二展示台用于放置展示的第二面料,所述第二展示台由所述第二展示部底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顶端围成。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加热台、升降机构和风扇,所述加热台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中,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所述加热台,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中,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一面料降温。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台和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第一展示台下方,所述第一展示台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加热台通过。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牵引线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中,所述第一展示台四角设有第一牵引孔,四条所述第一牵引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展示台四角的所述第一牵引孔,且所述第一牵引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展示部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二牵引线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中,所述第二展示台四角设有第二牵引孔,四条所述第二牵引线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展示台四角的所述第二牵引孔,且所述第二牵引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展示部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箱体中设置温控机构、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从而通过温控机构、光控机构实现紫外光和/或温度条件的模拟;另外,由于箱体内设置有面料形态控制机构,从而在进行光照或温度模拟时,能够同时控制面料伸缩,从而实现对感应式面料的动态伸缩展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俯视图;图3为图2中Ⅰ处放大图;图4为图2中Ⅱ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第一箱体,111-第一展示部,112-第一支撑部,1121-第一展示台,11211-通孔,11212-第一牵引孔,12-第二箱体,121-第二展示部,1211-UV灯槽,122-第二支撑部,1221-第二展示台,12211-第二牵引孔,2-温控机构,21-加热台,22-升降机构,23-风扇,3-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1-第一牵引线,32-第一转轴,33-第二牵引线,34-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等于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在本技术附图中,设有XYZ坐标系,其中,X正向表示“左”,X反向表示“右”,Y正向表示“前”,Y反向表示“后”,Z正向表示“上”,Z方向表示“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包括箱体1和设于所述箱体1中的温控机构2、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所述温控机构2用于对展示的面料升温和降温,所述光控机构用于模拟预设光照环境,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用于控制所述面料伸缩。本技术通过在箱体1中设置温控机构2、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从而通过温控机构2、光控机构实现紫外光和/或温度条件的模拟;另外,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从而在进行光照或温度模拟时,能够同时控制面料伸缩,从而实现对感应式面料的动态收缩展示。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箱体11,所述第一箱体11包括第一展示部111和第一支撑部112,所述第一展示部1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连接,所述温控机构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中。其中,第一展示部111顶端设有开口,可通过该开口将展示面料放置于第一展示部111中,也可通过该开口观察展示面料在相应环境下的变化情况;第一展示部111优选设置为类漏斗的形状,即第一展示部111的顶端面积大于底端的面积。第一展示部111顶端设有开口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在顶端设置可拆卸的透明板,通过透明板观察展示面料,或者在展示部侧壁设置开口或透明板来实现上述效果,其中,上述的实施方式可相互组合。其中,第一面料至少为温感面料,会根据温度的变化产生相应变化,第二面料至少为光感面料,在紫外光或特定频率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相应变化,通过本申请所述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能同时展示不同面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具体地,第一面料放置于第一展示部111中,第一支撑部112位于第一展示部111下方,第一支撑部112对第一面料进行支撑,且温控机构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中,因此,可通过温控机构2对第一面料进行升温和降温,以此展示第一面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优选地,所述箱体1还包括第二箱体12,所述光控机构设于第二箱体12中,所述第二箱体12与所述第一箱体11连通。具体地,第二箱体12与第一箱体11并列,第二箱体12的大小结构与第一箱体11相似,光控机构设置于第二箱体12中,通过光控机构在第二箱体12中模拟出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设于所述箱体(1)中的温控机构(2)、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所述温控机构(2)用于对展示的面料升温和降温,所述光控机构用于模拟预设光照环境,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用于控制所述面料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设于所述箱体(1)中的温控机构(2)、光控机构及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所述温控机构(2)用于对展示的面料升温和降温,所述光控机构用于模拟预设光照环境,所述面料形态控制机构(3)用于控制所述面料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箱体(11),所述第一箱体(11)包括第一展示部(111)和第一支撑部(112),所述第一展示部(1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连接,所述温控机构(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还包括第二箱体(12),所述光控机构设于第二箱体(12)中,所述第二箱体(12)与所述第一箱体(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12)包括第二展示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所述第二展示部(12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22)连接,所述第一展示部(111)与所述第二展示部(12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2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机构包括UV灯带,所述UV灯带环向地嵌设于所述第二展示部(121)中。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照及温度模拟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包括第一展示台(1121),所述第一展示台(1121)用于放置展示的第一面料,所述第一展示台(1121)由所述第一展示部(111)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2)顶端围成,所述第二支撑部(122)包括第二展示台(1221),所述第二展示台(1221)用于放置展示的第二面料,所述第二展示台(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爽宋佳珈李盈兰翠芹杨洪君张栖瑞刘羽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