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12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控制工程,具体公开了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反应装置内设有若干扇叶,厌氧区和缺氧区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扇叶;反应装置外设有水槽,水槽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连通厌氧区,第二进水管连通缺氧区;沉淀区上还设有污泥排出管道,厌氧区与污泥排出管道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两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污水,可以成功克服硝化菌和聚磷菌污泥龄冲突的问题,同时整个装置内还存有气固液三相。同时整个装置内还存有气固液三相。同时整个装置内还存有气固液三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的问题,属于水污染控制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减缓由氮、磷所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需要修建大规模A2/O,SBR等活性污泥法工艺和生物转盘等生物膜法工艺来处理排放量日益增多的城市污水。虽然,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却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0003]首先,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需要构筑多组搅拌设备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因而需要较高的运行成本。为克服上述不足,申请专利号CN201320149089.9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搅拌装置及搅拌系统,该方法通过使用多个搅拌装置来避免系统出现死角区域,但由于能耗过大,不适合在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做广泛推广;此外,专利CN201922320930.6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的搅拌装置,该装置将搅拌扇叶设置在驱动元件上并通过转套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边升降边搅拌的效果,但是由于系统结构复杂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运行故障等因素,导致该装置的实际水处理运行费用偏大。因此寻找一种较低能量消耗的污水搅拌装置来对系统内部全方位搅拌是很有必要的。
[0004]其次,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保证较高的溶解氧(DO)利用率。目前,国内外曝气装置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是产生50微米以上的大气泡。而气泡越大,气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气体由水相溢出到液相的速率也就越高,因此导致DO利用率也就越低。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专利号201310231495.4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高效率一体化的曝气装置,该专利虽然采用了水面跃水曝气和水下鼓风曝气的双重装置,实现了水体中DO整体性的高效同步提升和快速均匀分布,但是系统结构复杂,曝气装置能耗过高反而限制其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高效率运行;其次,申请专利号201320149089.9提出了用于污水处理的搅拌装置及搅拌系统,该方法通过使用多个搅拌装置来提高氧的利用率,但由于能耗过大,不适合在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做广泛推广。因此,设计一种密闭微曝气的处理装置迫在眉睫。
[0005]然后,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酶的活性,进而降低活性污泥的脱氮除磷效能,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很难达到规定的排放限制。因此,低温是限制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及其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稳定达标的因素之一。目前针对低温污水处理,专利CN201610998809.7公布了一种强化反硝化深床滤池低温运行效能的装置及组装方法,该专利采用加热装置加热污水处理系统,使其在冬季温度保持在15

19℃,虽然可以有效提高脱氮效能,但该措施增加了工艺的基建费用,且该处理方法应用于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较为困难。投加填料也是另外一个方法,专利CN201822145178.1公布了一种采用新型复合填料的自养型深床滤池,该专利在反应池内使用硫铁复合矿料,从而提高其对低温市政污水的处理能力。虽然该污水处理药剂的污水处理效果不受低温条件下的影响,但是滤池容易堵塞,反冲洗频率增加。因此,寻求一种在低温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率是很重要的。
[0006]同时,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往往需要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等污水处理构筑物,较大的占地面积不适用于已有的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如污水处理厂的氮磷深度控制常采用化学除磷工艺与反硝化滤池工艺组合,先进行化学除磷后,在进行反硝化脱氮。该组合工艺包括:化学除磷快速搅拌池、反应池、沉淀池、反硝化滤池、加药池和反冲洗系统等复杂多样构筑物。因此,在污水处理厂规划在用地紧张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工艺及其构筑物主要面临场地较小的条件无法有效布局,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美好生活需要,本专利立意于环保生态理念,结合传统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行成本偏高、DO利用率低、低温处理效果不显著以及占地面积大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斜面沉淀板、中层斜面沉淀板、下层斜面沉淀板,上层斜面沉淀板、中层斜面沉淀板、下层斜面沉淀板上均开设有通孔,下层斜面沉淀板与反应装置的底面之间为厌氧区,中层斜面沉淀板与下层斜面沉淀板之间为缺氧区,上层斜面沉淀板与中层斜面沉淀板之间为好氧区,上层斜面沉淀板与反应装置的顶面之间为沉淀区;反应装置上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具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有若干扇叶,扇叶位于厌氧区和缺氧区内;反应装置外设有装有原水的水槽,水槽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连通厌氧区,第二进水管连通缺氧区,反应装置顶部设有连通沉淀区的出水口;反应装置的沉淀区上还设有污泥排出管道,污泥排出管道连接至上层斜面沉淀板位置,用于排出上层斜面沉淀板上的污泥,所述厌氧区与污泥排出管道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道,污泥回流管道上具有阀门。
[000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上层斜面沉淀板、中层斜面沉淀板、下层斜面沉淀板均为同向的倾斜设置,上层斜面沉淀板的倾斜度大于中层斜面沉淀板的倾斜度,中层斜面沉淀板的倾斜度大于下层斜面沉淀板的倾斜度,上层斜面沉淀板、中层斜面沉淀板、下层斜面沉淀板上的通孔均设在各自倾斜的较高位置。
[00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反应装置外还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好氧区。
[00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好氧区内上部位置固定设有海绵填料。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一硝化液回流管道和第二硝化液回流管道,第一硝化液回流管道和第二硝化液回流管道的一端均连通好氧区内海绵填料位置,第一硝化液回流管道另一端连通缺氧区上部,第二硝化液回流管道另一端连通缺氧区下部。
[00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水槽上设有第一水质分析仪和Fe盐投加点,沉淀区的反应装置上设有第二水质分析仪,好氧区的反应装置上设有第三水质分析仪。
[0014]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层斜面沉淀板的通孔和下层斜面沉淀板的通孔之间设有隔板。
[0015]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反应装置外设有应用客户端、第一RTU、第一基站、第二RTU、第二基站;其中,第一水质分析仪、第一RTU、第一基站、客户端依次信号连接,第二水质分析仪、第二RTU、第二基站、客户端依次信号连接,第三水质分析仪、第二RTU、第二基站、客户端依次信号连接。
[0016]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构建一种新型地埋式微氧多相流化脱氮除磷工艺,相较于传统工艺来说,采用垂向流的方式,占地面积小。
[0017]2.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装置巧妙利用一个搅拌装置,不仅可以减少工艺的运行成本,而且每一个小室内呈现完全混合式流态.3.本专利技术工艺上通过好氧区侧向微曝气,提供一种微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中层斜面沉淀板(9c)、下层斜面沉淀板(9a),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中层斜面沉淀板(9c)、下层斜面沉淀板(9a)上均开设有通孔,下层斜面沉淀板(9a)与反应装置的底面之间为厌氧区(1),中层斜面沉淀板(9c)与下层斜面沉淀板(9a)之间为缺氧区(2),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与中层斜面沉淀板(9c)之间为好氧区(3),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与反应装置的顶面之间为沉淀区(4);所述反应装置上设有搅拌装置(5),搅拌装置(5)的动力输出端具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有若干搅拌扇叶(6),搅拌扇叶(6)位于厌氧区(1)和缺氧区(2)内;所述反应装置外设有装有原水(17)的水槽,水槽上设有第一进水管(18)和第二进水管(19),第一进水管(18)连通厌氧区(1),第二进水管(19)连通缺氧区(2),反应装置顶部设有连通沉淀区(4)的出水口;所述反应装置的沉淀区(4)上还设有污泥排出管道(12),污泥排出管道(12)连接至上层斜面沉淀板(9d)位置,用于排出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上的污泥,所述厌氧区(1)与污泥排出管道(12)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道(13),污泥回流管道(13)上具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氧多相流化工艺低温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中层斜面沉淀板(9c)、下层斜面沉淀板(9a)均为同向的倾斜设置,上层斜面沉淀板(9d)的倾斜度大于中层斜面沉淀板(9c)的倾斜度,中层斜面沉淀板(9c)的倾斜度大于下层斜面沉淀板(9a)的倾斜度,上层斜面沉淀板(9d)、中层斜面沉淀板(9c)、下层斜面沉淀板(9a)上的通孔均设在各自倾斜的较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潇段崇森于江华姚凯王之钰李先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