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553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使用者日常所处的一室内环境的一监测终端装置,其中监测终端装置包括一传感器模块以及一处理器。传感器模块用以监测室内环境的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包括悬浮微粒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湿度,处理器用以根据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判断出室内环境的交叉感染风险等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可进一步包括一正压式新风设备,用以使室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进而降低室内环境的交叉感染风险等级。风险等级。风险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环境的健康风险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能让用户及时得知所处室内环境造成交叉感染的机率高低进而做出应变。

技术介绍

[0002]空气中存在许多种类的病毒和病菌,都会通过空气中的灰尘或雾滴进行传输,然而这些细小的微生物因肉眼无法看见,故人们常忽略了他们的存在。若适逢炎炎夏日来临,大多数人喜欢长时间待在开着空调的室内避暑,但为了要维持室内低度,室内环境需要一直保持封闭状态;如此下来会导致室内通风换气率不足,反而让存在于室内空气中病毒和病菌孳生且不易扩散,而大幅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教室内有学生得了流感,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很大的机率其他学生也陆续得了流感。
[0003]为了维护人体健康,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在室内环境中配置具备紫外灯管、臭氧、高效能滤网等功能的空气净化机,以减少室内环境微生物的生长;然而,即使有空气净化机存在,人们也难判断室内环境状况的好坏,更别说要去判断当前的室内环境状况是否对人体有害。此外,空气净化机主要靠手动开启和关闭,但使用者通常是在感到不适时才将空气净化机开启,此时存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或微生物早已进入人体;若空气净化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运作,将会造成多余的电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或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机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使用者日常所处的一室内环境的一监测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监测终端装置包括一传感器模块以及一处理器。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监测所述室内环境的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其中多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包括悬浮微粒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湿度,所述处理器用以根据多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判断出所述室内环境的交叉感染风险等级。
[000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叉感染风险等级区分为高交叉感染风险、中交叉感染风险、低交叉感染风险及无交叉感染风险,且所述交叉感染风险等级的高低与室内环境造成交叉感染的机率呈正相关。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微粒浓度包括PM1.0、PM2.5和/或PM10悬浮微粒浓度。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多个传感器,用以分别感测多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传感器内置于所述监测终端装置。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传感器外配于所述室内环境的一独立
空间,剩余的所述传感器内置于所述监测终端装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还包括一正压式新风设备,用以向所述室内环境持续引入新风,且所述正压式新风设备与所述监测终端装置透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压式新风设备包括一通风管线以及一新风机,所述通风管线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室内环境的多个独立空间,所述新风机设置于所述通风管线。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压式新风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净化机和/或至少一个除湿机,至少一个所述空气净化机设置于所述通风管线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独立空间中,至少一个所述除湿机也设置于所述通风管线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独立空间中。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压式新风设备包括多个新风机,且多个所述新风机被配置为用以产生一正压空气流经过所述室内环境的多个独立空间。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正压式新风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净化机和/或至少一个除湿机,至少一个空气净化机与至少一个所述除湿机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独立空间中。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终端装置能根据至少一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激活所述新风机、至少一个所述空气净化机和/或至少一个所述除湿机,以降低所述室内环境的交叉感染风险等级。
[0017]本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中监测终端装置设置于用户日常所处的一室内环境,并通过传感器模块监测室内环境的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包括悬浮微粒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湿度,以及通过处理器根据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判断出室内环境的交叉感染风险等级,可以在用户从日常生活中远离交叉感染源,避免受到交叉感染衍生的其他危害人体健康问题。
[0018]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的监测终端装置的用户接口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的正压式新风系统配有管线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的正压式新风系统无管线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空气污染的威胁无所不在,即便是处在室内也逃离不了空气污染的影响,更何况
室外空污会随着空气扰动进到室内;而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与交叉感染的发生,都和环境中的空气污染息息相关,且现代人不论是工作、吃饭、睡眠还是娱乐都待在室内。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可以通过“侦测”、“诊断”、“改善”、“维持”四大步骤,达到预防交叉感染或降低交叉感染发生机率的效果。
[0025]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6]第一实施例
[0027]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Z,其主要包括一监测终端装置1,且监测终端装置1设置于用户日常所处的一室内环境E(如工作或居住的室内环境);使用时,监测终端装置1可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包括设置于用户日常所处的一室内环境的一监测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监测终端装置包括:一传感器模块,用以监测所述室内环境的多个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其中多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包括悬浮微粒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湿度;以及一处理器,用以根据多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判断出所述室内环境的交叉感染风险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感染风险等级区分为高交叉感染风险、中交叉感染风险、低交叉感染风险及无交叉感染风险,且所述交叉感染风险等级的高低与所述室内环境造成交叉感染的机率呈正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微粒浓度包括PM1.0、PM2.5和/或PM10悬浮微粒浓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多个传感器,用以分别感测多个所述交叉感染风险指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传感器内置于所述监测终端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传感器外配于所述室内环境的一独立空间,剩余的所述传感器内置于所述监测终端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婷婷陈泽民陈宏宾
申请(专利权)人:欣宝智慧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