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及其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21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8
本申请涉及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楼板上的构造梁之间,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现浇剪力墙段和固定连接于两现浇剪力墙段之间的现浇填充墙段,所述现浇填充墙段上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现浇剪力墙段和现浇填充墙段之间的分隔板。本申请具有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本申请具有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本申请具有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及其模板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及其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墙体不参与结构竖向荷载传递的墙体称为填充墙。
[0003]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
[0004]现剪力墙和填充墙通常为剪力墙先浇筑成型,支模时预留用于砌筑剪力墙的孔洞。待剪力墙养护并硬化后拆模,然后自下而上依次砌筑形成填充墙。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填充墙的施工需等待剪力墙的混凝土硬化并拆模后进行,对于工期紧张的项目而言较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及其模板结构。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楼板上的构造梁之间,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现浇剪力墙段和固定连接于两现浇剪力墙段之间的现浇填充墙段,所述现浇填充墙段上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现浇剪力墙段和现浇填充墙段之间的分隔板。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浇填充墙段和现浇剪力墙段一同浇筑、养护、拆模,相较于现有先浇筑剪力墙然后砖砌填充墙的施工顺序,节约了填充墙施工前需等待剪力墙硬化成型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分隔组件的分隔板用于分隔现浇填充墙段和现浇剪力墙段,减小现浇剪力墙段在受到水平荷载时将荷载传递给现浇填充段的概率。
[0009]可选的,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现浇填充墙段底端的柔性垫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浇填充墙段底端的垫板能够使得现浇填充墙段与构造梁上表面之间形成柔性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分隔板和垫板均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沿现浇填充墙段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水条,所述防水条一侧与现浇填充墙段相抵,防水条相对的另一侧与现浇剪力墙段或是构造梁的上表面相抵。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条能够提高现浇填充墙段与现浇剪力墙段之间的防水性能。
[0013]可选的,所述现浇填充墙段包括骨架网片以及包裹骨架网片的混凝土层,所述骨
架网片包括若干竖向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横筋以及沿横筋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互平行的竖筋,所述横筋的两端位于混凝土层内,所述竖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两楼层上的构造梁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筋和横筋形成骨架网片,现浇填充墙段通过竖筋与相邻楼层的构造梁连接,而横筋则位于混凝土层内不伸入现浇剪力墙段内,减少现浇剪力墙段与现浇填充墙段之间的荷载传递路径,从而减少现浇填充墙段所受建筑整体水平荷载的影响,保障现浇填充墙段的使用寿命。
[0015]可选的,所述分隔板和垫板均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沿现浇填充墙厚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以及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防水条,所述骨架网片沿现浇填充墙段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分隔板的第二板段上,所述骨架网片沿现浇填充墙段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垫板的第二板段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网片的竖向或是水平投影均位于第二板段上,竖筋底端竖向穿过第二板段伸入至构造梁,位于第二板段沿现浇填充段厚度方向两侧的两防水条能够分别提高骨架网片两侧的防水性能,减少竖筋发生锈蚀的概率。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剪力墙和填充墙一体浇筑结构的模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剪力墙和填充墙一体浇筑结构的模板结构,连接于楼板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以及侧模,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以及构造梁上表面之间形成容纳现浇剪力墙段、现浇填充墙段以及分隔组件的浇筑空间,所述分隔板宽度方向的两侧抵接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向的两侧上;所述分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竖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填充于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侧模以及楼板上表面围合形成的浇筑空间内,从而形成一同浇筑的现浇填充墙段和现浇剪力墙段,浇筑时支撑部件将支撑分隔板,减少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向荷载冲击分隔板而致使分隔板断裂的概率,保障现浇填充墙段和现浇剪力墙段之间的分隔性能。
[0019]可选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向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竖向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分隔板设置,所述滑槽的顶端呈开口设置;所述支撑部包括位于分隔板厚度方向一侧的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一侧与分隔板贴合,所述支撑本体通过滑块竖向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支撑本体中空设置,浇筑所述现浇填充墙段或是现浇剪力墙段时,混凝土对支撑本体的浮力大于支撑本体自身的重力;所述支撑本体的底部凸出形成有凸块,浇筑所述现浇填充墙段或是现浇剪力墙段时,所述凸块伸入至混凝土内。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时,支撑本体漂浮与混凝土上,并且随着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上涨而上涨,并且混凝土倾倒产生的侧向荷载将施加在支撑本体以及凸块上,再通过滑槽对凸块的限位,将支撑本体和凸块受到的侧向荷载传递给第一模板或是第二模板,从而减少混凝土浇筑时直接将侧向荷载传递给分隔板的概率,减少分隔板由于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向荷载而断裂的概率,保障了现浇剪力墙段和现浇填充墙段受到分隔板的分隔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凸块与分隔板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的密实空间,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对应密实空间开设有贯通至支撑本体内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同轴穿设有振捣棒,所述振捣棒的周侧壁与连接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柔性的缓冲层;所述第一模板相背第二模板的一侧或是第二模板相背第一模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振捣混凝土的振捣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捣棒通过连接孔上的缓冲层固定连接于支撑本体上,通过启动振捣源,振捣棒在密实空间内产生振动,从而减少密实空间内气泡的存留量,提高靠近分隔板一侧的混凝土的密实性。
[0023]可选的,所述凸块的下表面倾斜设置,所述凸块的下表面远离分隔板的一端高于靠近分隔板的一端;所述振捣棒的底端低于凸块的下表面,所述振捣棒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抵接支撑本体下表面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低于连接孔设置。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倾斜的下表面便于混凝土在灌注产生一个向上驱动凸块的浮力。同时,振捣棒能够在混凝土未浇筑时,振捣棒底端抵接于构造梁的上表面上,并且通过抵接板与支撑本体的下表面相抵从而支撑支撑本体,使得支撑本体和构造梁之间存在间隙,减少混凝土浇筑时直接冲击掩埋支撑本体,减少支撑本体下表面与构造梁上表面相抵而无法产生浮力的概率。
[0025]可选的,所述滑槽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连接于相邻的两楼板(1)上的构造梁(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现浇剪力墙段(3)和固定连接于两现浇剪力墙段(3)之间的现浇填充墙段(4),所述现浇填充墙段(4)上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现浇剪力墙段(3)和现浇填充墙段(4)之间的分隔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现浇填充墙段(4)底端的柔性垫板(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5)和垫板(6)均包括第一板段(7)和第二板段(8),所述第一板段(7)和第二板段(8)沿现浇填充墙段(4)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段(7)和第二板段(8)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水条(9),所述防水条(9)一侧与现浇填充墙段(4)相抵,防水条(9)相对的另一侧与现浇剪力墙段(3)或是构造梁(2)的上表面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填充墙段(4)包括骨架网片(11)以及包裹骨架网片(11)的混凝土层(12),所述骨架网片(11)包括若干竖向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横筋(14)以及沿横筋(14)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且相互平行的竖筋(13),所述横筋(14)的两端位于混凝土层(12)内,所述竖筋(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两楼层上的构造梁(2)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5)和垫板(6)均包括第一板段(7)、第二板段(8)以及第三板段(16),第一板段(7)、第二板段(8)以及第三板段(16)沿现浇填充墙厚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板段(7)与第二板段(8)之间以及第二板段(8)和第三板段(16)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防水条(9),所述骨架网片(11)水平或是竖向投影均位于第二板段(8)上。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用于剪力墙与填充墙一体浇筑连接结构的模板结构,连接于楼板(1)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18)和第二模板(19)以及侧模(20),所述第一模板(18)和第二模板(19)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模板(18)和第二模板(19)以及构造梁(2)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