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呼吸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气是一种主动过程,其须要靠主动收缩使胸腔扩大,使肺内压力降低;当肺内压力低于大气压时,空气便会吸入肺中,然而,在用力吸气或深呼吸时,除了横膈膜收缩外,还需吸气辅助肌—胸索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和外肋间肌的协助,胸索乳突肌的收缩使得胸骨往上提,斜角肌的收缩使得上位肋骨往上提;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吸气肌可以依靠一些补助器材来训练,这些器材提供一些适当的阻抗,就好比一般手臂肌肉的亚铃,训练过的吸气肌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呼吸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运动的效能。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呼吸训练装置均是训练患者胸腔内自吸器的阻力,通过管道容器限制患者吸入空气的阻力,长期使用不仅患者口鼻咽喉等部位均会产生大量的负担,且管道面罩通过训练者呼吸会积累大量的积液,且现有的呼吸训练装置无法增加患者吸气辅助肌的肌肉群的增长,呼吸训练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与躺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3)一端两侧均焊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固定支架(7),且第二固定支架(7)顶部一端均焊接有水平于躺板(3)的固定柱(8),两个所述固定柱(8)对应一侧内壁均开有第一滑槽(9),且固定柱(8)一侧外壁沿第一滑槽(9)开有等距离分布贯穿的螺纹限位孔(10),两个所述第一滑槽(9)之间均通过固定滑动块(13)滑动连接有滑动柱(12),两个所述固定滑动块(13)焊接于滑动柱(12)两端与第一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柱(12)一侧外壁开有第二滑槽(14),且第二滑槽(14)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缸体(15),所述缸体(15)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6),且滑动杆(16)外壁位于缸体(15)内固定设有活塞片(17),所述滑动杆(16)底部一端焊接有挤压块(19),且挤压块(19)底部一端固定设有挤压气垫(20),两个所述滑动杆(16)顶部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环(21),且滑动柱(12)顶部中央位置焊接有第二固定环(24),两个所述固定滑动块(13)顶部一端均开有转动孔,且转动孔内壁均插接有固定转杆(26),所述固定转杆(26)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汤渝玲,刘萍,陈雪莲,唐文芳,徐林艳,何志雄,彭艳,李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