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口连接有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40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0
本申请公开一种上口连接有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其在卧床人体的臀部的下侧设坐便器,其坐便器向上开口或向上开口并向下设排便孔,向上开口的边沿至少中后部设凹槽,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粘贴环形管状气囊;环形管状气囊其上侧可与床上坐、卧姿势的人体小腹部以下及人体臀部贴合。通过环形管状气囊在坐便器上口与人体臀部之间形成密封,通过勺形体在人体小腹部与坐便器之间形成密封包裹,完全实现卧床者在气囊与便盆之间自由排便而不漏到气囊外,完全没有硬的物体甚至是硅胶材质对人体表面的伤害。显然在这一结构下设冲洗也不会产生泄漏,当排便结束或冲洗烘干后,气囊排气后随坐便器与人体脱离,恢复棉织物与人体接触,实现卧床者的任何自由卧位。何自由卧位。何自由卧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口连接有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护理辅具,是一种上口设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

技术介绍

[0002]卧床病患和长期卧床老人经常需要在床上或轮椅上直接如厕,所以许多病床座板上留有便孔,但由于床上的便孔与健康人所使用的坐便器结构不相同,病患只能正坐在床垫的便孔上侧而不能如同健康时骑坐在坐便器上侧;再加之床上便孔无法做到坐便器上的便孔大小,所以尽管是坐姿也很难将小便送入床上的便孔之中。
[0003]如果是卧床如厕,则根本就无法将小便送入便孔之中,现有的技术许多是在便孔内的便盆口上伸出一个勺形罩,罩在病患的前阴部位,尽管采用软材料如硅胶制作,但仍具有一定硬度,周边难以与人体形成密封。这种勺形罩的存在又限制了病患在床上的翻身动作及下肢的活动,不仅易于导致褥疮的产生,也容易加速下肢的萎缩,对于整个人体来说没有了翻身更易导致肺疾和肺炎引起的并发症。显然,护理床和病床上任何限制人体自由活动的结构对卧床病患和老人都是一种灾难。
[0004]所以我们需要一种适用于护理床或轮椅的,便孔打开坐便器升起、在人体小腹部以下和人体臀部范围与坐便器上口之间设有环形管状气囊的坐便器,在大小便结束后坐便器及其环形管状气囊与人体脱离,以不对长期卧居者肌肤产生伤害,同时不影响卧床病患和失能老人在床上的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口连接有环形管状气囊的坐便器,在病人和老人在床上坐、卧如厕时,环形管状气囊的上侧与人体小腹部以下及人体臀部完全贴合,其下侧与坐便器上口连接的设有环形管状气囊的坐便器,在大小便结束后坐便器连同环形管状气囊即刻与人体表分离。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上口设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其包括:
[0007]坐便器:设于卧床人体的臀部位置的下侧,其向上开口或向上开口并向下设排便孔,向上开口的边沿至少中后部设凹槽,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以粘贴环形管状气囊;除环形管状气囊外,坐便器可以为整体结构;也可以分为上口部与上口部以下的主体部,上口部可以与其主体紧密装配,其上口部上边沿中后部设凹槽,所设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以粘贴环形管状气囊;坐便器内可设喷水头和热空气喷头。
[0008]环形管状气囊:橡胶或其它柔软薄膜材质,左右对称而前后非必须对称,环形管状气囊至少其中后部下侧连接于便盆上口,其环形管状气囊前部向下连接薄膜,薄膜下沿连接于坐便器上口,或其薄膜下沿于坐便器内;环形管状气囊其上侧可与床上坐、卧姿势的人体小腹部以下及人体臀部贴合;环形管状气囊或为至少与坐便器中后部上口连接的管状和
一个勺形体的复合结构,其勺形体上边沿为管状气囊,其向下连接薄膜。
[0009]充气管道及气泵或贮气瓶:气泵或贮气瓶连接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连接环形管状气囊。
[0010]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其在卧床人体的臀部的下侧设坐便器,其坐便器向上开口或向上开口并向下设排便孔,向上开口的边沿至少中后部设凹槽,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粘贴环形管状气囊;位于坐便器上口的环形管状气囊为橡胶或其它柔软簿膜材质,左右对称而前后非必须对称,环形管状气囊至少其中后部下侧连接于便盆上口,其环形管状气囊前部向下连接薄膜,薄膜下沿连接于坐便器上口,或其薄膜下沿于坐便器内;环形管状气囊其上侧可与床上坐、卧姿势的人体小腹部以下及人体臀部贴合。
[0011]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除环形管状气囊外,坐便器可以分为上口部与上口部以下的主体部,上口部可以与其主体紧密装配,其上口部上边沿中后部设凹槽,所设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粘贴环形管状气囊。
[0012]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其所述环形管状气囊中后部与前部为一整体结构,中后部为完全管状气囊,前部管状气囊向下连接薄膜。
[0013]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其所述环形管状气囊中后部与前部为一复合结构,中后部为完全环形管状气囊,与前部分离,其前部充气后为勺形体,勺形体上边沿为环形管状气囊,环形管状气囊向下连接有薄膜,薄膜内可设气管作为勺形体的骨架。
[0014]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形管状气囊始终为充气状态。
[0015]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形管状气囊其前部勺形体可连接于床垫便孔前部,其薄膜下沿于升起的坐便器内。
[0016]根据本公开至少有一种实施方式,其所述气泵或贮气瓶连接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连接环形管状气囊。
[0017]本公开的上口设有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通过环形管状气囊在坐便器上口与人体臀部之间形成密封,通过勺形体在人体小腹部与坐便器之间形成密封包裹,完全实现卧床者在气囊与便盆之间自由排便而不漏到气囊外,完全没有硬的物体甚至是硅胶材质对人体表面的伤害。显然在这一结构下设冲洗也不会产生泄漏,当排便结束或冲洗烘干后,气囊排气后随坐便器与人体脱离,恢复棉织物与人体接触,实现卧床者的任何自由卧位。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19]图1为环形管状气囊及其与坐便器上口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坐便器分为上口部与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分体式环形管状气囊及其与坐便器上口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坐便器防漏密封气囊,其包括:
[0025]坐便器:设于卧床人体的臀部位置的下侧,其向上开口或向上开口并向下设排便孔12,向上开口的边沿至少中后部设凹槽1,凹槽1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2的管径配合,以粘贴环形管状气囊2;除环形管状气囊2外,坐便器3可以为整体结构;也可以分为上口部14与上口部14以下的主体部13,上口部14可以与其主体紧密装配,其上口部14上边沿中后部设凹槽1,所设凹槽1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2的管径配合,以粘贴环形管状气囊2。
[0026]环形管状气囊2:橡胶或其它柔软薄膜5材质,左右对称而前后非必须对称,环形管状气囊2至少其中后部下侧连接于便盆上口,其环形管状气囊2前部向下连接薄膜5,薄膜5下沿连接于坐便器3上口,或其薄膜5下沿于坐便器3内;环形管状气囊2其上侧可与床上坐、卧姿势的人体小腹部以下及人体臀部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口连接有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其包括:坐便器:设于卧床人体的臀部位置的下侧,其向上开口或向上开口并向下设排便孔,向上开口的边沿至少中后部设凹槽,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以粘贴环形管状气囊;除环形管状气囊外,坐便器可以为整体结构;也可以分为上口部与上口部以下的主体部,上口部可以与其主体紧密装配,其上口部上边沿中后部设凹槽,所设凹槽呈弧面与环形管状气囊的管径配合,以粘贴环形管状气囊;坐便器内可设喷水头和热空气喷头;环形管状气囊:橡胶或其它柔软薄膜材质,左右对称而前后非必须对称,环形管状气囊至少其中后部下侧连接于便盆上口,其环形管状气囊前部向下连接薄膜,薄膜下沿连接于坐便器上口,或其薄膜下沿于坐便器内;环形管状气囊其上侧可与床上坐、卧姿势的人体小腹部以下及人体臀部贴合;环形管状气囊或为至少与坐便器中后部上口连接的管状和一个勺形体的复合结构,其勺形体上边沿为环形管状气囊,其向下连接薄膜;充气管道及气泵或贮气瓶:气泵或贮气瓶连接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和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杭何汉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