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9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9
一种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包括音圈及碗形振膜;碗形振膜的上端呈外扩的敞口状,下端的底部与音圈上端连接定位;碗形振膜上设有音梁组件,固设于碗形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并与音圈顶部具有一距离;音梁组件包括多个弧状音梁构件,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弧状音梁构件之间形成间隙;碗形振膜于设有音梁组件的同一表面上还设有至少两条沟槽,且各沟槽呈放射状排布,将碗形振膜表面等分成多块共振区;沟槽与两弧状音梁构件之间的间隙一一对位穿设;沟槽凹设于碗形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碗形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厚圆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


[0001]本技术涉及碗形扬声器(凹球面),具体涉及一种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

技术介绍

[0002]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其中,碗形扬声器常用于诸如车辆音响等大功率器材中,其特点是低音效果突出。如图1、2所述,传统的碗形扬声器通常由碗形振膜1、音圈2、磁体以及导磁结构(图中未绘出)组成,其碗形振膜1的材质较硬,常采用金属材质。碗形扬声器在工作时,由放大器输出大小不等的电流通过频率波转化成声波,通过功率的推动而提高其输出的能量,在磁场的作用下使音圈2移动,同时音圈2连接在碗形振膜1上并带动碗形振膜1震动,再由碗形振膜1的震动推动空气,从而发出声音。
[0003]传统的碗形扬声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碗形扬声器发音时有一个固有的谐振频率,超出谐振频率区域的一定范围后,高音区亮不出来,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尤其是中、高音区的音质欠佳。低音必须通过专门的低音碗形扬声器实现,高音则必须通过专门的高音碗形扬声器实现,即音色和扬声器的数量成正比,无法通过单个碗形扬声器实现全频段的优质音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碗形扬声器振膜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宽频振动,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共鸣和振动。总结,传统的碗形扬声器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振膜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振动。
[0004]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碗形扬声器,包括音圈及碗形振膜;所述碗形振膜的上端呈外扩的敞口状,下端的底部与所述音圈的上端连接定位;
[0008]所述碗形振膜上设有音梁组件,所述音梁组件固设于碗形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并在水平方向与所述音圈的顶部具有一距离;所述音梁组件包括多个弧状音梁构件,各所述弧状音梁构件围绕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所述弧状音梁构件之间形成一间隙;
[0009]所述碗形振膜于设有音梁组件的同一表面上还设有至少两条沟槽,且各所述沟槽以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呈放射状排布,进而将位于所述音梁组件外侧的碗形振膜表面等分成多块共振区;所述沟槽与两弧状音梁构件之间的所述间隙一一对位配合,沟槽穿设于所述间隙中;
[0010]其中,所述沟槽凹设于所述碗形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2]1.上述方案中,所述音梁组件固设于碗形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并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音圈的顶部具有一距离,借此设计,音圈的发声振动可在碗形振膜上的所述“距离”处汇集。
[0013]2.上述方案中,各所述沟槽以碗形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呈放射状均匀排布,有助于将音圈的振动通过沟槽形成的放射状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振膜的四周传递。
[0014]3.上述方案中,所述碗形振膜从发音频段区分为外段的高音区、中段的中音区以及内段的低音区;其中,所述碗形振膜壁厚由口至内逐渐增厚,构成低音区的壁厚大于中音区的壁厚,中音区的壁厚大于高音区的壁厚;所述音梁组件位于所述低音区。
[0015]借此设计,通过将较厚的低音区设置于接近音圈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在碗形振膜的低音区发出更为浑厚、圆润的低音;通过将较薄的高音区设置于远离音圈的位置,可使得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高频振动在碗形振膜的高音区发出更为通透、明亮的高音,进而令碗形扬声器在全频段产生的音色、音质均得到有效提升。
[0016]4.上述方案中,所述沟槽穿设于所述间隙中。借此设计,有利于通过音隧传递振动,从而更有利于提升振膜的振动响应速率。
[0017]5.上述方案中,当所述振膜水平时,所述音梁组件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与碗形振膜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重叠,以提升音质、音色。
[0018]6.上述方案中,各所述沟槽均为弧形槽,可以使得碗形振膜在厚度上尽量减少厚薄突变,避免影响振膜的共鸣和振动。
[0019]7.上述方案中,所述沟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碗形振膜的宽度,沟槽的两外端与碗形振膜的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过渡面。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21]本技术一种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包括音圈及碗形振膜;碗形振膜的上端呈外扩的敞口状,下端的底部与音圈上端连接定位;碗形振膜上设有音梁组件,固设于碗形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并与音圈顶部具有一距离;音梁组件包括多个弧状音梁构件,各弧状音梁构件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弧状音梁构件之间形成间隙;碗形振膜于设有音梁组件的同一表面上还设有至少两条沟槽,且各沟槽呈放射状排布,将位于音梁组件外侧的碗形振膜表面等分成多块共振区;沟槽与两弧状音梁构件之间的间隙一一对位穿设;沟槽凹设于碗形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
[0022]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为了解决现有碗形扬声器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同时具备良好共鸣音色的问题,本技术对现有碗形扬声器,特别是碗形扬声器内的碗形振膜设计进行了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碗形振膜的表面上架设音梁组件;第二,在碗形振膜的表面上开设放射状沟槽,该放射状沟槽在碗形振膜的表面上形成放射状音隧。
[0023]本技术针对现有碗形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对碗形扬声器的设计及发声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了现有碗形扬声器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碗形振膜设计不合理所致。据此,专利技术人打破了以往碗形扬声器组成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了本技术的改进设计方案,这种改进设计方案将碗形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碗形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
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
[002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碗形扬声器的振膜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5]1.本技术在碗形振膜的表面上设置音梁组件,由于低音相对高音振幅大、频率低,低音共鸣集中在碗形振膜靠近音圈的中央区域,高音共鸣集中在碗形振膜的四周边缘区域,加强碗形振膜中央区域强度,对改善低音区音色和音质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碗形振膜的厚度为中央区域厚而四周薄的厚度渐变构造(即外薄内厚),加强了碗形振膜中央区域强度,相对而言也改变了碗形振膜中央区域与四周边缘区域厚薄差,对改善高音区音色和音质也可起到有益作用。
[0026]2.本技术在碗形振膜表面上开设有放射状沟槽,该放射状沟槽在碗形振膜上实际形成放射状音隧,且接近音圈的区域对音圈的振动进行汇集,再通过放射状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碗形振膜的四周边缘传递,这对改善高音区的音色和音质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环形分段式音梁的碗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音圈(2)及碗形振膜(3);所述碗形振膜(3)的上端呈外扩的敞口状,下端的底部与所述音圈(2)的上端连接定位;所述碗形振膜(3)上设有音梁组件(4),所述音梁组件(4)固设于碗形振膜(3)的至少一侧表面,并在水平方向与所述音圈(2)的顶部具有一距离;所述音梁组件(4)包括多个弧状音梁构件(4a),各所述弧状音梁构件(4a)围绕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排列成环状,且相邻两所述弧状音梁构件(4a)之间形成一间隙(6);所述碗形振膜(3)于设有音梁组件(4)的同一表面上还设有至少两条沟槽(5),且各所述沟槽(5)以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呈放射状排布,进而将位于所述音梁组件(4)外侧的碗形振膜(3)表面等分成多块共振区(7);所述沟槽(5)与两弧状音梁构件(4a)之间的所述间隙(6)一一对位配合,沟槽(5)穿设于所述间隙(6)中;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