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坤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66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包括挡土墙和预埋在挡土墙之中的管道组件,挡土墙由墙体和地基组合构成,挡土墙上的地基为埋入在土层之下,墙体的背面开设有聚水槽,聚水槽在墙体上共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且同排相邻的聚水槽之间为通过连接通孔相连通;通过在挡土墙的墙体之中设置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连接管道组合构成的管道组件,并通过将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均倾斜预埋在墙体之中,从而在保证管道组件良好的排水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水体沿着墙体的斜面向下流动,从而避免土层中的有机质通过水体的流动而吸附在墙体的表面,从而导致青苔的滋生,从而影响到墙体的整体美观性。从而影响到墙体的整体美观性。从而影响到墙体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相关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是指为了疏干墙后土体水分,防止地面水下渗,防止墙后积水形成静水压力,减少寒冷地区回填土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而设置的排水结构。
[0003]挡土墙的排水结构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 地面排水可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但是传统的挡土墙排水结构其设置较为简单,从而导致其实际使用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包括挡土墙(1)和预埋在挡土墙(1)之中的管道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1)由墙体(3)和地基(4)组合构成,所述挡土墙(1)上的地基(4)为埋入在土层(25)之下,所述墙体(3)的背面开设有聚水槽(14),所述聚水槽(14)在墙体(3)上共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且同排相邻的聚水槽(14)之间为通过连接通孔(15)相连通,所述管道组件(2)由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第三管道(12)和连接管道(13)组合构成,所述墙体(3)的背面预留有第一牵引头(5),所述第一牵引头(5)的末端通过折弯形成有挂钩结构,且其挂钩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缆(6),所述第一钢缆(6)的末端连接有调节件(7),所述调节件(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钢缆(8),所述第二钢缆(8)的末端连接有牵引块(9),所述墙体(3)的背面贴合有一层透水砖(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3)的截面呈直角梯形,且墙体(3)的直角边均靠向土层(25)进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块(9)为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其上表面预留有第二牵引头,所述第二牵引头的结构与第一牵引头(5)的结构相同,且第二牵引头上的挂钩结构与第二钢缆(8)的末端固定连接,且其连接方式为钢丝捆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挡土墙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7)由第一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8)和调节螺杆(19)组合构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王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