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花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67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观花坛,属于园林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花坛基体,所述花坛基体内从上至下的铺设有植物层和土壤层,花坛基体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且花坛基体的底部和集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水箱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花坛基体下表面的面积,在集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集水箱的内部相连通,进水口以环绕结构的开设在集水箱的侧边缘和花坛基体底部边缘之间,在集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植物层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为植物灌溉的喷水器,喷水器和水泵之间连接有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花坛
本技术涉及园林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花坛。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面貌,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景观花坛又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小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都会设置花坛,它们造型各异,除基本的种植植物的功能以外还兼具审美价值。现有的花坛多采用混凝体制成花坛基体,然后在花坛机体内添加土壤并种植植物,使景观花坛可以具备良好的观赏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花坛无法在下雨时对多余的雨水起到进行收集利用,需要工作人员定期的为花坛中的植物补充水分,存在着一定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花坛,达到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景观花坛,包括花坛基体,所述花坛基体内从上至下的铺设有植物层和土壤层,花坛基体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且花坛基体的底部和集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水箱的上表面大于花坛基体下表面的面积,在集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集水箱的内部相连通,进水口以环绕结构的开设在集水箱的侧边缘和花坛基体底部边缘之间,在集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植物层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为植物灌溉的喷水器,喷水器和水泵之间连接有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部分雨水会从进水口流入至集水箱内,进行雨水收集;当处于干旱时期,用水泵将集水箱内的雨水抽出,再通过水管将水运送至喷水器处,然后再由喷水器将雨水喷出为植物层进行浇灌工作。进而通过该结构,实现了对雨水收集并利用的效果,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处覆盖有滤板,滤板设置有若干个,且相邻的滤板侧壁相互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对较大的杂物起到了阻挡作用,防止杂物落入到集水箱内,同时也起到防止行人误踏入到集水箱内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盒,过滤盒以环形结构设置在进水口的正下方,过滤盒的顶部为开口状,且过滤盒顶部的开口面积不小于进水口的面积,过滤盒外侧的周向外壁和集水箱的周向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口,过滤盒的底壁位于集水箱内底壁的上方,且过滤盒的底壁未与集水箱的内底壁贴合,在过滤盒内填充有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流过滤板后,先流入至过滤盒内,过滤层对雨水起到良好的过滤,起到降低了雨水中的泥沙和细小的杂质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盒的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台,滤板位于集水箱的开口内,滤板的底部与凸台的上表面抵接,滤板的两侧侧壁和过滤盒的两侧内壁抵接,滤板和过滤盒之间为卡接式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滤板在过滤盒开口处的安装和拆卸,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层的更换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活性炭和帆布,帆布位于活性炭层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帆布在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以保证对雨水良好的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坛基体的侧壁沿着花坛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落到花坛基体侧壁上时,雨水可以顺着花坛基体的侧壁流至进水口,并进行雨水收集,增加了对雨水收集的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坛基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排水道,排水道的一端贯穿花坛基体的内底壁和花坛基体的内部相连通,排水道的另一端贯穿花坛基体的侧壁且位于进水口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未被植物层吸收的水分可顺着排水道排出花坛基体,并进行收集,有效的降低了植物层发生淹根现象,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对水分的收集再利用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层和花坛基体的内壁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层具有良好的过滤、排水的性能,可有效的阻挡土壤的从排水道排出,以保证排水道的通畅,同时对植物的根部生长起到了限制作用,有效的防止了植物的根部对花坛基体造成损伤。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花坛基体的下方增设集水箱,可对雨水起到收集的作用效果,然后再通过水泵将集水箱内的雨水抽出,由水管运送至喷水器处,再有喷水器对植物层进行灌溉,从而实现了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效果;2.在集水箱内进水口的正下方增设过滤盒,过滤盒内增设过滤层,可对雨水进行过滤,有效的降低了雨水中的杂质进入到集水箱内;3.花坛基体开设有多个排水道,可将未被植物层吸收的水分从排水道排至进水口的正上方,进而降低植物造成淹根的现象,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进一步提高了对水分的收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一种景观花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景观花坛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3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滤板和过滤盒之间安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花坛基体;11、植物层;12、土壤层;13、土工布层;2、集水箱;21、进水口;22、支撑杆;3、水泵;31、水管;32、喷水器;4、过滤盒;41、过滤层;411、活性炭;412、帆布;42、凸台;43、出水口;5、滤板;6、排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景观花坛,包括花坛基体1和集水箱2,花坛基体1的底面小于集水箱2上表面的面积,花坛基体1为混凝土浇筑成型且和集水箱2的顶部浇筑固定,并将集水箱2三分之二的高度置于地面的下方。参照图1和图2,集水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21,进水口21以环绕结构的开设在集水箱2的外侧边缘和花坛基体1底部边缘之间,花坛基体1的周向外壁沿着花坛的内部向着进水口21倾斜向下设置,在集水箱2的内底壁和集水箱2的内顶壁之间竖直设置有用于支撑集水箱2顶部的支撑杆22,支撑杆22的两端和集水箱2焊接固定。进水口21与集水箱2的内部相连通,在花坛基体1内从下至上的依次铺设有土工布层13、土壤层12和植物层11,且土工布层13覆盖花坛基体1的所有内壁。在集水箱2内设置有用于抽水的水泵3,植物层11的上方设置有喷水器32,在喷水器32和水泵3之间设置有水管31,水管31的一端和水泵3相连接,水管3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花坛基体1的底壁、土工布层13、土壤层12和植物层11后和喷水器32相连接。当下雨时,部分的雨水会从进水口21流入至集水箱2内,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储备;当处于干旱期时,可通过水泵3将集水箱2内的雨水抽出,再由水管31将雨水运送至喷水器32处,将雨水喷出为植物层11进行浇灌,进而实现了对雨水收集并利用的效果。参照图3和图4,集水箱2内设置有过滤盒4,过滤盒4的顶部为开口状,且过滤盒4顶部开口的面积不小于进水口21的面积,过滤盒4为环绕形,且过滤盒4设置在进水口21的正下方,过滤盒4外侧的周向外壁和集水箱2的周向内壁焊接固定,过滤盒4靠近顶部的两侧内壁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花坛,包括花坛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基体(1)内从上至下的铺设有植物层(11)和土壤层(12),花坛基体(1)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2),且花坛基体(1)的底部和集水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水箱(2)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花坛基体(1)下表面的面积,在集水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21),进水口(21)与集水箱(2)的内部相连通,进水口(21)以环绕结构的开设在集水箱(2)的侧边缘和花坛基体(1)底部边缘之间,在集水箱(2)内设置有水泵(3),植物层(1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为植物灌溉的喷水器(32),喷水器(32)和水泵(3)之间连接有水管(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花坛,包括花坛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基体(1)内从上至下的铺设有植物层(11)和土壤层(12),花坛基体(1)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2),且花坛基体(1)的底部和集水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水箱(2)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花坛基体(1)下表面的面积,在集水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21),进水口(21)与集水箱(2)的内部相连通,进水口(21)以环绕结构的开设在集水箱(2)的侧边缘和花坛基体(1)底部边缘之间,在集水箱(2)内设置有水泵(3),植物层(1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为植物灌溉的喷水器(32),喷水器(32)和水泵(3)之间连接有水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1)处覆盖有滤板(5),滤板(5)设置有若干个,且相邻的滤板(5)侧壁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2)内设置有过滤盒(4),过滤盒(4)和以环形结构设置在进水口(21)的正下方,过滤盒(4)的顶部为开口状,且过滤盒(4)顶部的开口面积不小于进水口(21)的面积,过滤盒(4)外侧的周向外壁和集水箱(2)的周向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盒(4)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口(43),过滤盒(4)的底壁位于集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