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70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体、支撑体和出水体;所述进水体包括进水通道;所述出水体包括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横截面大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横截面;所述出水体的一端装设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出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压缩了出水体的体积及出水空间,使出水装置能够在小体积的基础上,实现大水压出水。实现大水压出水。实现大水压出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改变水龙头的出水方式,通常在水龙头下增设出水装置,用于对水龙头的出水量、出水状态进行控制或调节。
[0003]本申请人为使出水装置的外径与水龙头的外径保持一致,申报了如下专利:
[0004]一种出水控制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4874506B),公开了包括分水体和导水体,分水体包括贯穿的导流孔;导水体包括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的上部空间相通,第一入水口连通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第二入水口连通第一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出水口环绕第二出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分水体与导水体可转动地连接,导流孔随分水体与导水体的相对转动使得导流孔分别与第一入水口或第二入水口连通,导流孔的出水端与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之间形成上部空间。
[0005]上述专利中,通过分水体和导水体间的平面旋转,使导流孔在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间进行切换,而导水体的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可分别形成一种功能水,因此上述专利中的出水控制装置可实现两种功能水的切换。
[0006]上述专利所形成的出水控制装置虽然体积小,但其仅可实现两种功能水的出水,无法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0007]而目前市面上具有可实现多种功能出水的装置,如花洒。现有的花洒通常具备三种以上不同的出水方式,但现有的花洒皆通过平面旋转零件的方式,进行多水路的切换。而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如果要把花洒的体积缩小并应用于水龙头上,外径最小仅可达到40mm,与水龙头的尺寸无法匹配。因此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种功能水的切换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水装置,解决现有的出水装置不具备高压水柱的缺陷。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体、支撑体和出水体;
[0011]所述进水体包括进水通道;
[0012]所述出水体包括出水通道;
[0013]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
[0014]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横截面大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横截面;
[0015]所述出水体的一端装设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出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体的轴心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通道包括上出水通道、下出水通道和过渡流道;
[0017]所述上出水通道和下出水通道通过过渡流道连通;
[0018]所述上出水通道的横截面、所述过渡流道的横截面和所述下出水通道的横截面依次逐级递减。
[0019]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体的出水口在俯视角度下呈圆形。
[0020]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体内装设有用于改变水体出水状态的功能件。
[0021]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通道包括上出水通道和下出水通道;
[0022]所述下出水通道的横截面小于所述上出水通道的横截面。
[0023]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体的出水口开设有三角凹槽。
[0024]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体的出水口在俯视角度下呈椭圆形。
[0025]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体嵌设于所述支撑体内。
[0026]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体顶部设置有支撑台;
[0027]所述支撑台抵压于所述支撑体上。
[0028]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体内还装设有复位件;
[0029]所述复位件上端抵压于所述进水体下侧,以使所述出水体始终抵压于所述支撑体上。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水流从进水通道进入出水通道,而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横截面大于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横截面,一方面用于压缩出水装置整体的体积,另一方面用于增大水压。由于出水通道的横截面减小,出水空间被压缩,而出水量不变,水压增加,从出水体流出的水柱对于物体表面将产生更大的冲击力,进而可实现对顽固污渍的冲刷;当水龙头的水进入出水体内时,由于出水通道的横截面逐渐变小,水流对于出水体的压力逐渐增大,因此将出水体一端装设于支撑体上,另一端穿过支撑体设置,以使支撑体对出水体进行支撑。而进水体,用于在出水体与进水体间形成进水通道,水流从进水通道进入出水通道后,体积被压缩,方可实现水压增强。本技术中所设置的出水体在出水装置中的占用空间小,在确保出水装置体积小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所产生的水柱具有水压大、水流集中的优点,更适用于冲刷顽固污渍。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出水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出水装置的爆炸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出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出水体的俯视图。
[0037]标号说明:
[0038]1、进水体;10、进水通道;
[0039]2、出水体;20、出水通道;21、进水端;22、出水端;23、出水体的出水口;24、支撑台;25、复位件;26、功能件;27、第二垫圈;28、第三垫圈;29、凸起;201、上出水通道;202、下出水通道;203、过渡流道;204、公扣;231、三角凹槽;2041、限位槽;
[0040]3、支撑体;
[0041]4、壳体;41、上限位台;42、下限位台;401、母扣
[0042]5、导流体;51、安装孔;511、台阶面;
[0043]6、连接体;61、内螺纹;62、外螺纹;
[0044]7、加压组件;71、第一垫圈;7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46]请参照图1

图6,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体、支撑体和出水体;
[0047]所述进水体包括进水通道;
[0048]所述出水体包括出水通道;
[0049]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
[0050]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横截面大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横截面;
[0051]所述出水体的一端装设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出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体的轴心设置。
[005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
[0053]设置出水通道的出水口横截面小于出水通道的进水口横截面,缩小了出水体的体积,压缩出水空间,提高水压,并使水流更加集中。
[005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水流从进水通道进入出水通道,而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横截面大于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横截面,一方面用于压缩出水装置整体的体积,另一方面用于增大水压。由于出水通道的横截面减小,出水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体、支撑体和出水体;所述进水体包括进水通道;所述出水体包括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横截面大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横截面;所述出水体的一端装设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出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体的轴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包括上出水通道、下出水通道和过渡流道;所述上出水通道和下出水通道通过过渡流道连通;所述上出水通道的横截面、所述过渡流道的横截面和所述下出水通道的横截面依次逐级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体的出水口在俯视角度下呈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体内装设有用于改变水体出水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水蜻蜓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