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77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包括防护连体服,防护连体服是由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三层结构复合而成;防护连体服肩部与衣袖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褶皱部,第一褶皱部设有开口环缝,开口环缝处固定有第一拉链;防护连体服的腰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褶皱部,防护连体服的裤子根部位置设置有第三褶皱部;防护连体服的连体帽上设置有防护面罩,防护面罩的顶端与连体帽开口处的顶部固定连接,防护面罩左右两侧的边缘分别通过第五拉链与连体帽的开口边缘实现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可以满足耐洗涤和消毒要求,提高抗破损能力,可重复使用;可以实现对防护服长度的调节;提高了产品的整体防护密合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防护密合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防护密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属于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阻隔性,能有效抵抗酒精、血液、体液、空气粉尘微粒、细菌的渗透,使用安全方便,能具有效保护穿着者免受感染威胁,穿用舒适、手感好、抗拉力强、透气防水、无交叉感染等。
[0003]传统的防护服材质是由PP无纺布和PE膜复合而成,只能使用一次,在现实中会出现防护服供给不足的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服的重复使用显得很有必要,但是传统的防护服在消毒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损,降低了防护密合性,导致防护服的报废;传统的防护服型号比较单一固定,防护服的长度无法根据使用者的穿戴需求进行调节,经常会出现尺码不合适的情况,穿戴过大或过小;传统的防护服需佩戴目镜和口罩以提高防护性,但是佩戴目镜和口罩并不能100%的对脸部和眼部进行全方位防护,生物和化学等外界因素还会对裸露处造成侵害,防护服产品整体的防护密合性还有待提高;传统的防护服衣袖前端普遍肥大宽松,这样一来在工作时容易出现带水反流的现象。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可以满足耐洗涤和消毒要求,提高抗破损能力,可重复使用;可以实现对防护服长度的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的穿戴需要;提高了产品的整体防护密合性;可以避免在工作中衣袖出现带水反流的现象。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包括防护连体服,防护连体服是由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三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防护连体服肩部与衣袖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褶皱部,第一褶皱部设有开口环缝,开口环缝处固定有第一拉链;所述防护连体服的腰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褶皱部,防护连体服的裤子根部位置设置有第三褶皱部;所述防护连体服的连体帽上设置有防护面罩,防护面罩的顶端与连体帽开口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罩由上部的透明部和下部的透气部组成,防护面罩左右两侧的边缘分别通过第五拉链与连体帽的开口边缘实现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表层为抗静电梭织面料层,中间层为PU膜层,里层为抗菌梭织面料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褶皱部的环形开口处固定有第二拉链;所述第三褶皱部的环形开口处固定有第三拉链。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连体服上衣前部的开口处安装有第四拉链,第四拉链的外部设置有门襟,门襟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尼龙搭扣。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拉链和第五拉链均为气密拉链,第四拉链的数量为一个,第五拉链的数量为两个。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连体服衣袖袖口处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尼龙搭扣。
[0013]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技术中防护服通过抗静电梭织面料层、PU膜层和抗菌梭织面料层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可满足耐洗涤性和消毒要求,有较强的物理机械强度,抗破损能力强,可以重复使用;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褶皱部,褶皱部分别与外部的拉链进行配合,可以实现对防护连体服长度的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的穿戴需要;防护服的门襟处通过设置气密拉链和尼龙搭扣进行双重密封,提高了产品的防护密合性,防护服通过设置一体设置的防护面罩,防护面罩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防护面罩可以隐藏在连体帽内,防护面罩在使用时通过两侧的气密拉链实现联结,以防御生物和化学等外界因素对脸部和眼部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整体的防护密合性;本技术中防护服衣袖处通过设置尼龙搭扣,可以避免衣袖在工作时出现带水反流的现象。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防护连体服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3是第一褶皱部与第一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

防护连体服,101

表层,102

中间层,103

里层,2

第一褶皱部,201

开口环缝,3

第二褶皱部,4

第三褶皱部,5

第一拉链,6

第二拉链,7

第三拉链,8

门襟,9

第四拉链,10

第一尼龙搭扣,11

防护面罩,111

透明部,112

透气部,12

第五拉链,13

第二尼龙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
[0023]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包括防护连体服1,防护连体服1由上衣、下衣以及顶部的连体帽组成,防护连体服1是由表层101、中间层102和里层103三层结构复合而成,表层101为抗静电梭织面料层,中间层102为PU膜层,里层103为抗菌梭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具有强度高,耐磨耐用的优点,可以消毒清洁后多次使用。
[0024]所述防护连体服1肩部与衣袖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褶皱部2,第一褶皱部2设有环形的开口环缝201,开口环缝201处固定有第一拉链5,第一拉链5两侧的布边分别与开口环缝201的上下固定连接,设置第一拉链5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内部的第一褶皱部2得到伸展以便于加长衣袖长度;所述防护连体服1的腰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褶皱部3,第二褶皱部3的环形开口处固定有第二拉链6,设置第二拉链6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第二褶皱部3得到伸展以
便于加长防护连体服1上衣的长度;所述防护连体服1的裤子根部位置设置有第三褶皱部4,第三褶皱部4的环形开口处固定有第三拉链7,设置第三拉链7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第三褶皱部4得到伸展以加长防护连体服1下衣的长度。
[0025]所述第一拉链5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拉链6的数量为一个,第三拉链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拉链5、第二拉链6和第三拉链7可以起到调节防护连体服1长度的作用,在安装时不会破坏防护连体服1的气密性。
[0026]所述防护连体服1上衣前部设置有竖直开口,开口处安装有第四拉链9,第四拉链9的外部设置有门襟8,门襟8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尼龙搭扣10,门襟8通过第一尼龙搭扣10与防护连体服1上衣实现紧贴。
[0027]所述防护连体服1的连体帽上设置有防护面罩11,防护面罩11的顶端与连体帽开口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罩11由上部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连体服(1),防护连体服(1)是由表层(101)、中间层(102)和里层(103)三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防护连体服(1)肩部与衣袖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褶皱部(2),第一褶皱部(2)设有开口环缝(201),开口环缝(201)处固定有第一拉链(5);所述防护连体服(1)的腰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褶皱部(3),防护连体服(1)的裤子根部位置设置有第三褶皱部(4);所述防护连体服(1)的连体帽上设置有防护面罩(11),防护面罩(11)的顶端与连体帽开口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罩(11)由上部的透明部(111)和下部的透气部(112)组成,防护面罩(11)左右两侧的边缘分别通过第五拉链(12)与连体帽的开口边缘实现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0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娜刘衍华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迅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