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常彬专利>正文

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及其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268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及其工艺方法,特征是单片门板之间有轴套连接,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固接在芯柱套,轴套有柱套框,芯柱套安装在柱套框,柱套框为轴套的一个内框,通过芯柱套及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实现单片门板的延伸链接,单片门板的折叠收拢和张开作为厨房门、阳台门、书房门、卫生间门、空间大区域的间断使用,门板用铝蜂窝板具隔音、隔热、阻燃,刚性大、质轻,用黄腊管纤维编带柔性好,弹性强,耐酸耐碱,耐化学腐蚀,耐冲击,轴套用铝型材,质轻,成型好,安装制作容易,工艺先进,材料易取,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用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及其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居用品类,特别是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及其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门类有单开门、双开门、卷闸门多种类型,其方便安装操作使用,但是其占地面积大,家俱搬家不方便。尤其在大城市住宅、楼房建筑使用面积有限,突显寸土寸金的价值,而应用传统的门板设计,占地面积大,占使用空间大。鉴此,需要使用一种小巧隐形或收拢的装置,又达到使用方便,省钱的装置,对比文件1,申请号:202020116816,专利技术名称:一种适用于酒店的折叠门,其包括折叠门体和用于引导折叠门体移动的导向装置,所述折叠门体包括与墙体铰接的主门体和与主门体铰接的副门体,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顶部墙体上,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轨迹磁条,所述副门体的底部设置有被轨迹磁条吸引的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与轨迹磁条抵触。对比文件2,申请号:01611148755,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折叠门和折叠窗,其包括若干子折叠门,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限定容纳空间,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滑轮组件连接,第二连接柱与第二滑轮组件连接。使其可以在导轨内滑动,通过推拉开闭该折叠门。门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在单个门板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将门板单独取下更换,而不需要将整个折叠门拆下,节约时间和维修成本。对比文件1、2与本案的结构特征不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黄腊管纤维编织带连接芯柱套做成环套,单片板之间安装环套连成一体,可折叠收拢,可张开,用于单开门卫生间门、阳台门、厨房门、空间隔断板。设计新颖,制作容易,安装使用方便,材料易取,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少,安全可靠的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及其工艺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包括第一墙柱、门锁、导轮、导轮轴、第一门板、第一板边、第一工座边、第一芯柱套、第二工座边、第一轴套、第一空隙、黄腊管编织带、第一槽板、第二空隙、第二槽板、第二芯柱套、第三工座边、第二轴套、蜂窝板、第二门板、第二墙柱、导轨内腔、支座内腔、支轮轴、栏板、导轨、支座板、门扣、导轨底板、万向轮、第一柱套框、第二柱套框、第四工座边、第二门板宽、第一门板宽、第三门板宽、第四门板宽、第五门板宽、第六门板宽、总面板宽、导轨底缺口和孔,其特征在于第一门板5与第二门板20之间安装第一芯柱套8、第二芯柱套16和黄腊管编织带12,第一芯柱套8与第二芯柱套16之闻安装黄腊管编织带12,第一门板5外侧与第一墙柱1之间配合安装门锁2,第二门板20外侧通过活页扣装在第二墙柱21,第一门板5顶上安装支座板27,支座板27的孔42安装支轮轴24,支轮轴24上方安装导轮轴4,导轮轴4两侧端安装导轮3,导轮3在导轨底板29上的导轨内腔22,导轨26内腔为导轨内腔22,导轨26安装在支座板27上方,栏板25外侧安装第一板边6,黄腊管编织带12一侧端装固在第一芯柱套8,黄腊管编织带12另一
侧端装固在第二芯柱套16,第一芯柱座8安装在第一柱套框31,第二芯柱套16安装在第二柱套框32,第二工座边9与第一槽板13交角之间有第一空隙11,第三工座边17与第二槽板15交角之间有第二空隙14,黄腊管编织带12一侧边穿过第一空隙11固接在第一芯柱套8,黄腊管编织带12另一侧边穿过第二空隙14固接在第二芯柱套16。
[0005]第二工座边9与第三工座边17的端面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第一槽板13与第二槽板15的端面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
[0006]黄腊管编织带12穿过第一空隙11,第二工座边9与第一槽板13端面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黄腊管编织带12穿过第二空隙14,第二槽板15端面与第三工座边17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
[0007]第一工座边7、第二工座边9之间有加强筋,其与第一槽板13之间有第一柱套框31安装第一芯柱套8和黄腊管编织带12。
[0008]第三工座边17、第四工座边33之间有加强筋,其与第二槽板15之间有第二柱套框32安装第二芯柱套16和黄腊管编织带12。
[0009]黄腊管编织带12长≥第一芯柱套8至第二芯柱套16之间的距离。
[0010]第一门板5、第二门板20底面安装有万向轮30。
[0011]第一门板5外侧与第一墙柱1之间配装门锁2,第二门板20外侧边与第二墙柱21之间安装活页扣,可转动。
[0012]支轮轴24穿过导轨底缺口41,导轨底板29中间缺口为导轨底缺口41。
[0013]其工艺步骤方法是:步骤 1,把蜂窝板19按门口大小高低裁制成规格板块的第一门板5、第二门板20;步骤2,黄腊管编织带12按第一门板5与第二门板20之间连接距离裁制好宽度,其高度按第一门板5、第二门板20高度;步骤3,把黄腊管编织带12两端分别固于第一芯柱套8、第二芯柱套16;步骤4,第一芯柱套8装入第一柱套框31,第二芯柱套16装入第二柱套框32,同时黄腊管编织带12的一边穿过第一空隙11,黄腊管编织带12另一边穿过第二空隙14,从而把第一门板5与第二门板20成柔性连接,第一门板5与第二门板20相互活动可折叠;步骤5,第一门板5与第二门板20底下安装万向轮30;步骤6,第二门板20外侧边通过活页扣连接在第二墙柱21;步骤7,第一门板5外侧与第一墙柱1之间配装门锁2;步骤8,第一门板5顶上安装支座板27,支轮轴24穿过支座板27的孔42安装导轮轴4;步骤9,导轮3安装在支轮轴24;步骤10,导轮3安装在导轨底板29上方的导轨内腔22;步骤11,导轨26底下有导轨底缺口41,导轨底缺口41为纵向开缺口;步骤12,支轮轴24在导轨底缺口41运行;步骤13,导轨26安装在支座板27上方;步骤14,导轮3与万向轮30作为支点,第二门板20与第一门板5之间通过黄腊管编织带12绕着第一芯柱套8、第二芯柱套16转动,达到第一门板5与第
二门板20折叠;步骤1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门板5、第二门板20组成的结构安装在卫生间门、厨房门、阳台门、书房门、空间隔断门使用;步骤1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门板5、第二门板20用铝蜂窝板。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突出效果是,改变传统门板安装结构,由小口开门进出变为可全开放式安装门板,折装方便,制作容易,工艺先进,材料易取,加工用机械少,材料耐用,具备刚度、韧度性能要求,安全系数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用可靠。可以安装在卫生间门、阳台门、厨房门、书房门、空间隔断门等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装配主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装配俯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装配右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关门扣锁门状态主视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关门扣锁门状态俯视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芯柱套主视示意图。
[0021]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包括第一墙柱、门锁、导轮、导轮轴、第一门板、第一板边、第一工座边、第一芯柱套、第二工座边、第一轴套、第一空隙、黄腊管编织带、第一槽板、第二空隙、第二槽板、第二芯柱套、第三工座边、第二轴套、蜂窝板、第二门板、第二墙柱、导轨内腔、支座内腔、支轮轴、栏板、导轨、支座板、门扣、导轨底板、万向轮、第一柱套框、第二柱套框、第四工座边、第二门板宽、第一门板宽、第三门板宽、第四门板宽、第五门板宽、第六门板宽、总面板宽、导轨底缺口和孔,其特征在于第一门板(5)与第二门板(20)之间安装第一芯柱套(8)、第二芯柱套(16)和黄腊管编织带12,第一芯柱套(8)与第二芯柱套(16)之闻安装黄腊管编织带(12),第一门板(5)外侧与第一墙柱(1)之间配合安装门锁(2),第二门板(20)外侧通过活页扣装在第二墙柱(21),第一门板(5)顶上安装支座板(27),支座板(27)的孔(42)安装支轮轴(24),支轮轴(24)上方安装导轮轴(4),导轮轴(4)两侧端安装导轮(3),导轮(3)在导轨底板29上的导轨内腔(22),导轨(26)内腔为导轨内腔(22),导轨(26)安装在支座板(27)上方,栏板(25)外侧安装第一板边(6),黄腊管编织带(12)一侧端装固在第一芯柱套(8),黄腊管编织带(12)另一侧端装固在第二芯柱套(16),第一芯柱座(8)安装在第一柱套框(31),第二芯柱套(16)安装在第二柱套框(32),第二工座边(9)与第一槽板(13)交角之间有第一空隙(11),第三工座边(17)与第二槽板(15)交角之间有第二空隙(14),黄腊管编织带(12)一侧边穿过第一空隙(11)固接在第一芯柱套(8),黄腊管编织带(12)另一侧边穿过第二空隙(14)固接在第二芯柱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第二工座边(9)与第三工座边(17)的端面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第一槽板(13)与第二槽板(15)的端面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其特征在于黄腊管编织带(12)穿过第一空隙(11),第二工座边(9)与第一槽板(13)端面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黄腊管编织带(12)穿过第二空隙(14),第二槽板(15)端面与第三工座边(17)之间有0.01mm以上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第一工座边(7)、第二工座边(9)之间有加强筋,其与第一槽板(13)之间有第一柱套框(31)安装第一芯柱套(8)和黄腊管编织带(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腊管纤维编织带双环套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第三工座边(17)、第四工座边(33)之间有加强筋,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常彬
申请(专利权)人:丁常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