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03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台架、余热交换装置、增压装置、吸热系统以及进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将热风经过多级油雾过滤,油雾吸收热风中的热量,并在流动中的低粘度油将热量快速带走直到进入导热油罐体中,再经过导热油抽风机将导热油罐体中的热量抽到气流干燥机中,进而实现余热的回收,经过多级油雾过滤,实现气流干燥机余热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与低粘度油充分融合,则将余热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走并进入导热油罐体中储存,解决了余热尾气环保达到排放标准。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性淀粉干燥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变性淀粉干燥采用传统型的气流干燥机干燥系统,该干燥系统虽然干燥效率较高,但在干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干燥余热不能回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燃料消耗较大,而且在干燥时变性淀粉中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随着尾气一起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为了解决变性淀粉干燥余热回收与尾气处理,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解决这两大难题,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余热回收与尾气处理效果并不好,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变性淀粉干燥系统中的余热回收与尾气处理做出了比较详细的测试与实验,并取得较好的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热风经过多级油雾过滤,油雾吸收热风中的热量,并在流动中的低粘度油将热量快速带走直到进入导热油罐体中,再经过导热油抽风机将导热油罐体中的热量抽到气流干燥机中,进而实现余热的回收,经过多级油雾过滤,实现气流干燥机余热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与低粘度油充分融合,则将余热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走并进入导热油罐体中储存,解决了余热尾气环保达到排放标准。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台架、余热交换装置、增压装置、吸热系统以及进风装置,所述装置台架为型材相互组焊成形,所述余热交换装置位于装置台架上部的中间位置,且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装置台架上,包括法兰底座、余热交换塔、进油管、密封法兰、油雾喷曝气、挡油块、接油块、出油管以及负压吸风装置,所述法兰底座位于余热交换装置的底部,且与余热交换塔相互焊接连接,所述余热交换塔为方形立柱,一端与负压吸风装置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法兰底座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进油管呈交错式分布在余热交换塔的两侧,穿过密封法兰,与油雾喷曝气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法兰通过焊接固定在余热交换塔的两侧,所述油雾喷曝气通过与进油管呈螺纹连接形式固定,所述挡油块位于油雾喷曝气的下方,且与余热交换塔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接油块呈L形状,且与挡油块呈错位布置,且与余热交换塔的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出油管位于接油块处,且与余热交换塔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负压吸风装置位于余热交换装置的上部,且与余热交换塔的顶部焊接固定连接,包括阻断层、缓冲锁喉、连接法兰以及负压抽风机,所述阻断层焊接固定在余热交换塔的内壁,所述缓冲锁喉的一端与余热交换塔密封焊接,另一端与连接法兰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法兰位于缓冲锁喉与负压抽风机之间,所述负压抽风机与连接法兰呈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增压装置有2个,且位于余热交换装置的两侧,包括支撑架、增压机构以及增压管路系统,所述支撑架为型材相互焊接的组件,所述增压机构位于支撑
架的上部,包括微动气缸、增压横杆、台阶固定块、微动弹簧座、拉伸弹簧、导向块以及导向杆,所述微动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增压横杆上,所述增压横杆的两端均与导向杆焊接连接,所述台阶固定块有2个,且分别与增压横杆和支撑架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微动弹簧座的一端与增压横杆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安装在微动弹簧座上,所述导向块均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导向杆有2个,且均与增压横杆焊接连接,所述增压管路系统有2个,包括冷却油管、装置壳体、增压油缸、缸筒固定座、导热油管、导热油支管、冷却油支管、增压后油管以及活塞,所述冷却油管的一端与导热油罐体相连接,另一端增压油缸相连接,所述装置壳体与装置台架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油缸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缸筒固定座上,且与导向杆呈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缸筒固定座的一端与增压油缸底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装置台架焊接固定,所述导热油管的一端分别与出油管相连接,且一端与导热油罐体相连接,所述导热油支管的一端与导热油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油管相连接,所述冷却油支管的一端与进油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增压后油管相连接,所述增压后油管与冷却油支管相连接,且一端与增压油缸相连接,所述活塞位于增压油缸内,且一端与导向杆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吸热系统包括导热油罐体、导热油抽风机、油泵、温液一体测量仪以及管架,所述导热油罐体有2个,且位于装置台架上,所述导热油抽风机有2个,且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导热油罐体的上部,所述油泵有2个,通过法兰式连接及螺纹连接固定在冷却油管之间,所述温液一体测量仪分别设置在导热油罐体的一侧,所述管架的一端焊接固定在装置壳体上,另一端与冷却油管相连接固定。
[0005]优选地,所述挡油块与接油块的L形状折弯板之间的位置始终保留20

30mm的间隙。
[0006]优选地,所述油雾喷曝气喷曝出的油雾恰好越过挡油块,且油雾全部覆盖接油块。
[0007]优选地,所述挡油块与接油块在余热交换塔内呈多组布置,形成多级过滤。
[0008]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其工作原理:从气流干燥机出来的尾气带有大量的余热,则余热从进风装置进入,同时负压抽风机将尾气吸附至余热交换装置中,尾气在余热交换装置中经过多级油雾过滤,并最终经过负压抽风机排放到大气中。
[0009]油雾的产生:储存在导热油罐体中的低粘度油经过冷却油管和油泵共同作用下,输送至增压油缸内,在微动弹簧座与拉伸弹簧共同作用下,导向杆在微动气缸推动增压横杆平稳向下运动,而导向杆与活塞为一体,则实现活塞向下运动,低粘度油受到活塞的冲击下压力变大,并经过增压后油管和冷却油支管进入余热交换塔内的油雾喷曝气,低粘度油经油雾喷曝气后喷出,产生油雾。
[0010]低粘度油回流,油雾喷洒在接油块上形成堆积,则通过出油管、导热油支管以及导热油管,回流到导热油罐体中。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
[0013](1)热风经过多级油雾过滤,油雾吸收热风中的热量,并在流动中的低粘度油将热量快速带走直到进入导热油罐体中,再经过导热油抽风机将导热油罐体中的热量抽到气流干燥机中,进而实现余热的回收。
[0014](2)经过多级油雾过滤,实现气流干燥机余热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与低粘度油充分
融合,则将余热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走并进入导热油罐体中储存,解决了余热尾气环保达到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的余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的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的增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的增压管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台架、余热交换装置、增压装置、吸热系统以及进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交换装置包括法兰底座、余热交换塔、进油管、密封法兰、油雾喷曝气、挡油块、接油块、出油管以及负压吸风装置,所述法兰底座位于余热交换装置的底部,且与余热交换塔相互焊接连接,所述余热交换塔为方形立柱,一端与负压吸风装置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法兰底座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进油管呈交错式分布在余热交换塔的两侧,穿过密封法兰,与油雾喷曝气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法兰通过焊接固定在余热交换塔的两侧,所述油雾喷曝气通过与进油管呈螺纹连接形式固定,所述挡油块位于油雾喷曝气的下方,且与余热交换塔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接油块呈L形状,且与挡油块呈错位布置,且与余热交换塔的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出油管位于接油块处,且与余热交换塔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负压吸风装置位于余热交换装置的上部,且与余热交换塔的顶部焊接固定连接,包括阻断层、缓冲锁喉、连接法兰以及负压抽风机,所述阻断层焊接固定在余热交换塔的内壁,所述缓冲锁喉的一端与余热交换塔密封焊接,另一端与连接法兰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法兰位于缓冲锁喉与负压抽风机之间,所述负压抽风机与连接法兰呈螺纹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性淀粉干燥的气流干燥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有2个,且位于余热交换装置的两侧,包括支撑架、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宁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泰德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