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218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沉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后浇带两侧的沉管内壁上埋设预埋件;S2.在沉管管节靠近后浇带的端面进行凿毛处理;S3.进行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绑扎施工;S4.安装第一内模板组件,并安装第二内模板组件;S5.在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外侧安装外墙模板;S6.用浇筑管路浇筑成型后浇带底板;S7.对后浇带底板进行养护;S8.浇筑后浇带外侧墙、后浇带中隔墙及后浇带顶板;S9.拆除第一内模板组件,并将后浇带两端分别设置封闭结构,并对内腔进行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整个过程,预埋件一物多用,进而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时间及施工风险。施工时间及施工风险。施工时间及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施工
,特别是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沉管隧道施工时,为减小混凝土自收缩及避免结构不均匀沉降引起沉管开裂,故在沉管管节预制时,先浇筑至少两个管节,然后相邻管节之间需设置后浇带来进行分期浇筑,以将相邻两个管节通过后浇带密封连接至一起。
[0003]如图1所示,沉管管节1包括沉管底板11、沉管外侧墙12、沉管顶板15,沉管管节1的中部竖向设置有沉管中隔墙13,沉管中隔墙13上部与沉管顶板15一体浇筑,下部与沉管底板11一体浇筑,沉管管节1具有沉管内壁16。
[0004]如图2所示,后浇带3的结构与沉管管节1相对应,后浇带3包括后浇带底板31、后浇带外侧墙32和后浇带顶板34,后浇带3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后浇带中隔墙33,在后浇带3施工时,需要先浇筑后浇带底板31部分,在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浇筑后浇带外侧墙32和后浇带中隔墙33,之后再浇筑后浇带顶板34,按照此方式浇筑时,而在浇筑后浇带底板31与后浇带外侧墙32时,由于其间隔时间很短,故现场无法在后浇带底板31上搭设支架,来对用于浇筑后浇带后浇带外侧墙32和后浇带顶板34的内模板进行支撑,如果选择设置支撑梁,并将支撑梁两端设置于两端的沉管管节1上的方式,此举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及施工风险。
[0005]而且,在后浇带3的结构浇筑好后,需要对后浇带3结构进行养护,需要在后浇带3两端的沉管管节内侧设置挂架,用于悬挂封闭结构(普遍使用防水帆布),来形成用于后浇带3内部养护的内腔,费事费力,延长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浇筑后浇带底板与浇筑后浇带外侧墙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无法足够时间按照现有的施工方法搭设支架,如果选择设置支撑梁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及施工风险,且后期对后浇带结构进行养护时,需要设置挂架,费事费力,延长了施工工期的问题,提供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9]S1.在后浇带两侧的沉管内壁上埋设预埋件;
[0010]S2.在沉管管节靠近所述后浇带的端面进行凿毛处理;
[0011]S3.进行所述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绑扎施工,并在所述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顶部预留用于浇筑管路穿过的第一预留孔;
[0012]S4.安装第一内模板组件,将第一内模板组件两侧与对应侧的所述预埋件相连接,并在第一内模板组件上设置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与所述第一预留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用作浇筑后浇带外侧墙和后浇带顶板的内模板;
[0013]并安装用于浇筑后浇带中隔墙的第二内模板组件;
[0014]S5.在所述后浇带主体结构钢筋笼外侧安装外墙模板,并在所述外墙模板上设置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三预留孔与所述第一预留孔对应设置;
[0015]S6.将浇筑管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及所述第二预留孔后浇筑成型后浇带底板;
[0016]S7.对所述后浇带底板进行养护;
[0017]S8.浇筑所述后浇带外侧墙、所述后浇带中隔墙及所述后浇带顶板;
[0018]S9.拆除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并将所述后浇带两端分别设置封闭结构,并将封闭结构与对应侧的所述预埋件相连接,使所述后浇带和两侧的所述封闭结构围成封闭的内腔,并对所述内腔进行养护。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在施工时,先在后浇带两侧的沉管内壁上埋设预埋件,之后,利用预埋件安装第一内模板组件,用作浇筑后浇带外侧墙和后浇带顶板的内模板,不用占用后浇带底板与浇筑后浇带外侧墙或浇筑后浇带中隔墙之间的间隔时间,且相比于设置支撑梁来说,能够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及施工风险,而且在后期养护过程中,又能够通过预埋件挂接封闭结构,使得后浇带和两侧的所述封闭结构围成封闭的用于养护的内腔,不用再单独架设用于挂设封闭结构的挂架,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时间,整个过程,预埋件一物多用,进而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时间及施工风险。
[0020]优选地,所述后浇带的待浇筑区域与所述沉管管节之间设置有中埋式止水带。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用于浇筑后浇带外侧墙或后浇带顶板,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横向背楞,所述第一横向背楞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纵向背楞,每根所述第一横向背楞与至少两根所述第一纵向背楞相互支撑连接,第一纵向背楞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用于与后浇带两侧的沉管内壁预埋连接。
[0022]优选地,第二内模板组件通过对拉螺栓组件进行安装。
[0023]优选地,所述第二内模板组件两端抵接对应端的沉管中隔墙,两个所述第二内模板组件对称设置,且通过对拉螺栓组件相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内模板组件包括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内模板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横向背楞,相邻所述第二横向背楞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向背楞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纵向背楞,每根所述第一横向背楞与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纵向背楞相互支撑连接,每根所述第二纵向背楞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对拉螺栓组件,每个所述对拉螺栓组件均贯穿两个所述第二内模板组件上的所述第二面板,所述对拉螺栓组件位于相邻所述第二横向背楞之间。
[0025]由于后浇带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按照现有的养护工艺,后浇带的养护施工中,后浇带外顶面和后浇带外侧面均单独养护,需要单独的养护器械,其养护成本较高。
[0026]优选地,在移出外墙模板之后,在后浇带外顶面上设置水池,并利用所述水池对后浇带外顶面及后浇带外侧面进行养护。
[0027]优选地,后浇带外顶面上铺设有第一养护组件,所述第一养护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水池内,第一养护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高分子养护膜、第一土工布和第一帆布,所述第一土工布和所述第一帆布之间具有用于容纳养护液的第一空隙,所述第一帆布用于遮光。
[0028]优选地,后浇带外侧面铺设有第二养护组件,所述第二养护组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高分子养护膜、第二土工布和第二帆布,所述第二土工布和所述第二帆布之间具有容纳养护液的第二空隙,所述第二帆布用于遮光。
[0029]优选地,所述水池的侧墙上贯穿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第一空隙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隙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空隙内的养护液能够通过排水管流动至所述第二空隙内。
[0030]通过水池配合第一养护组件中的第一高分子养护膜、第一土工布,来对后浇带外顶面进行蓄水养护,且利用第一帆布遮光,以保证更好的养护效果;同时,在所述第一养护组件和所述第二养护组件之间的水池侧墙上设置排水管,使得水池内的液体通过排水管源源不断地进入第二空隙,再配合第二高分子养护膜和第二土工布对后浇带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在后浇带(3)两侧的沉管内壁(16)上埋设预埋件(14);S2.在沉管管节(1)靠近所述后浇带(3)的端面进行凿毛处理;S3.进行所述后浇带(3)主体结构钢筋笼绑扎施工,并在所述后浇带(3)主体结构钢筋笼顶部预留用于浇筑管路(24)穿过的第一预留孔;S4.安装第一内模板组件(22),将第一内模板组件(22)两侧与对应侧的所述预埋件(14)相连接,并在第一内模板组件(22)上设置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与所述第一预留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22)用作浇筑后浇带外侧墙(32)和后浇带顶板(34)的内模板;并安装用于浇筑后浇带中隔墙(33)的第二内模板组件(21);S5.在所述后浇带(3)主体结构钢筋笼外侧安装外墙模板(23),并在所述外墙模板(23)上设置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三预留孔与所述第一预留孔对应设置;S6.将浇筑管路(24)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及所述第二预留孔后浇筑成型后浇带底板(31);S7.对所述后浇带底板(31)进行养护;S8.浇筑所述后浇带外侧墙(32)、所述后浇带中隔墙(33)及所述后浇带顶板(34);S9.拆除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22),并将所述后浇带(3)两端分别设置封闭结构(35),并将封闭结构(35)与对应侧的所述预埋件(14)相连接,使所述后浇带(3)和两侧的所述封闭结构(35)围成封闭的内腔,并对所述内腔进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3)的待浇筑区域与所述沉管管节(1)之间设置有中埋式止水带(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全断面施工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22)用于浇筑后浇带外侧墙(32)或后浇带顶板(34),所述第一内模板组件(22)包括第一面板(221),所述第一面板(22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横向背楞(223),所述第一横向背楞(223)远离所述第一面板(2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纵向背楞(222),每根所述第一横向背楞(223)与至少两根所述第一纵向背楞(222)相互支撑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亚正伍昌张涛朱成欧伟山刘力英刘轩源汤健彭晓东张雅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