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式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65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对开式铰链结构,在一座体上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分别限位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一扭力杆、第二扭力杆一端的第一摩擦扭力部、第二摩擦扭力部分别套接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分别产生转动摩擦扭力,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的至少一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分别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对应连接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至少一第一导杆、第二导杆,而一齿轮组包括依序相邻齿合的第一齿轮、中间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轴接第一轴、第二轴,且第一轴、第二轴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扭力杆、第二扭力杆的另一端,第一轴、第二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座体上。端分别连接于座体上。端分别连接于座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开式铰链结构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铰链,尤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对开式铰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借以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而除了传统的笔记型电脑之外,特别是针对现有的双触控屏幕电脑而言,目前在折叠装置的设计方向上,主要是针对双触控屏幕电脑的缺点进行改良,借以使双屏幕在开阖过程中能相互靠近,缩减彼此之间的间隙,以避免铰链或枢接处的内部结构外露。
[0003]如中国台湾公告第I697629号的“隐藏式对开铰链”、第M540459号的“双轴同动铰链”与第I693011号的“可弯折式支撑架”即分别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其中,如公告第I697629号的“隐藏式对开铰链”专利案所示,其在一弧形座体上设有第一、第二弧形槽,供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第一、第二转动件的第一、第二弧形块;第一、第二扭力单元相对称并邻接弧形座体的第一侧面,相对称的第一、第二扭力单元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支杆,第一、第二支杆分别连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开式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其具有反向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槽及一第二弧形槽;一第一转动件,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撑架,该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一导杆,该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弧形槽内;一第二转动件,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撑架,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导杆,该第二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弧形槽内;一第一扭力杆,其邻接该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该第一扭力杆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摩擦扭力部,该第一摩擦扭力部套接一第一支杆,产生转动摩擦扭力,该第一支杆具有至少一第一导引部,该至少一第一导引部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对应连接该至少一第一导杆;一第二扭力杆,其与该第一扭力杆相对称,并邻接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该第二扭力杆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摩擦扭力部,该第二摩擦扭力部套接一第二支杆,产生转动摩擦扭力,该第二支杆具有至少一第二导引部,该至少一第二导引部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对应连接该至少一第二导杆;以及一齿轮组,其包括依序相邻齿合的一第一齿轮、一中间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轴接一第一轴,该第一轴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扭力杆的另一端,该第一轴的另一端连接定位于该座体上;该第二齿轮轴接一第二轴,该第二轴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扭力杆的另一端,该第二轴的另一端连接定位于该座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具有该第一侧面与间隔并列的该第一弧形槽及该第二弧形槽;该第二基座具有该第二侧面,且该第二侧面上具有一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供分别连接定位该第一轴与该第二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凸耳,该两个第一凸耳之间具有一第一限位槽,该至少一第一导杆穿过该第一限位槽,且该至少一第一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个第一凸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鸿张信忠林诗尧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