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地面集中式井下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4484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地面集中式井下降温系统,包括热管冷凝换热装置、冷却塔、热管蒸发换热装置、水冷冷水机组、冷却泵、冷冻泵,空气冷却器、井筒、热管液体和气体连通管、载冷剂循环泵、旁通电动阀等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将分体式热管换热技术与地面集中式降温技术有机结合,利用分体式热管实际井上井下的热量热交换,无需井下高压换热器及一级循环泵等,大幅度降低井上和井下冷却输送,特别是冬季工况下,无需开启水冷冷水机组即可以实现井下降温。运行可靠,节能显著,可实现煤矿减煤减排,降低系统初投资,节能环保,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地面集中式井下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矿井降温及井口防冻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地面集中式井下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煤矿人工降温方式多样化,常见的有井下局部移动式、井下集中冷水式、地面集中冷水式、地面制冰井下融水式等等。
[0003]一、井下局部移动式:制冷装置放在工作面附近,取井下回风冷却,直接向工作面送风,缺点是:1)制冷量小;2)冷凝热无法排出
[0004]二、井下集中冷水式:制冷装置放在井下硐室,采用井下涌水或在地面设冷却塔冷却散热,存在问题:1)设备安装、运输有特殊要求;2)冷凝器水侧高承压;3)井下开采硐室放置设备。
[0005]三、地面集中冷水式:制冷装置放在地面,向井下输送冷冻水,缺点是1)需要高低压换热器(二次换热效率低);2)供冷管道长、冷损大;3)系统复杂、调试工作量大。
[0006]四、地面制冰井下融水式:制冷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地面集中式井下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1)、冷却泵(8)、第一水冷冷水机组(9)、第二水冷冷水机组(10)、冷冻泵(12)、热管冷凝换热装置(15)、热管蒸发换热装置(19)和井下制冷硐室(21),所述冷却塔(1)、冷却泵(8)、第一水冷冷水机组(9)、第二水冷冷水机组(10)、冷冻泵(12)和热管冷凝换热装置(15)为地面上的装置,所述热管蒸发换热装置(19)和井下制冷硐室(21)为地面下装置,且所述热管蒸发换热装置(19)安装在井下制冷硐室(21)的里面,所述冷却塔(1)的下部水盘通过冷却泵(8)分别与第一水冷冷水机组(9)和第二水冷冷水机组(10)中的冷凝器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冷冷水机组(9)和第二水冷冷水机组(10)的循环出水端与冷却塔(1)的喷淋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冷却水管路(7),所述热管冷凝换热装置(15)的内腔设置有热管冷凝端(14)和第二冷却风机(13),所述第一水冷冷水机组(9)和第二水冷冷水机组(10)的输出端通过冷冻泵(12)与热管冷凝端(14)相连通,所述热管冷凝端(14)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冻水管路(11),且冷冻水管路(11)分别与第一水冷冷水机组(9)和第二水冷冷水机组(10)相连通,所述井下制冷硐室(21)与热管冷凝换热装置(15)之间设置有井筒(18),所述热管冷凝换热装置(15)与热管蒸发换热装置(19)之间连通有热管液体连通管(16)和热管气体连通管(17),且热管液体连通管(16)和热管气体连通管(17)贯穿井筒(18)伸入到井下制冷硐室(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地面集中式井下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的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风机(2)、挡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河黄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文龙中美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