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连接支座及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57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阀连接支座及球阀,其中球阀连接支座通过铸造方式一体成型,包括:第一圆环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第二圆环面,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通孔;弯曲连接面,至少为两个,连接所述第一圆环面和所述第二圆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用于连接压盖和执行机构的端面均设置为圆环面,并采用弯曲连接面圆滑连接,适于铸造成型,且承受力强,耐久性好,制造难度低,生产成本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能够进一步降低球阀损坏机率,延长球阀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阀连接支座及球阀


[0001]本技术涉及球阀
,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球阀上,用于连接阀盖和执行结构的球阀连接支架及球阀。

技术介绍

[0002]球阀是化工、炼化、冶金、电力等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类阀门,在阀门启闭过程中由执行机构输出扭矩带动阀杆旋转、阀杆带动球体旋转,起到阀门开启和关闭的作用。由于执行机构和阀门连接不牢固,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偶有发生阀门损坏的情况,导致阀门使用寿命短。
[0003]专利技术人分析原因后发现,用来连接阀门和执行结构的支座,通常是用钢板直接弯折形成,钢板弯折后形成两个连接面,一个用来连接支座,另一个用来连接执行机构。而现实中发生问题的支座,或者是厚度较薄,难以长时间承受压力,或者是弯折处出现裂缝,强度降低;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弯折钢板所需力量很大,需要用到专有机器,如果使用厚度较薄的钢板,设备成本低,容易弯折成型,加工难度小,材料成本低,但使用寿命短;如果使用厚度较厚的钢板,需要用到昂贵的设备,且弯折成型时也容易出现断裂缝(肉眼可见或不可见),加工难度大,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支座或者因使用钢板厚度薄导致寿命短、或者因厚度厚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强度高、生产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连接支座。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球阀连接支座,通过铸造方式一体成型,包括:
[0006]第一圆环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
[0007]第二圆环面,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通孔;
[0008]弯曲连接面,至少为两个,连接所述第一圆环面和所述第二圆环面。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曲连接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圆环面的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圆环面的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面,以及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圆环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曲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面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面的侧壁连接。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 50

80
°
;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100

130
°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环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圆心上下相对设置。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环面的外径>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外径。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环面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内径。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球阀,采用上述的球阀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包括阀座、球体、阀杆、阀盖、压盖、阀体、球阀连接支座、执行机构,所述阀座镶嵌在阀盖内部,球体安装在阀体的中腔内部,阀盖与阀体螺栓连接,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阀体上,球阀连接支座的第一圆环面通过螺钉与执行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圆环面通过螺栓与压盖固定连接,阀杆通过压盖后的大头扁方端与球体配合,小头端与执行机构配合;执行机构的手轮转动带动阀杆,同时带动球体旋转,开启或关闭阀门。
[00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通过铸造方式一体成型,包括有第一圆环面和第二圆环面,以及连接第一圆环面和第二圆环面的至少两个弯曲连接面;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用于连接压盖和执行机构的端面均设置为圆环面,并采用弯曲连接面圆滑连接,适于铸造成型,且承受力强,耐久性好,制造难度低,生产成本低,使用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能够进一步降低球阀损坏机率,延长球阀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0018]2.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弯曲连接面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圆环面的侧壁位置连接,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圆环面的侧壁位置连接,第三连接面连接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方便铸造成型,强度大,并且在内部形成了一个能够保护阀杆的空间。
[0019]3.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第一连接面与第三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50

80
°
,第二连接面与第三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100

130
°
,圆弧形过渡式连接,应力小,强度大,且便于铸造生产。
[0020]4.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第一圆环面和第二圆环面的内外径设置,能够适应阀盖和执行机构连接位置的大小,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002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球阀,采用上述的球阀连接支座连接形成,采用本技术的球阀连接支座连接形成的球阀,连接力强,稳固可靠,并且能够充分保护阀杆,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球阀连接支座的主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K向视图。
[0025]图3是图1的D向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球阀的主视图。
[0027]附图标记:1、阀座;2、球体;3、阀杆;4、阀盖;5、压盖;6、阀体;7、球阀连接支座;71、第一圆环面;72、第二圆环面;73、弯曲连接面;731、第一连接面;732、第二连接面;733、第三连接面;8、执行机构;91、第一连接通孔;92、第二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球阀连接支座,通过铸造方式一体成型,如图1

3 所示,包括:第一圆环面71,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91;第二圆环面72,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通孔92;弯曲连接面73,为两个,连接所述第一圆环面71和所述第二圆环面72。
[0031]本实施例的球阀连接支座,用于连接压盖5和执行机构8的端面均设置为圆环面,并采用弯曲连接面圆滑连接,适于铸造成型,且承受力强,耐久性好,制造难度低,生产成本低,使用本所述螺母的球阀连接支座,能够进一步降低球阀损坏机率,延长球阀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0032]如图1所述,所述弯曲连接面73包括与所述第一圆环面71的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面731,与所述第二圆环面72的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面732,以及第三连接面733,所述第三连接面7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 731和所述第二连接面732圆环连接。
[0033]第一连接面731与第一圆环面71的侧壁位置连接,第二连接面732与第二圆环面72的侧壁位置连接,第三连接面733连接第一连接面731和第二连接面732,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方便铸造成型,强度大,并且在内部形成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阀连接支座,其特征在于:通过铸造方式一体成型,包括:第一圆环面(71),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91);第二圆环面(72),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通孔(92);弯曲连接面(73),至少为两个,连接所述第一圆环面(71)和所述第二圆环面(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阀连接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连接面(73)包括与所述第一圆环面(71)的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面(731),与所述第二圆环面(72)的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面(732),以及第三连接面(733),所述第三连接面(7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731)和所述第二连接面(732)圆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阀连接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连接面(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面(7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面(72)的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阀连接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731)与所述第三连接面(733)之间的夹角为50

80
°
;所述第二连接面(732)与所述第三连接面(733)之间的夹角为100

1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泽朱志刚吴平叶友海黄亚光陈浩李增有张炎
申请(专利权)人:阿伐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