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65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杆、平托板、撑连板和挂装框,所述立杆顶部设置有握把,且立杆底部垂直设置有有平托板,所述平托板中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连装框的第二滑槽中可装配多个不同个数的压槽机构,压槽机构上方的第二螺轴贯穿第二滑槽,并用第二螺母固定,在保证压槽机构能够更方便的被安装、拆卸的同时,又使操作人员调节若干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更便捷;通过在第一滑槽中滑动调节第一螺轴的位置,再通过摆动撑连板,改变该装置整体使用时的长度,且能够更灵活的调节压槽机构在育种田中压出水稻种位的位置,提高了通过该装置对水稻种位间距调节的效率和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属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应用

技术介绍
在水稻育种种植过程中,水稻种位间距调节装置被使用越来越多,通过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对育种田的地面压出等间距的种位,在压出的种位中种植水稻种苗,提高了水稻被种植的质量,且使水稻被种植生长过程中,相邻水稻植株之间不会相互影响。现有的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现有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在每次压出种位时,只能压出固定数量的种位,且种位间距调节装置上用于压出种位的部件在安装使用或拆卸时十分不便,种位间距调节装置上用于压出种位的部件不能灵活被调节使用的位置,种位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的长度不能够被灵活可调,导致操作人员使用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在不同大小的育种田中进行调节种位间距的便捷度和效率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在每次压出种位时,只能压出固定数量的种位;且种位间距调节装置上用于压出种位的部件在安装使用或拆卸时十分不便;种位间距调节装置上用于压出种位的部件不能灵活被调节使用的位置;种位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的长度不能够被灵活可调,导致操作人员使用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在不同大小的育种田中进行调节种位间距的便捷度和效率很差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杆、平托板、撑连板和挂装框,所述立杆顶部设置有握把,且立杆底部垂直设置有平托板,所述平托板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滑槽,且平托板上方安装有撑连板,所述撑连板远离平托板的一端设置有焊块,且焊块一端焊接有挂装框,所述挂装框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上贯穿安装有若干个压槽机构,连装框的第二滑槽中可装配多个不同个数的压槽机构,压槽机构上方的第二螺轴贯穿第二滑槽,并用第二螺母固定,在保证压槽机构能够更方便的被安装、拆卸的同时,又使操作人员调节若干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更便捷,从而能更便捷的通过该装置调节育种田中种植水稻的种位间距;其中,所述撑连板靠近平托板的一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螺轴;所述压槽机构中部设置有呈圆柱形结构的内连轴,且内连轴上端圆心处竖向设置有第二螺轴,所述内连轴底部竖向焊接有焊连条,且焊连条下方垂直焊接有呈“U”形结构的压框。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螺轴贯穿第一滑槽,且第一螺轴上螺接有两个第一螺母,一个第一螺母位于平托板下方,另外第一螺母位于撑连板上方,撑连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轴连接到第一滑槽中,第一螺轴通过第一螺母与平托板连接固定,通过在平托板的第一滑槽中滑动调节第一螺轴的位置,再通过摆动撑连板,撑连板围绕第一螺轴旋动,改变该装置整体使用时的长度,且能够更灵活的调节压槽机构在育种田中压出水稻种位的位置,提高了通过该装置对水稻种位间距调节的效率和便捷度。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螺轴贯穿第二滑槽,且第二螺轴上螺接有两个第二螺母,一个第二螺母位于挂装框上方,另外一个第二螺母位于挂装框下方,通过在挂装框的第二滑槽中滑动压槽机构,调节多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并在调节完毕后,通过旋拧第二螺母,将第二螺轴与挂装框连接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若干个所述压槽机构两两之间均呈平行设置,通过若干个压槽机构底部的压框分别对田地中压出水稻种植种位,便于人们后期在被压的种位中种植水稻,通过调节若干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来灵活调节种植水稻的种位间距,该装置操作使用十分方便。所述压框中部设置有空槽,在压框下压到地面后,空槽内的泥土凸起,便于种植水稻种子。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撑连板与第一螺轴转动连接,且撑连板、焊块、挂装框之间形成“T”形结构,撑连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轴连接到第一滑槽中,第一螺轴通过第一螺母与平托板连接固定,通过在平托板的第一滑槽中滑动调节第一螺轴的位置,再通过摆动撑连板,撑连板围绕第一螺轴旋动,改变该装置整体使用时的长度,且能够更灵活的调节压槽机构在育种田中压出水稻种位的位置,提高了通过该装置对水稻种位间距调节的效率和便捷度。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立杆与撑连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且握把上套接有带有凸纹的橡胶套,保证操作人员握持握把更牢固、舒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在挂装框的第二滑槽中滑动压槽机构,调节多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并在调节完毕后,通过旋拧第二螺母,将第二螺轴与挂装框连接固定,随后,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握把,将该装置移动至水稻育种田中,再将若干个压槽机构下压至育种田中,通过若干个压槽机构底部的压框分别对田地中压出水稻种植种位,便于人们后期在被压的种位中种植水稻,通过调节若干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来灵活调节种植水稻的种位间距,该装置操作使用十分方便。2、连装框的第二滑槽中可装配多个不同个数的压槽机构,压槽机构上方的第二螺轴贯穿第二滑槽,并用第二螺母固定,在保证压槽机构能够更方便的被安装、拆卸的同时,又使操作人员调节若干个压槽机构之间的间距更便捷,从而能更便捷的通过该装置调节育种田中种植水稻的种位间距。3、撑连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轴连接到第一滑槽中,第一螺轴通过第一螺母与平托板连接固定,通过在平托板的第一滑槽中滑动调节第一螺轴的位置,再通过摆动撑连板,撑连板围绕第一螺轴旋动,改变该装置整体使用时的长度,且能够更灵活的调节压槽机构在育种田中压出水稻种位的位置,提高了通过该装置对水稻种位间距调节的效率和便捷度。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螺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槽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图中:1、立杆;2、握把;3、平托板;4、第一滑槽;5、撑连板;6、第一螺轴;7、第一螺母;8、焊块;9、挂装框;10、第二滑槽;11、压槽机构;12、内连轴;13、第二螺轴;14、第二螺母;15、焊连条;16、压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杆1、平托板3、撑连板5和挂装框9,立杆1顶部设置有握把2,且立杆1底部垂直设置有平托板3,平托板3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滑槽4,且平托板3上方安装有撑连板5,撑连板5远离平托板3的一端设置有焊块8,且焊块8一端焊接有挂装框9,挂装框9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滑槽10,且第二滑槽10上贯穿安装有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杆(1)、平托板(3)、撑连板(5)和挂装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顶部设置有握把(2),且立杆(1)底部垂直设置有平托板(3),所述平托板(3)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滑槽(4),且平托板(3)上方安装有撑连板(5),所述撑连板(5)远离平托板(3)的一端设置有焊块(8),且焊块(8)一端焊接有挂装框(9),所述挂装框(9)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滑槽(10),且第二滑槽(10)上贯穿安装有若干个压槽机构(11);/n其中,所述撑连板(5)靠近平托板(3)的一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螺轴(6);/n所述压槽机构(11)中部设置有呈圆柱形结构的内连轴(12),且内连轴(12)上端圆心处竖向设置有第二螺轴(13),所述内连轴(12)底部竖向焊接有焊连条(15),且焊连条(15)下方垂直焊接有呈“U”形结构的压框(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杆(1)、平托板(3)、撑连板(5)和挂装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顶部设置有握把(2),且立杆(1)底部垂直设置有平托板(3),所述平托板(3)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滑槽(4),且平托板(3)上方安装有撑连板(5),所述撑连板(5)远离平托板(3)的一端设置有焊块(8),且焊块(8)一端焊接有挂装框(9),所述挂装框(9)中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滑槽(10),且第二滑槽(10)上贯穿安装有若干个压槽机构(11);
其中,所述撑连板(5)靠近平托板(3)的一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螺轴(6);
所述压槽机构(11)中部设置有呈圆柱形结构的内连轴(12),且内连轴(12)上端圆心处竖向设置有第二螺轴(13),所述内连轴(12)底部竖向焊接有焊连条(15),且焊连条(15)下方垂直焊接有呈“U”形结构的压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育种的种位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轴(6)贯穿第一滑槽(4),且第一螺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威王小峰夏彩云徐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恩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