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良远专利>正文

一种收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35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纳盒,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面板和顶板,所述底板顶面、顶板底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一折痕将底板分成底板本体以及上翻背板,所述的第二折痕将顶板分成顶板本体以及下翻背板;所述的底板本体顶面、顶板本体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有插槽,左、右侧板的上下插接部分别与插槽插接配合;底板、左右侧板、顶板插接好后,沿着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分别翻转,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互相配合将收纳盒的后侧开口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纳盒由六块板变成五块板,包装后的体积更小。包装后的体积更小。包装后的体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具体是一种收纳盒。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为201820975199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收纳盒,采用了组装式的结构,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后面板和顶板,底板顶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有纵向安装槽,底板顶面后侧边沿处开设有横向安装槽,所述的左右侧板底部设置的纵向安装部与底板的纵向安装槽配合,所述的后面板底部设置的横向安装部与底板的横向安装槽配合;顶板、左右侧板、底板连接后形成前侧开口的盒体,所述的前面板设置在盒体前侧的开口处。
[0003]上述的收纳盒由六块板组装而成,为了运输的可靠性,厂家将六块板叠放在一起包装成一个整体再装箱。六块板叠在一起,本身体积就很大了。另外,考虑收纳盒只是单纯的插接结构,考虑到收纳盒的稳固,顶板、底板、左右侧板、后面板都设置了互相配合的安装槽和安装部,这种框架式的板厚度是很厚的,多块叠在一起进一步增大了体积,这样无疑就增加了包装的成本以及运输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盒,可以减小收纳盒各个板叠放在一起的包装体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收纳盒,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面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面、顶板底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一折痕将底板分成底板本体以及上翻背板,所述的第二折痕将顶板分成顶板本体以及下翻背板;所述的底板本体顶面、顶板本体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有插槽,左、右侧板的上下插接部分别与插槽插接配合;底板、左右侧板、顶板插接好后,沿着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分别翻转,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互相配合将收纳盒的后侧开口封闭;所述的前面板设置在盒体前侧的开口处。
[0007]所述上翻背板顶面和下翻背板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置有与插槽对应的插接槽,左右侧板的侧部连接部与插接槽配合。
[0008]所述底板本体顶面、上翻背板顶面左右两侧边沿处设置有双层翻边,双层翻边的中间形成上述的插槽;所述顶板本体底面、下翻背板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设置有双层翻沿,双层翻沿的中间形成上述的插接槽;所述双层翻边与双层翻沿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定位斜面,将底板、左右侧板、顶板插接好后,沿着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相对底板本体和顶板本体分别90度翻转后,双层翻边与双层翻沿的定位斜面互相配合。
[0009]所述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的交接处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定位插片和定位插槽。
[0010]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下插接部、侧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卡接块,卡接块与双层翻边和双层翻沿上的卡槽配合。
[0011]双层翻边和双层翻沿的内层与底板、顶板的夹角处设置有加强筋。
[0012]所述左、右侧板靠近外缘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对应的通孔。
[0013]所述底板本体、顶板本体靠近外缘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至少两对对应的通孔。
[0014]所述的前面板包括门框和门板,门框与顶板、左右侧板、底板连接后形成的盒体前侧开口处配合,所述的门板设置在门框的前侧。
[0015]本技术的有效效果是:一、本技术的底板、顶板上设置了折痕,沿着折痕可以将上、下翻背板分别翻转,翻转后与左右侧板配合,将收纳盒的后部开口封闭;收纳盒由六块板变成五块板,包装后的体积更小;二、底板本体、上翻背板,顶板本体、下翻背板的外沿处设置双层翻边和双层翻沿,左、右侧板与插槽、插接槽配合的时候,双层翻边和双层翻沿将左右侧板外围包裹,起到了增加强度的作用,所以,左、右侧板可以做成板式而非框架式,相对更簿,就能达到相同的强度,进一步缩小包装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纳盒,包括底板1,左、右侧板2,前面板3和顶板4,所述底板顶面、顶板底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折痕11、第二折痕41,第一折痕将底板分成底板本体12以及上翻背板13,所述的第二折痕将顶板分成顶板本体42以及下翻背板43;所述的底板本体顶面、顶板本体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有插槽5,左、右侧板的上下插接部21分别与插槽5插接配合;底板、左右侧板、顶板插接好后,沿着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分别翻转,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互相配合将收纳盒的后侧开口封闭;所述的前面板设置在盒体前侧的开口处。
[0023]所述上翻背板顶面和下翻背板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置有与插槽对应的插接槽6,左右侧板的侧部连接部22与插接槽配合。
[0024]所述底板本体、上翻背板顶面左右两侧边沿处设置有双层翻边7,双层翻边的中间形成上述的插槽;所述顶板本体、下翻背板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设置有双层翻沿8,双层翻沿的中间形成上述的插接槽;所述双层翻边与双层翻沿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定位斜面9,将底板、左右侧板、顶板插接好后,沿着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相对底板本体和顶板本体分别90度翻转后,双层翻边与双层翻沿的定位斜面互相配合。
[0025]所述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的交接处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定位插片91和定位插槽92。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的沿口处各自都设置了定位插片和定位插槽,并且上翻背板、下翻背板的定位插片和定位插槽的位置刚好错开,这样的话,可以让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的交接处无缝连接,防止交接处裂开一道口子而引响收纳盒的外观。
[0026]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下插接部、侧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卡接块23,卡接块与双层
翻边和双层翻沿上的卡槽71配合。
[0027]双层翻边和双层翻沿的内层与底板、顶板的夹角处设置有加强筋72。
[0028]所述左、右侧板靠近外缘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对应的连接孔24。当多个收纳盒并排放置的时候,可以用销子穿过连接孔将多个收纳盒连接在一起。
[0029]所述底板本体、顶板本体靠近外缘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至少两对对应的连接孔24。当多个收纳盒叠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用销子穿过连接孔,将多个收纳盒连接在一起。
[0030]左、右侧板上连接孔的位置与底板本体、顶板本体的位置是错开的,这样,从横向、纵向都能用销子固定;另外,连接孔的位置尽量靠近板的外缘位置,这样销子才不会碰到里面的物品。
[0031]所述的前面板包括门框和门板,门框与顶板、左右侧板、底板连接后形成的盒体前侧开口处配合,所述的门板设置在门框的前侧。
[0032]本技术的安装过程如下:一、将上翻背板沿折痕折成90度角;二、将左右侧板插接到底板上;三、安装顶板,下翻背板沿折痕折成90度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盒,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面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面、顶板底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一折痕将底板分成底板本体以及上翻背板,所述的第二折痕将顶板分成顶板本体以及下翻背板;所述的底板本体顶面、顶板本体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有插槽,左、右侧板的上下插接部分别与插槽插接配合;底板、左右侧板、顶板插接好后,沿着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分别翻转,上翻背板和下翻背板互相配合将收纳盒的后侧开口封闭;所述的前面板设置在盒体前侧的开口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背板顶面和下翻背板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开设置有与插槽对应的插接槽,左右侧板的侧部连接部与插接槽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顶面、上翻背板顶面左右两侧边沿处设置有双层翻边,双层翻边的中间形成上述的插槽;所述顶板本体底面、下翻背板底面左右两侧边沿处设置有双层翻沿,双层翻沿的中间形成上述的插接槽;所述双层翻边与双层翻沿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定位斜面,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远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陈良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