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风洞的电预热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37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洞的电预热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加热器主体、多组加热部、电源、预热温控系统、进气口以及排气口,其中,加热器主体包括壳体和隔热层组成的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每个加热部包括蓄热元件和两个加热元件;多组蓄热元件沿腔体结构轴线排列在腔体结构内,两个加热元件沿着垂直于腔体结构轴线且贯穿壳体和隔热层方向,插入到蓄热元件内,加热元件用于发热产生热量,蓄热元件用于根据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对腔体结构中冷空气进行加热;电源,用于为加热元件提供电能;预热温控系统,与电源连接,用于控制电源为加热元件提供电能。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热器在风洞中的使用频次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风洞中的使用频次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风洞中的使用频次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风洞的电预热加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风洞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洞的电预热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领域和有加热需求的超声速风洞领域,为防止气体高速膨胀过程中出现冷凝或实现部分温度模拟要求,必须对来流进行加热。在0.5m量级的较大尺寸风洞应用中,此类工况试验中气流加热温度需求一般为1000K,气流有效加热功率需达到8000KW~50000KW,一般采用单台的大尺寸金属蓄热式加热器或多台并联的加热器布局形式。通常金属蓄热式加热器包括燃烧预热的金属蓄热加热器和电预热的金属蓄热加热器两种类型。电预热的金属蓄热加热器包括小尺寸的金属蓄热式加热器和大尺寸的金属蓄热式加热器,其中,大尺寸的金属蓄热式加热器是指有效气流加热功率为8000KW以上,极限使用温度为1000K以上,通气运行时长不低于60s的加热器。
[0003]目前,大尺寸的金属蓄热式加热器多采用金属蓄热体内部的轴线方向布置多组加热元件的布局形式,截面方向加热元件为均匀布置形式,一般预热时长在10小时量级。在工程化使用过程中,加热元件多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风洞的电预热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主体(1)、多组加热部(2)、电源(3)、预热温控系统(4)、进气口(5)以及排气口(6),其中,所述加热器主体(1)是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壳体(11)和隔热层(12)组成的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每个所述加热部(2)包括蓄热元件(21)和两个加热元件(22);所述多组加热部(2)中的所述蓄热元件(21)沿所述腔体结构轴线排列在所述腔体结构内;所述两个加热元件(22)沿着垂直于所述腔体结构轴线且贯穿所述壳体(11)和所述隔热层(12)方向,插入到所述蓄热元件(21)内;所述加热元件(22)用于发热产生热量;所述蓄热元件(21)用于储蓄所述加热元件(22)产生的热量,并对所述腔体结构中流过的冷空气进行加热;所述电源(3),与所述加热元件(22)连接,用于为所述加热元件(22)提供电能,以使得所述加热元件(22)将电能转换为热量;所述预热温控系统(4),与所述电源(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3)为所述加热元件(22)提供电能;所述进气口(5),设置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多组加热部(2)的一侧,用于向所述腔体结构输入冷空气;所述排气口(6),设置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上远离所述进气口(5)的一侧,用于输出所述腔体结构中加热后的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蓄热元件(21)包括沿着平行于腔体结构轴线等间距排列的多个金属板片(211),所述多个金属板片(211)一体化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蓄热元件(21)的长度为250mm,直径取值范围为(700mm,75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金属板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欢赵旭飞李跃晏硕黄炳修石运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