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90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包括矩形外壳、立柱、防滑脚、观察窗、防护门、合页、拉环、转动电机、第一连接盘、搅拌杆、第二连接盘、出水口和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滑脚呈梯台状,并在防滑脚的底部胶结一层防滑底胶,防止在工作时由于搅拌杆的转动使装置整体造成滑移,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观察窗与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贯通连接,并在矩形外壳上密封连接有一块透明防护玻璃,能够通过观察窗对织物的染色情况直观的观察,防护门通过合页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的顶部,能够将防护门快速的开合,搅拌杆通过与转动电机连接,进而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内部空腔中,通过搅拌杆的搅动使染色效率最大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染色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属于染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是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来装点生活,染色之法自古有之,并不断发展,纺织材料用染浴处理,使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的工艺过程。
[0003]由于三维立体织物需要利用染色技术来进行上色处理,因此,则需要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染色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染色装置上大多没有设置观察口,导致织物的染色情况无法被直观的观察,其二、现有的染色装置的底部大多没有设置稳定脚,导致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包括矩形外壳、立柱、防滑脚、观察窗、防护门、合页、拉环、转动电机、第一连接盘、搅拌杆、第二连接盘、出水口和垫片;所述矩形外壳构成该染色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立柱竖直固定在矩形外壳的底部四角处,所述防滑脚固定在立柱的底部,所述观察窗贯穿设置在矩形外壳的前侧面板中心处,所述防护门通过合页连接在矩形外壳的顶部,所述拉环竖直固定在防护门的上表面,所述转动电机水平固定在矩形外壳的右侧面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盘连接在搅拌杆的左端,所述搅拌杆通过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水平连接在矩形外壳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二连接盘固定在搅拌杆的右端并与转动电机连接,所述出水口固定在矩形外壳的底部,所述垫片嵌套在出水口上。
[0006]优选的,为了防止在工作时由于搅拌杆的转动使装置整体造成滑移,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所述防滑脚呈梯台状,并在防滑脚的底部胶结一层防滑底胶。
[0007]优选的,为了能够通过观察窗对织物的染色情况直观的观察,所述观察窗与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贯通连接,并在矩形外壳上密封连接有一块透明防护玻璃。
[0008]优选的,为了能够将防护门快速的开合,所述防护门通过合页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的顶部。
[0009]优选的,为了通过搅拌杆的搅动使染色效率最大化,所述搅拌杆通过与转动电机连接,进而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内部空腔中。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染色装置设计合理,防滑脚呈梯台状,并在防滑脚的
底部胶结一层防滑底胶,防止在工作时由于搅拌杆的转动使装置整体造成滑移,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观察窗与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贯通连接,并在矩形外壳上密封连接有一块透明防护玻璃,能够通过观察窗对织物的染色情况直观的观察,防护门通过合页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的顶部,能够将防护门快速的开合,搅拌杆通过与转动电机连接,进而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内部空腔中,通过搅拌杆的搅动使染色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搅拌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矩形外壳,2、立柱,3、防滑脚,4、观察窗,5、防护门,6、合页,7、拉环,8、转动电机,9、第一连接盘,10、搅拌杆,11、第二连接盘,12、出水口和13、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包括矩形外壳1、立柱2、防滑脚3、观察窗4、防护门5、合页6、拉环7、转动电机8、第一连接盘9、搅拌杆10、第二连接盘11、出水口12和垫片13;所述矩形外壳1构成该染色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立柱2竖直固定在矩形外壳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防滑脚3固定在立柱2的底部,所述观察窗4贯穿设置在矩形外壳1的前侧面板中心处,所述防护门5通过合页6连接在矩形外壳1的顶部,所述拉环7竖直固定在防护门5的上表面,所述转动电机8水平固定在矩形外壳1的右侧面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盘9连接在搅拌杆10的左端,所述搅拌杆10通过第一连接盘9和第二连接盘11水平连接在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二连接盘11固定在搅拌杆10的右端并与转动电机8连接,所述出水口12固定在矩形外壳1的底部,所述垫片13嵌套在出水口12上,所述转动电机8的型号为Y112M

2。
[0017]所述防滑脚3呈梯台状,并在防滑脚3的底部胶结一层防滑底胶,防止在工作时由于搅拌杆10的转动使装置整体造成滑移,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所述观察窗4与矩形外壳1的内部空腔贯通连接,并在矩形外壳1上密封连接有一块透明防护玻璃,能够通过观察窗4对织物的染色情况直观的观察,所述防护门5通过合页6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1的顶部,能够将防护门5快速的开合,所述搅拌杆10通过与转动电机8连接,进而呈转动式连接在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通过搅拌杆10的搅动使染色效率最大化。
[001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染色装置时,先将外接水管与出水口12连接,然后将防护门5打开,然后将染色剂添加至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后,向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加入适量的水,此时关闭防护门5启动转动电机8,通过搅拌杆10对染色剂进行充分搅拌,然后关闭转动电机8,再将需要染色的织物置于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最后启动转动电机8对织物进行搅拌染色即可,染色结束后将染色溶液通过出水口12排出即可。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三维立体织物的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外壳(1)、立柱(2)、防滑脚(3)、观察窗(4)、防护门(5)、合页(6)、拉环(7)、转动电机(8)、第一连接盘(9)、搅拌杆(10)、第二连接盘(11)、出水口(12)和垫片(13);所述矩形外壳(1)构成该染色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立柱(2)竖直固定在矩形外壳(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防滑脚(3)固定在立柱(2)的底部,所述观察窗(4)贯穿设置在矩形外壳(1)的前侧面板中心处,所述防护门(5)通过合页(6)连接在矩形外壳(1)的顶部,所述拉环(7)竖直固定在防护门(5)的上表面,所述转动电机(8)水平固定在矩形外壳(1)的右侧面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盘(9)连接在搅拌杆(10)的左端,所述搅拌杆(10)通过第一连接盘(9)和第二连接盘(11)水平连接在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汉文滕君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