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86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中,所述面料本体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内表亲肤层,所述内表亲肤层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所述面料本体内位于内表亲肤层一侧位置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远离内表亲肤层一侧位置设置有外表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内表亲肤层中所采用的棉线与氨纶材料,能够使结构柔和亲肤,通过设置的防护层采用的竹炭纤维材料,可以使面料更具除臭、抑菌、抗菌的效果,通过设置的外表保护层中所采用的莫代尔与氨纶材料,配合氨纶纱线中采用的纳米级微胶囊注入技术,能够将防蚊化合物与天然植物油,通过微胶囊的形式注入氨纶纱线中,以缓释的方式进行防蚊驱蚊。防蚊驱蚊。防蚊驱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穿衣服所必须的一种材料,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使用范围广泛,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面料的一些辅助功能,也是有着一定的需求,例如驱蚊面料;
[0003]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驱蚊面料多为采用助剂的形式,时效性短且安全性不高,时间久了驱蚊效果就会消失,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也容易对衣服面料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面料舒适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中,所述面料本体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内表亲肤层,所述内表亲肤层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所述面料本体内位于内表亲肤层一侧位置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远离内表亲肤层一侧位置设置有外表保护层,所述外表保护层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经纱采用的是20d棉纱线材料,所述第一纬纱采用的是10d氨纶纱线材料。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采用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材料。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经纱采用的是莫代尔纱线材料,所述第二纬纱采用的10d氨纶纱线材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纬纱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微胶囊体,多个所述微胶囊体内均设置有混合物料。
[00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混合物料的材料均为防蚊化合物材料与天然植物油混合而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使结构柔和亲肤,使用起来更为舒适,可以使面料结构更具除臭、抑菌、抗菌的效果,能够很好的对人体起到防护作用,可以使面料表面柔顺舒适的同时,配合氨纶纱线中采用的纳米级微胶囊注入技术,能够将防蚊化合物与天然植物油,通过微胶囊的形式注入氨纶纱线材料中,通过以缓释的方式可以有效起到防蚊驱蚊的同时,也可以使面料气味平和、舒适度高、触感温和,能够有效起到防蚊虫的保护作用,整个面料结构,触感舒适安全,防护性强,气温安全温和,无毒无害,驱蚊稳定,能够有效起到防蚊驱蚊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面料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内表亲肤层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外表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纬纱内结构示意图。
[0016]图例说明
[0017]1、面料本体;2、内表亲肤层;3、防护层;4、外表保护层;5、第一经纱;6、第一纬纱;7、第二经纱;8、第二纬纱;9、微胶囊体;10、混合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至图4所示,涉及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中,所述面料本体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内表亲肤层2,所述内表亲肤层2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5与第一纬纱6,所述面料本体1内位于内表亲肤层2一侧位置设置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的外表面远离内表亲肤层2一侧位置设置有外表保护层4,所述外表保护层4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7与第二纬纱8。
[0019]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内表亲肤层2中的第一经纱5与第一纬纱6分别所述采用的棉线与氨纶材料,能够使结构柔和亲肤,使用起来更为舒适,通过设置的防护层3采用的竹炭纤维材料,可以使面料结构更具除臭、抑菌、抗菌的效果,能够很好的对人体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设置的外表保护层4中的第二经纱7与第二纬纱8分别所采用的莫代尔与氨纶材料,可以使面料表面柔顺舒适的同时,配合氨纶纱线中采用的纳米级微胶囊注入技术,能够将防蚊化合物与天然植物油,通过微胶囊的形式注入氨纶纱线材料中,可以有效起到防蚊驱蚊的同时,也可以使面料气味平和、舒适度高、触感温和,能够有效起到防蚊虫的保护作用。
[002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经纱5采用的是20d棉纱线材料,所述第一纬纱6采用的是10d氨纶纱线材料,通过第一经纱5与第一纬纱6的材质的设置,能够使面料内表层更亲肤,在使用时更加的舒适,不易产生不适感。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防护层3采用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材料,通过防护层3设置的竹炭纤维材料,能够起到除臭、抑菌、抗菌的作用效果,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经纱7采用的是莫代尔纱线材料,所述第二纬纱8采用的10d氨纶纱线材料,通过设置的第二经纱7与第二纬纱8材质的设置,可以使面料结构更具舒适度,同时结构也非常的耐用。
[0023]其中,所述第二纬纱8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微胶囊体9,多个所述微胶囊体9内均设置有混合物料10,结构采用的是纳米级的微胶囊注入技术,配合混合物料10,能够有效起到防护作用。
[0024]其中,多个所述混合物料10的材料均为防蚊化合物材料与天然植物油混合而成,通过设置的混合物料10采用的防蚊化合物能够起到稳定防蚊驱蚊作用,配合天然植物油的设置,可以使结构气味平和,舒适度高,触感安全温和,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中,所述面料本体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内表亲肤层,所述内表亲肤层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所述面料本体内位于内表亲肤层一侧位置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远离内表亲肤层一侧位置设置有外表保护层,所述外表保护层包含了多个相互交织的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胶囊型驱蚊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采用的是20d棉纱线材料,所述第一纬纱采用的是10d氨纶纱线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江徐建丰袁彩英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红轩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