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9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包括支撑架、面板和轮盘,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底壁呈滑动连接,所述面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支撑架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该医用颈椎腰椎牵引装置,通过支撑架、面板、齿条和轮盘的设置,将躺在面板上患者的头部和脚部分别用颈套牵引带和托脚架固定,旋转轮盘,使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然后传动到第一齿轮,配合滑轮和齿条的设置,使面板远离托脚架,从而进行对患者的颈椎腰椎拉伸工作,便于患者颈椎腰椎的健康恢复。便于患者颈椎腰椎的健康恢复。便于患者颈椎腰椎的健康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牵引设备
,具体为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的身体因长期受自身体重、年岁老化及其他外来重力、压力、职业习惯性姿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支撑人体脊椎及各部位关节间发生挤压或弯曲变形现象,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发生,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人的骨骼从发育到退化是必然的生理过程,所以对人体的大支柱——脊椎,平时注重预防拉伸保健也是现代人迫切的需求,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希望通过一定的理疗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0003]现有颈腰椎牵引床按牵引控制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微控式,机械式牵引床,有些采用电动牵引,有些采用手动牵引,其牵引力的大小大都难以控制,安全系数不高,患者容易造成损伤,有一些带有测力计的牵引床其测量装置不尽合理,导致测量结果并不准确,并且牵引功能单一,一般只能进行颈椎牵引或腰椎牵引;微控式牵引床结构复杂,且造价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因此,现提出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包括支撑架、面板和轮盘,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底壁呈滑动连接,所述面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支撑架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架靠近第一支撑板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转轴的另一侧设置有轮盘,所述轮盘的侧面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把手。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托脚架,所述面板远离托脚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设置有颈套牵引带。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下表面。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和齿条的
表面呈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表面和第三齿轮的表面呈啮合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垫。
[0012]可选的,所述滑槽的尺寸和所述滑轮的尺寸相适配。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医用颈椎腰椎牵引装置,通过支撑架、面板、齿条和轮盘的设置,将躺在面板上患者的头部和脚部分别用颈套牵引带和托脚架固定,旋转轮盘,使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然后传动到第一齿轮,配合滑轮和齿条的设置,使面板远离托脚架,从而进行对患者的颈椎腰椎拉伸工作,便于患者颈椎腰椎的健康恢复。
[0016]2、该医用颈椎腰椎牵引装置,通过插接孔和把手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和患者不同需求调节把手在插接孔的位置,使患者可以自己对颈椎腰椎牵引,可以自己感知牵引的力度,避免了其他人对牵引力的大小大难以控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转动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面板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架;2、滑槽;3、面板;4、固定块;5、滑轮;6、齿条; 7、第一支撑板;8、转动杆;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二支撑板; 12、转轴;13、第三齿轮;14、轮盘;15、插接孔;16、把手;17、托脚架; 18、固定板;19、颈套牵引带;20、支撑腿;21、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包括支撑架1、面板3和轮盘14,支撑架1的上表面的内侧开设有滑槽2,面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内侧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轮5,滑轮5的表面与滑槽2的内底壁呈滑动连接,面板3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条6,支撑架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7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插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9,转动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0,支撑架1靠近第一支撑板7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1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靠近第二齿轮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轮13,转轴12的另一侧设置有轮盘14;
[0023]为了便于患者颈椎腰椎的健康恢复,通过支撑架1、面板3、齿条6和轮盘14的设置,将躺在面板3上患者的头部和脚部分别用颈套牵引带19和托脚架固定,旋转轮盘14,使第三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0,然后传动到第一齿轮9,配合滑轮5和齿条6的设置,使面板3远离托脚架17,从而进行对患者的颈椎腰椎拉伸工作;
[0024]轮盘14的侧面开设有插接孔15,插接孔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把手16,通过插接孔
15和把手16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和患者不同需求调节把手16在插接孔15的位置,使患者可以自己对颈椎腰椎牵引,可以自己感知牵引的力度,避免了其他人对牵引力的大小大难以控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0025]支撑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托脚架17,面板3远离托脚架1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侧面设置有颈套牵引带19,支撑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0,支撑腿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20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的下表面,支撑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0,第一齿轮9的表面和齿条6的表面呈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0的表面和第三齿轮13的表面呈啮合连接,面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垫21,滑槽2的尺寸和滑轮5的尺寸相适配。
[0026]综上所述,该医用颈椎腰椎牵引装置,使用时,通过支撑架1、面板3、齿条6和轮盘14的设置,将躺在面板3上患者的头部和脚部分别用颈套牵引带19和托脚架固定,旋转轮盘14,使第三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0,然后传动到第一齿轮9,配合滑轮5和齿条6的设置,使面板3远离托脚架17,从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包括支撑架(1)、面板(3)和轮盘(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表面的内侧开设有滑槽(2),所述面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内侧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轮(5),所述滑轮(5)的表面与滑槽(2)的内底壁呈滑动连接,所述面板(3)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齿条(6),所述支撑架(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所述第一支撑板(7)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9),所述转动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0),所述支撑架(1)靠近第一支撑板(7)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靠近第二齿轮(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轮(13),所述转轴(12)的另一侧设置有轮盘(14),所述轮盘(14)的侧面开设有插接孔(15),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李磊张乐乐何祥春张丛丛钟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随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