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67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涉及中药材种植大棚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的种植大棚不适合中药材种植使用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纵向分布,所述第一水管的下侧均匀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棚体内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与控温器相连,所述棚体的底部铺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的下侧等间距均匀设置有探头,所述探头与湿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土壤层的底部设置有一层细滤网,所述细滤网的底部设置有托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
本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大棚
,具体是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
技术介绍
为了提升中药材的种植规模以及种植产量,近些年也通过大棚对中药材进行种植,和蔬菜不同的是,要想提升中药材的种植产量,需要严格保证种植过程中的灌溉以及温度,才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中药材的品质,现有的大棚种植技术手段不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适合中药材种植的大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纵向分布,所述第一水管的下侧均匀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棚体内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与控温器相连,所述棚体的底部铺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的下侧等间距均匀设置有探头,所述探头与湿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棚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块,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分隔块内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土壤层的底部设置有一层细滤网,所述细滤网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均匀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托板的下侧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与出水管相连。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水管为折叠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探头的安装间隔为一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细滤网的材质为编织尼农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棚体的顶部设置安装块,结合第一水管以及安装块对第二水管进行安装;通过在棚体底部土壤层下侧设置探头以及湿度传感器,配合控制中心以及控制阀、喷头进行自动淋水操作;通过在棚体的底部设置细滤网以及托板、底槽,避免淋水过度;通过在棚体的顶部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控温器,对棚体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保证中药材处于合适的生长温度,通过设置折叠管形式的第二水管,便于对不同高度的中药材植株进行淋水操作,避免淋水时破坏中药材植株。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中第一水管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中第二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棚体,2-安装架,3-第一水管,4-第二水管,5-控制阀,6-喷头,7-温度传感器,8-控温器,9-控制中心,10-土壤层,11-探头,12-湿度传感器,13-分隔块,14-细滤网,15-托板,16-底槽,17-电磁阀,18-第三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包括棚体1,所述棚体1内设置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内设置有第一水管3,所述第一水管3纵向分布,所述第一水管3的下侧均匀设置有第二水管4,所述第二水管4内设置有控制阀5,所述第二水管4的底部设置有喷头6,所述棚体1内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控制中心9相连,所述控制中心9与控温器8相连,所述棚体1的底部铺设有土壤层10,所述土壤的下侧等间距均匀设置有探头11,所述探头11与湿度传感器12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12与控制中心9相连,所述棚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块13,所述湿度传感器12安装在分隔块13内部。具体的,通过在棚体1的顶部设置安装架2,进行安装第一水管3以及第二水管4,便于进行均匀安装喷头6,实现淋水操作。更具体的,通过在土壤层10设置探头11,配合湿度传感器12以及控制中心9、控制阀5,对喷头6的启闭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淋水作业。更具体的,通过在棚体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7以及控温器8,从而实现对棚体1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保证中药材植株处于合适的生长温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管4为折叠管。具体的,选择折叠管作为第二水管4,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植株进行淋水作业,避免对较小的植株淋水时造成植株损坏。进一步的,所述探头11的安装间隔为一米。进一步的,所述细滤网14的材质为编织尼农带。具体的,编制尼农带在有效阻隔土壤流失同时,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作出的进一步改进和限定。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包括实施例1中的所有部件,还包括:进一步的,所述土壤层10的底部设置有一层细滤网14,所述细滤网14的底部设置有托板15,所述托板15上均匀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托板15的下侧设置有底槽16,所述底槽16与出水管相连。具体的,为了避免淋水过度,通过设置托班以及细滤网14,将多余的水渗入底槽16中,配合出水管排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3所示,通过在棚体1的顶部设置安装块,结合第一水管3以及安装块对第二水管4进行安装;通过在棚体1底部土壤层10下侧设置探头11以及湿度传感器12,配合控制中心9以及控制阀5、喷头6进行自动淋水操作;通过在棚体1的底部设置细滤网14以及托板15、底槽16,避免淋水过度;通过在棚体1的顶部设置温度传感器7以及控温器8,对棚体1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保证中药材处于合适的生长温度,通过设置折叠管形式的第二水管4,便于对不同高度的中药材植株进行淋水操作,避免淋水时破坏中药材植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包括棚体(1),所述棚体(1)内设置有安装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内设置有第一水管(3),所述第一水管(3)纵向分布,所述第一水管(3)的下侧均匀设置有第二水管(4),所述第二水管(4)内设置有控制阀(5),所述第二水管(4)的底部设置有喷头(6),所述棚体(1)内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控制中心(9)相连,所述控制中心(9)与控温器(8)相连,所述棚体(1)的底部铺设有土壤层(10),所述土壤层(10)的下侧等间距均匀设置有探头(11),所述探头(11)与湿度传感器(12)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12)与控制中心(9)相连,所述棚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块(13),所述湿度传感器(12)安装在分隔块(1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自动淋水控温棚,包括棚体(1),所述棚体(1)内设置有安装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内设置有第一水管(3),所述第一水管(3)纵向分布,所述第一水管(3)的下侧均匀设置有第二水管(4),所述第二水管(4)内设置有控制阀(5),所述第二水管(4)的底部设置有喷头(6),所述棚体(1)内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控制中心(9)相连,所述控制中心(9)与控温器(8)相连,所述棚体(1)的底部铺设有土壤层(10),所述土壤层(10)的下侧等间距均匀设置有探头(11),所述探头(11)与湿度传感器(12)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12)与控制中心(9)相连,所述棚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块(13),所述湿度传感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鹃吴玉琴杨学继
申请(专利权)人:民乐县宏源生物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