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机构和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34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9
本申请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和顶升装置,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滑块、第二顶升滑块和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第一顶升滑块具有第一滑面,第二顶升滑块具有与第一滑面相配合的第二滑面,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为倾斜滑面或滑坡,第二顶升滑块与第一顶升滑块通过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滑动连接;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中的每对顶升机构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顶升滑块和第二顶升滑块的两侧;第一顶升滑块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驱动方向移动,第二顶升滑块在第一顶升滑块和顶升机构连杆的作用下沿第一滑面上升或下降;第二顶升滑块上升至最高状态时,第二滑面的下部与第一滑面的上部相抵触;第二顶升滑块沿第一滑面下降时,可下降至与第一顶升滑块平齐。一顶升滑块平齐。一顶升滑块平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机构和顶升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和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作业中,传输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加工过程中;还是在产品检验作业里,传输设备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在传输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特别的情况,如需要改向的运输过程或者产品重量较大,因此,可以通过采用顶升移栽设备进行运输。
[0003]顶升移载机是一般用于改变物品的输送方向,将物品从叉道送入或移出主输送线,其中,顶升移栽机包括有顶升装置,该顶升装置主要是起到顶升作用,可以通过顶升装置中的顶升机构将顶升板上的物件进行顶升,但是,由于现有顶升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面积大,以及顶升机构结构不稳定,使得在使用顶升装置过程中容易出现空间配置问题和不稳定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和顶升装置,显著的增加整个机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降低了空间占有率。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滑块、第二顶升滑块和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
[0006]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具有第一滑面,所述第二顶升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滑面相配合的第二滑面,所述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为倾斜滑面或滑坡,所述第二顶升滑块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滑面和所述第二滑面滑动连接;
[0007]所述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中的每对顶升机构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和所述第二顶升滑块的两侧,其中,每个所述顶升机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滑块连接;
[0008]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驱动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顶升滑块基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的移动,在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和所述顶升机构连杆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滑面上升或下降;
[0009]所述第二顶升滑块上升至最高状态时,所述第二滑面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滑面的上部相抵触;
[0010]所述第二顶升滑块沿所述第一滑面下降时,可下降至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平齐。
[0011]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升滑块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相对应的第一顶升机构转轴,所述第二顶升滑块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转轴相对应的第二顶升机构转轴;
[0012]每个所述顶升机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转轴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转轴相连接。
[0013]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的相同端均设置于同一高度,且任一所述顶升机构连杆均相互平行设置
[001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滑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面。
[001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动力组件、连接于所述动力组件的所述的顶升机构,以及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接的顶升板,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顶升机构运动,以使顶升板上下运动。
[001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升板包括至少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顶升滑块上包括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件,所述顶升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顶升滑块上方。
[001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安装机架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机架至少一个导向杆,所述顶升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为中空结构,所述直线轴承中活动穿设有所述导向杆。
[0018]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机架上的电缸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电缸安装座上的电缸、及电缸固定板,所述电缸固定板套合所述电缸,并固定于所述安装机架上。
[0019]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缸安装座为L形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安装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缸连接。
[0020]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顶升机构连接件,所述顶升机构连接件将所述电缸和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接。
[0021]本申请在现有技术中的顶升机构具有较大顶升间隙,且不具备机械限位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提出将第二顶升滑块与第一顶升滑块通过第二滑面与第一滑面滑动连接,并将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中的每对顶升机构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顶升滑块和第二顶升滑块的两侧,从而对第一顶升滑块和第二顶升滑块起到固定和限制作用,其中,每个顶升机构连杆的一端与第一顶升滑块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顶升滑块连接,每个顶升机构连杆所能顶升的高度一致,即能顶升至相同的高度状态和位置,另一方面,第一顶升滑块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驱动方向移动,第二顶升滑块基于第一顶升滑块的移动,在第一顶升滑块和顶升机构连杆的作用下沿第一滑面上升或下降,并当第二顶升滑块上升到最高状态时,第二滑面的下部与第一滑面的上部相接触,从而这个接触面起到一个限位作用,防止顶升机构顶升过冲,从而显著的增加整个机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其中,在第二顶升滑块处于最高状态时,第二顶升滑块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顶升滑块的上表面与第一顶升滑块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滑面的下部与第一滑面的上部抵触,从而使得这个接触面起到一个限位作用。第二顶升滑块沿第一滑面下降时,可下降至与第一顶升滑块平齐,使得顶升机构在初始状态的竖直方向占用空间仅为单个滑块的厚度,有效的降低了顶升机构的自身厚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空间占有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机构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机构的顶升中间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机构的顶升最终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滑块、第二顶升滑块和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具有第一滑面,所述第二顶升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滑面相配合的第二滑面,所述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为倾斜滑面或滑坡,所述第二顶升滑块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滑面和所述第二滑面滑动连接;所述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中的每对顶升机构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和所述第二顶升滑块的两侧,其中,每个所述顶升机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滑块连接;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驱动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顶升滑块基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的移动,在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和所述顶升机构连杆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滑面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二顶升滑块上升至最高状态时,所述第二滑面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滑面的上部相抵触;所述第二顶升滑块沿所述第一滑面下降时,可下降至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滑块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相对应的第一顶升机构转轴,所述第二顶升滑块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转轴相对应的第二顶升机构转轴;每个所述顶升机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转轴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转轴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对顶升机构连杆的相同端均设置于同一高度,且任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五一熊晓峰任星舒先志李承泽雷鹏涛任雨瞿翔楠
申请(专利权)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