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24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内;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信号走线层,所述信号走线层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屏蔽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并位于所述信号走线层及所述触控走线层之间。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和所述信号走线层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屏蔽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层的边界内,以改善触控走线层载入的触控信号易与信号走线层载入的显示信号发生干扰,影响触控灵敏度的问题,改善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柔性显示装置中,常将触控电极采用内置方式整合于显示面板中实现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但触控电极内置于显示面板内,易与发光器件的阴极形成寄生电容,采用自电容的触控方式虽然可以降低寄生电容,但在阴极未覆盖的区域,触控信号线与显示信号线易发生干扰问题,影响显示装置的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改善触控信号与显示信号发生干扰,影响触控灵敏度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内;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信号走线层,所述信号走线层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以及,屏蔽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并位于所述信号走线层及所述触控走线层之间;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和所述信号走线层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屏蔽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层的边界内。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内,与所述屏蔽层同层,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以及,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异层且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所述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电性连接,且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在所述屏蔽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层的边界内。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包括与多条所述第二线一一对应的多条屏蔽线,每一所述第二线的线宽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屏蔽线的线宽。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线之间,所述第一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过孔电性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及所述第二线。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为矩形、梯形或L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多条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信号线,所述屏蔽层包括与多条所述第一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条屏蔽线,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屏蔽线的线宽。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与所述触控走线层具有相同的激励信号。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阴极,在俯视视角下,所述屏蔽层与所述阴极相接。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7]具体地,请参阅图1A~图1F,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图2D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走线层与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E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与第二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图3B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走线层与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100a和与所述显示区100a相邻的非显示区100b。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电极101,位于所述显示区100a内;触控走线层102,所述触控走线层102沿由所述非显示区100b朝向所述显示区100a的方向延伸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101;信号走线层103,所述信号走线层103沿由所述非显示区100b朝向所述显示区100a的方向延伸;以及屏蔽层104,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内,并位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及所述触控走线层102之间。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102和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屏蔽层104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层104的边界内,以改善所述触控走线层102载入的触控信号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载入的显示信号之间易发生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所述触控信号的信噪比,从而改善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0029]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0为兼顾触控功能及显示功能的同时,实现窄边框设计或满足高分辨率要求,会将所述触控走线层102的至少部分及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100b,因此,所述触控走线层102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近,致使所述信号走线层103载入的信号对所述触控走线层102载入的所述触控信号产生干扰,给所述触控信号带来噪声。而在所述触控走线层102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设置所述屏蔽层104,可以降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所载入的显示信号对所述触控走线层102载入的所述触控信号的干扰,降低给所述触控信号带来噪声的风险,继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0030]此外,所述显示面板100受到高分辨率要求及布线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时,在俯视视角下,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0b的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与所述触控走线层102可能会存在部分交叠,在交叠区域易出现寄生电容,从而对所述触控信号造成负载问题,影响触控性能。因此为改善所述负载问题,可令所述屏蔽层104与所述触控走线层102具有相同的激励信号,以使所述屏蔽层104与所述触控走线层102保持等电位,从而改善所述负载问题。
[0031]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
101、所述屏蔽层104与所述触控走线层102提供所述激励信号。具体地,所述驱动芯片包括多个引脚,多个所述引脚包括与所述屏蔽层104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和与所述触控走线层102电性连接的第二引脚,所述激励信号包括第一激励信号S1和第二激励信号S2,如图5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走线层与屏蔽层的激励的信号的时序图。其中,从所述第一引脚传输至所述屏蔽层104的第一激励信号S1与从所述第二引脚传输至所述触控走线层102的第二激励信号S2相同(即在任意时刻所述驱动芯片为所述屏蔽层104与所述触控走线层102提供相同的输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激励信号S1与第二激励信号S2相同是指所述第一激励信号S1与所述第二激励信号S2的幅值相等、相位相同、频率相同。所述第一激励信号S1及所述第二激励信号S2的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内;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信号走线层,所述信号走线层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以及,屏蔽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并位于所述信号走线层及所述触控走线层之间;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和所述信号走线层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屏蔽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层的边界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内,与所述屏蔽层同层,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以及,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异层且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所述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电性连接,且沿由所述非显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二线在所述屏蔽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层的边界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源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