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28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包括电容器组C、并联电感L1、串联电感L2、放电电阻R、反并联晶闸管T1、T2组成的双向晶闸管、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MOV2、旁路断路器B、限流阻尼器LB以及主旁路隔离开关CB1、接地开关S1、S2和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CB3。本装置使电容器组工作在过补偿状态,利用电容器组的容升效应,解决了传统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在配电网中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应用于配电网中,有效提高了配电网末端用户电压。端用户电压。端用户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网补偿
,尤其是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尽管高压输电网的建设已相对成熟,但我国由于地形复杂多变,人口分布广泛,这为实际的电力供应带来了挑战。低压配电网处于整个电力网络的末端,作为面向广大用户的最后一环,它负责直接为用户供给电能,其网络建设、设备运行状况将对用户的电能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且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中负荷的种类与容量也不断增加,低压配电网的建设远跟不上经济人口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用电增长。
[0003]与发展成熟、构架完善的高压输电网相比,我国低压配电网面临着更加严峻、紧迫的问题:例如网络基础架构薄弱、电力设备老化陈旧、变压器容量不足且数量较多。特别是在某些农村地区,往往还存在供电导线截面偏小、单台变压器的供电半径过大等现象,有的线路上还接有工厂用的大容量低功率因数电机。在用电高峰时,电能在线路上传输所引起的电压损耗非常严重,导致了用户端出现电压偏低以及电压跌落等情况,时常会引起家用电器无法正常启动、工作,甚至于用户片区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这极大地影响了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长期以来将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0004]因此,对电压水平不合格的线路进行必要的无功补偿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解决低压配电网中的低电压现象和串联补偿的应用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包括电容器组C、并联电感L1、串联电感L2、放电电阻R、反并联晶闸管T1和T2组成的双向晶闸管、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和MOV2、旁路断路器B、限流阻尼器LB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投入与退出的主旁路隔离开关CB1、接地开关S1和S2、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和CB3,其中:
[0007]所述并联电感L1与反并联晶闸管T1和T2串联组成支路一,所述限流阻尼器LB与旁路断路器B串联组成支路二,支路一和支路二并联,并与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以及电容器组C并联形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以及接地开关S1相连,另一端与接地开关S2以及串联电感L2相连,接地开关S1和S2剩余一端都与地连接,所述串联电感L2并联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2与放电电阻R,串联电感L2的剩余一端与旁路开关CB3相连,串联旁路开关CB2和CB3的另一端与输电线路相连,在串联旁路开关CB2和CB3与输电线路相连的两点之间串联了主旁路隔离开关CB1。
[0008]优选的,电容器组C中的电容器均采用自愈式低压电容器,且在运行中处于过补偿的状态。
[0009]优选的,所述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安装在配电柜内。
[001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不同于高压线路中的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本装置考虑配电网线路的特点,电容器组C中电容器均采用自愈式低压电容器,在运行中处于过补偿的状态,通过使电容器组C达到过补偿状态,以此提升配电网的电压,实现了电压治理的目的。解决了可控串联补偿在低压配电网中难以应用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配电网低电压的问题从而保障用户正常用电,提升了电能的质量。
[0012]通过在可控串联补偿传统的主电路单元之外增加一个适当大小的串联电感L2,以此来增大串联补偿所需的容抗值,克服配电网线路电感较小的缺点,从而减少了电容器组C的电容数量和体积,同时还能增大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容抗调节范围。
[0013]与串联电感L2并联的放电电阻R为串联电感L2能量的泄放提供通路,过电压保护元件MOV2防止在开关过程中串联电感L2两端出现过电压,从而实现对电串联感L2的保护。
[0014]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包括:电容器组C、并联电感L1、串联电感L2、放电电阻R、反并联晶闸管T1和T2组成的双向晶闸管、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和MOV2、旁路断路器B、限流阻尼器LB,以及用于控制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投入与退出的主旁路隔离开关CB1、接地开关S1和S2和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和CB3。
[0019]其中,所述并联电感L1与反并联晶闸管T1、T2串联,限流阻尼器LB与旁路断路器B串联,然后这两个支路并联,接着与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以及电容器组C并联。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以及接地开关S1相连,另一端与接地开关S2以及串联电感L2相连。接地开关S1、S2剩余一端都与地连接。
[0020]在电感L2两端并联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2与放电电阻R,串联电感L2的剩余一端与旁路开关CB3相连。串联旁路开关CB2与CB3的另一端与输电线路相连,在CB2与CB3与输电线路相连的两点之间串联了主旁路隔离开关CB1。
[0021]其中的电容器组C用于补偿线路感抗,使整个线路处于过补偿状态,进而利用电容的容升效应提高负荷侧电压。电容器组C中电容器均采用自愈式低压电容器,在运行中处于过补偿的状态,通过使电容器组C达到过补偿状态,以此提升配电网的电压,实现了电压治理的目的。解决了可控串联补偿在低压配电网中难以应用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配电网低
电压的问题从而保障用户正常用电,提升了电能的质量。
[0022]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并联在电容器组两端,起到过电压保护作用。限流阻尼器LB能在串联补偿装置退出线路后为电容器组放电,限制放电电流的幅值与频率。通过所述反并联晶闸管T1、T2的触发角控制串联电感L1的所在串联支路的等效感抗。反并联晶闸管T1、T2的触发角由负载侧电压与目标电压的相对大小决定,当负荷侧电压小于目标电压时,触发角减小;当负荷侧电压大于目标电压时,触发角增大。
[0023]串联电感L2增大可控串联补偿所需的容抗值,从而减少了电容器数量,并降低了装置整体的体积和费用,同时还能增大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容抗调节范围。放电电阻R为串联电感L2能量的泄放提供通路,过电压保护元件MOV2防止在开关过程中串联电感两端出现过电压。
[0024]其中的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组C、并联电感L1、串联电感L2、放电电阻R、反并联晶闸管T1和T2组成的双向晶闸管、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和MOV2、旁路断路器B、限流阻尼器LB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投入与退出的主旁路隔离开关CB1、接地开关S1和S2、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和CB3,其中:所述并联电感L1与反并联晶闸管T1和T2串联组成支路一,所述限流阻尼器LB与旁路断路器B串联组成支路二,支路一和支路二并联,并与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以及电容器组C并联形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的一端与串联旁路隔离开关CB2以及接地开关S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丰俞永军张占龙张勇葛昆明方志发蔡重凯端木子昂赵克家秋勇周翔宇夏嵘甘鹏飞吕一帆严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