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79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该矫治器包括与上颌牙弓形状匹配的上颌牙合垫,上颌牙合垫的上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患者上颌牙外形匹配的包覆槽,上颌反牙合牙对应的包覆槽靠近舌侧面的上边缘固定有双曲舌簧,双曲舌簧的自由端伸入到包覆槽开口的上方,当上颌牙合垫包覆在上颌牙后,双曲舌簧的自由端顶紧在上颌反牙合牙舌侧面的近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牙合垫内的双曲舌簧,有效矫正反牙合的前牙,同时硬质树脂材料能有效保护牙齿,且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提供矫正期间少年儿童咀嚼效率、矫正力量缓、使用安全。使用安全。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预防和口腔正畸矫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运动护垫式前牙反颌矫治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前牙反牙合就诊的儿童越来越多。乳前牙反牙合或个别恒前牙反牙合的患儿,多为牙性及肌性反牙合,如果不进行治疗,上颌骨的生长因长期受障碍后形成3类骨性反牙合,同时个别反牙合的恒牙会对对颌牙过渡萌出,形成严重的咬合创伤。因此反牙合患儿应该尽早矫治,阻断畸形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多用活动可摘矫治器。该类矫治器主要都是依靠基托、卡环、弓丝固位。其固位结构对于临床牙冠较短的乳牙及替牙期恒牙,固位效果差;固位卡环易损伤基牙及牙龈组织。且弯制的卡环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折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该类矫治器通过双曲舌簧的弹力推动牙移动,患者要多次就诊加力,矫正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治疗效果好、周期短的用于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固位效果差、就诊次数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同时在矫治期间,有效保护儿童正常位置的前牙,减少对牙龈组织的刺激,简化临床治疗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包括与上颌牙弓形状匹配的上颌牙合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合垫的上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患者上颌牙外形匹配的包覆槽,上颌反牙合牙对应的包覆槽靠近舌侧面的上边缘固定有双曲舌簧,双曲舌簧的自由端伸入到包覆槽开口的上方,当上颌牙合垫包覆在上颌牙后,双曲舌簧的自由端顶紧在上颌反牙合牙舌侧面的近龈端。
[0006]所述上颌牙合垫采用硬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包覆槽的内壁采用软质硅胶材料。
[0007]当上颌牙合垫包覆在上颌牙后,上颌反牙合牙的唇侧面与相对应包覆槽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作为反牙合牙的移动空间,其余包覆槽的内壁与牙面紧贴。
[0008]所述上颌牙合垫下部的咬合面上设置有尖窝结构,牙合面厚度为咬合后与下前牙轻接触。
[0009]所述双曲舌簧的数目为1

4个。
[0010]所述双曲舌簧采用不锈钢丝弯制而成。
[0011]所述包覆槽的内壁厚度为2

3mm。
[0012]所述上颌牙合垫采用不同的颜色制成。
[0013]本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
[0014]1、本技术的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不设有传统矫治器的卡环,避免了对患
儿牙齿、牙龈组织的损伤,避免矫治过程中发生卡环折断的隐患。
[0015]2、包覆槽的内壁设置软衬,在患儿咀嚼食物时,将咀嚼力转化为持续轻柔的力量。同时软衬材料能提高矫治治疗的舒适度,避免硬质树脂材料对牙周组织的损伤。
[0016]3、本技术设置的咬合面形态,大大提升患儿矫治期的咀嚼效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0017]4、本技术采用全包围牙列的设计,阻止了矫治期间正常位置前牙过度唇展。同时对矫治的反牙合牙,设置移动空间,避免过多矫治。患儿运动过程中,有效防护牙齿受到外力损伤。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矫治器的上接触面的正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背示图。
[0021]其中:
[0022]上颌牙合垫10、舌侧面11、唇侧面12、上接触面13、下咬合面14、包覆槽20、双曲舌簧30、尖窝结构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1
[00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器固位差、牙龈损伤、卡环折断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如图1

2所示,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包括与上颌牙弓形状匹配的上颌牙合垫10,上颌牙合垫10能够包覆在患者的整个上颌牙上,上颌牙合垫包覆在上颌牙上后根据其在口腔中的位置,其具有四个表面,分别为位于内侧靠近舌头一侧的舌侧面11、位于外侧靠近嘴唇一侧的唇侧面12,位于上部靠近上颌牙牙龈端的上接触面13和位于下部靠近下颌牙的下咬合面14。
[0026]在本实施例中,上颌牙合垫10采用硬质树脂材料制成。
[0027]上颌牙合垫10的上接触面13上具有向下凹陷的包覆槽20,包覆槽20采用倒模的方式形成,包覆槽20具有与患者的上颌牙结构相适配的外形,包覆槽20的内壁采用软质硅橡胶材料制成,使用时上颌牙被塞入到包覆槽20中从而使得整个上颌牙合垫10包覆在患者的上颌牙外侧。
[0028]上颌反牙合牙对应的包覆槽20靠近舌侧面11的上边缘固定有双曲舌簧30,双曲舌簧30的自由端伸入到包覆槽20的上方。双曲舌簧30采用不锈钢丝弯制而成。所述双曲舌簧的数目为1—4个,具体的根据反牙合的牙齿数量来确定双曲舌簧的个数。
[0029]当上颌牙合垫10套在上颌牙上后,双曲舌簧30的自由端会顶紧在上颌反牙合牙舌侧面的近龈端,同时反牙合牙唇侧面和与之对应包覆槽20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作为牙移动空间,适合反牙合牙移动到正常咬合位置,除了反牙合牙对应的包覆槽之外其余的包覆
槽20的内壁都与牙面紧贴。该空隙的设置,更易于控制反牙合的前牙矫治的移动范围,避免过多矫治。全牙列包围结构的牙合垫,在矫正患牙的同时保护患者全牙列牙齿,避免了传统矫治器矫治过程中对正常牙齿的损伤。
[0030]同过设置双曲舌簧,使上下牙咬合时阻止下牙咬合于反牙合前牙的唇侧,有效地防止下牙运动过程中对反牙合的上牙实施腭侧内倾力。同时解放反牙合的前牙,让其具备唇侧移动的空间。双曲舌簧30叠加咬合力的作用,使向腭侧切削的上前牙向唇侧矫治进而达到矫正前牙反牙合的目的,纠正前牙的咬合关系。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无固位卡环设计,矫正效果好,矫正周期短,患儿佩戴舒适。
[0031]上颌牙合垫10的咬合面14上设置有尖窝结构40,牙合面厚度为咬合后与下前牙轻接触。该结构便于患者矫治期间提高咀嚼效率,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
[0032]另外,包覆槽采用软质硅胶材料,能有效避免损伤牙龈及影响其他牙齿的正常发育。同时,该材料能有效缓冲过大的咬合力,让矫治器对患牙实施持续、轻柔的矫正力。作为优选,该软质材料厚度为2~3mm。
[0033]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合垫采用不同的颜色制成。
[0034]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组合,并且认为这种修改、变化和组合是在独创性思想的范围之内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包括与上颌牙弓形状匹配的上颌牙合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合垫的上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患者上颌牙外形匹配的包覆槽,上颌反牙合牙对应的包覆槽靠近舌侧面的上边缘固定有双曲舌簧,双曲舌簧的自由端伸入到包覆槽开口的上方,当上颌牙合垫包覆在上颌牙后,双曲舌簧的自由端顶紧在上颌反牙合牙舌侧面的近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合垫采用硬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包覆槽的内壁采用软质硅胶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当上颌牙合垫包覆在上颌牙后,上颌反牙合牙的唇侧面与相对应包覆槽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作为反牙合牙的移动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诺许晓波韩爽吴映燕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