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康汝光专利>正文

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51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离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护目组件、口鼻防护组件、面罩固定组件,护目组件和口鼻防护组件通过所述粘扣带粘扣连接,面罩固定组件通过背包扣带分别与所述护目组件和所述口鼻防护组件连接,所述面部固定带通过背包扣带实现长度的调节,护目组件和口鼻防护罩组件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有护目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易操作,能根据使用者的头围需求调节,提供更好的佩戴体验和效果;能对病毒和细菌起到较高的隔离效果;同时所述装置定期更换所述口鼻防护组件,为使用者节省了使用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隔离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其中,空气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空气传播有着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等特点。
[0003]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飞沫传播: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这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常经此方式传播;飞沫核传播: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原体可经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通过尘埃传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传播途径中的空气传播的传播范围广泛,因此研究隔断、减小空气传播的传播范围,对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非常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最基础的方式是佩戴口罩,进一步防护是佩戴口罩的基础上加配护目镜和面罩,已达到控制空气传播的目的,口罩、护目镜和面罩3种防护装置同时佩戴不仅流程繁琐,口罩与护目镜之间、口罩与面罩之间、面罩与护目镜之间并未密封连接,导致阻断隔离飞沫、飞沫核和尘埃的效果不佳,无法起到隔断、减小空气传播范围的作用。
[0005]综上,研究一种一体化的,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面部隔离防护装置,在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场景下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护目组件、口鼻防护组件、面罩固定组件,所述护目组件与所述口鼻防护组件粘连连接,所述面罩固定组件分别与所述护目组件和所述口鼻防护组件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护目组件包括护目框、护目密封圈、粘扣带母端和 2个第一背包扣带母端,所述护目框为框架结构,有一定的厚度,所述护目框与使用者鼻子接触的部位为弧形鼻架,便于使用者佩戴。
[0009]进一步,所述护目框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置有一圈所述护目密封圈,在所述护目框的下半部分且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置有所述粘扣带母端,所述粘扣带母端紧靠所述护目密封圈下方设置,所述护目框左右两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背包扣带母端。
[0010]进一步,所述口鼻防护组件包括口鼻防护罩、粘扣带子端、口鼻防护罩密封圈,2个第一背包扣带母端,所述口鼻防护罩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置有所述口鼻防护罩密封圈和所述粘扣带子端,所述口鼻防护罩密封圈沿所述口鼻防护罩两侧和底边边缘设置,所述粘扣带子端沿所述口鼻防护罩上边边缘外侧设置,所述口鼻防护罩左右两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背包扣带母端。
[0011]所述面罩固定组件包括2个第一背包扣带公端、2个第二背包扣带公端和面罩固定带,所述面罩固定带由固定母带和固定子带组成。
[0012]进一步,2个所述第一背包扣带公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母带两端连接,2个所述第二背包扣带公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子带两端连接。
[0013]进一步,2个所述第一背包扣带公端与2个所述第一背包扣带母端扣接连接,2个所述第二背包扣带公端与2个所述第二背包扣带母端扣接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护目框的下半部分且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可开设粘扣带母端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粘扣带母端。
[0015]优选的,所述护目框与所述粘扣带母端能通过胶粘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护目框的框架厚度不小于4cm,为佩戴眼镜的使用者提供眼镜的佩戴空间。
[0017]优选的,所述弧形鼻架为不小于260
°
的圆弧。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母带和所述固定子带之间的夹角不小于50
°

[0019]优选的,所述口鼻防护罩密封圈与所述口鼻防护罩缝合连接。
[0020]优选的,在口鼻防护罩上且位于所述粘扣带子端上方留有口鼻防护罩延展边,提高使用者佩戴的舒适性,同时在所述口鼻防护组件与所述护目组件的组装后的场景下,使所述装置的密封性得到保证。
[0021]优选的,所述护目组件和所述口鼻防护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粘扣带母端和所述粘扣带子端的粘扣作用实现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护目框的材料为亚克力。
[0023]优选的,所述护目密封圈和所述口鼻防护罩密封圈采用的材料为硅胶。
[0024]优选的,所述面罩固定带为松紧带,所述固定母带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一背包扣带公端实现调节,所述固定子带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二背包扣带公端实现调节。
[0025]本技术完整的组装、隔离防护过程如下:
[0026]首先,组装所述装置,所述护目组件与所述口鼻防护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粘扣带母端和所述粘扣带子端的粘扣作用,实现连接粘连连接,其中,所述粘扣带母端和所述粘扣带子端的能反复多次粘扣。
[0027]然后,所述面罩固定组件上设置的2个所述第一背包扣带母端,与设置在所述护目
框连接上的2个所述第一背包扣带公端连,所述面罩固定组件上设置的2个第二背包扣带母端,与设置在所述口鼻防护组件组件上的2个所述第二背包扣带公端连接,实现所述面罩固定组件与所述护目组件、所述面罩固定组件与所述口鼻防护组件的连接。
[0028]最后,所述装置完成组装,使用者通过所述面罩固定组件,将所述装置稳定配置在头部,所述护目组件保护使用者眼部区域,所述口鼻防护组件保护使用者的口鼻区域,以实现对使用者面部的隔离防护。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其一,所述装置由:所述护目组件、所述口鼻防护组件和所述面罩固定组件组成,所述护目组件与所述口鼻防护组件之间通过粘扣带连接,其特点是连接紧密、可反复多次拆卸、粘连;所述护目组件和所述面罩固定组件、所述口鼻防护组件和所述面罩固定组件,都是通过背包扣带的公母端连接,所述面罩固定带为松紧带,所述固定母带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一背包扣带公端实现调节,所述固定子带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二背包扣带公端实现调节。
[0031]其二,所述护目组件和所述口鼻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护目组件(1)、口鼻防护组件(2)、面罩固定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组件(1)与所述口鼻防护组件(2)粘连连接,所述面罩固定组件(3)分别与所述护目组件(1)和所述口鼻防护组件(2)连接;所述护目组件(1)包括护目框(11)、护目密封圈(12)、粘扣带母端(131)和2个第一背包扣带母端(14),所述护目框(11)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置有一圈所述护目密封圈(12),在所述护目框(11)的下半部分且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置有所述粘扣带母端(131),所述粘扣带母端(131)紧靠所述护目密封圈(12)设置,所述护目框(11)左右两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背包扣带母端(14);所述口鼻防护组件(2)包括口鼻防护罩(21)、粘扣带子端(132)、口鼻防护罩密封圈(22),2个第二背包扣带母端(23),所述口鼻防护罩(21)与使用者脸部接触一面设置有所述口鼻防护罩密封圈(22)和粘扣带子端(132),所述口鼻防护罩密封圈(22)沿所述口鼻防护罩(21)两侧和底边边缘设置,所述粘扣带子端(132)沿所述口鼻防护罩(21)上边边缘外侧设置,所述口鼻防护罩(21)左右两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背包扣带母端(23),并在口鼻防护罩(21)上且位于所述粘扣带子端(132)上方留有口鼻防护罩延展边(24);所述面罩固定组件(3)包括2个第一背包扣带公端(311)、2个第二背包扣带公端(312)和面罩固定带(32),所述面罩固定带(32)由固定母带(321)和固定子带(322)组成,2个所述第一背包扣带公端(311)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汝光
申请(专利权)人:康汝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