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0001]本公开涉及关于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的电子装置的设计不断地朝向微型化的趋势发展,使得用于像是摄像的光学模块的各种元件或其结构也必须不断地缩小,以达成微型化的目的。有鉴于此,如何能设计出一种微型化的驱动机构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具有光轴,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可动元件、多个叶片以及驱动组件。固定部具有开口,可动元件可相对固定部运动,多个叶片连接可动元件,驱动组件驱动可动元件相对固定部运动。其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可动元件,改变叶片与开口的重叠面积。
[000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止动元件、引导组件、导磁性元件、电路组件以及感测组件,止动元件连接至固定部。引导组件设置于可动元件与固定部之间。导磁性元件设置于固定部。电路组件设置于固定部。感测组件设置于电路组件。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上盖以及底座。上盖,具有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轴,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具有一开口;一可动元件,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多个叶片,连接该可动元件;以及一驱动组件,驱动该可动元件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其中通过该驱动组件驱动该可动元件,改变该多个叶片与该开口的一重叠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止动元件,连接至该固定部;一引导组件,设置于该可动元件与该固定部之间;一导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固定部;一电路组件,设置于该固定部;以及一感测组件,设置于该电路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一上盖,具有一上表面以及该开口,该上表面朝向一入射光;以及一底座,与该上盖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一方向设置,具有:一开口,一第一凹部,容纳该导磁性元件,其中该第一凹部的一深度大于该导磁性元件的一厚度,该第一凹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光轴垂直并面向该导磁性元件;一第二凹部,容纳该引导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凹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配合该引导组件的形状,其中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二凹部相邻于该第一凹部,并且该第二凹部较该第一凹部更远离该底座的该开口,其中当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二凹部的该底面较该第一凹部的该底面更靠近该上盖的该上表面;一第三凹部,容纳该电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三凹部具有一底面,其中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三凹部相邻于该第一凹部,并且该第三凹部较该第一凹部更远离该底座的该开口,其中当沿着垂直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三凹部的该底面较该第一凹部的该底面更靠近该上盖的该上表面;一第四凹部,容纳该感测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四凹部贯穿该底座,该第四凹部的一深度大于该感测组件的一部分的一厚度,其中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四凹部邻接该第一凹部,并且该第四凹部较该第一凹部更远离该底座的该开口;一第五凹部,容纳该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五凹部具有一底面,其中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五凹部相邻于该第一凹部、该第二凹部以及该第三凹部,并且该第五凹部较该第一凹部更远离该底座的该开口,该第五凹部与该第二凹部以及该第三凹部至该底座的该开口的一距离相同,其中当沿着垂直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五凹部的该底面较该第一凹部的该底面以及该第三凹部的该底面更靠近该上盖的该上表面;以及一第六凹部,容纳该止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贯穿该底座,其中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六凹部相邻于该第五凹部,并且该第六凹部较该第一凹部、该第二凹部、该第三凹部以及该第五凹部更远离该底座的该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还包括:
一第一抗反射结构,设置于该上表面,具有一第一抗反射表面,该第一抗反射表面面向该入射光,其中该第一抗反射表面与该光轴不平行,其中该第一抗反射表面与该光轴垂直,其中该第一抗反射表面的一反射率小于该上盖的一反射率;以及一第二抗反射结构,由该上表面向该开口延伸,与该上表面成一角度并且围绕该开口,该第二抗反射结构与该光轴不平行也不垂直,该第二抗反射结构具有一第二抗反射表面,形成在该第二抗反射结构靠近该入射光的一表面,该第二抗反射表面的一反射率小于该上盖的该反射率;其中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三抗反射结构,该第三抗反射结构为一板状结构,具有对应该入射光的一开口,其中当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三抗反射结构位于该叶片与该可动元件之间,其中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第三抗反射结构至少部分与该叶片以及该可动元件重叠;其中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观察时,该上盖的该开口的一面积以及该底座的该开口的一面积与该第三抗反射结构的该开口的一面积不同,其中该上盖的该开口的该面积大于该第三抗反射结构的该开口的该面积,并且该底座的该开口的该面积大于该上盖的该开口的该面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元件,分别穿过该多个叶片而将该止动元件连接至该固定部;其中该可动元件具有:多个齿状部,与该多个叶片连接;一第一容纳部,容纳该止动元件的一部分;多个第二容纳部,容纳该引导组件的一部分;一第三容纳部,容纳该驱动组件的一部分;以及一开口,接收一入射光;其中该止动元件限制该可动元件相对该固定部在一极限范围内运动,具有:一止动部,为一凸出结构,具有一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二侧壁,容纳于该可动元件的该第一容纳部,并且限制该可动元件相对该固定部在一极限范围内运动,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为相反设置,并且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与该光轴平行;多个孔洞,与该多个连接元件连接;一凸出部,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一方向并且朝该底座延伸,而固定于该底座;以及一开口,接收该入射光;其中该多个叶片的每一个具有:一连接部,具有一孔洞以及一齿状部,该连接元件穿过该孔洞,该连接部的该齿状部与该可动元件的该齿状部咬合;以及一遮挡部,配置以遮挡该入射光;其中该驱动组件驱动该可动元件以一第一转轴转动,该可动元件进而使得该多个叶片分别以该多个连接元件为转轴转动,该多个连接元件之一具有一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不同,该第一转轴与该光轴平行,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平行;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包括多个磁性单元,每个磁性单元具有一个N磁极以及一个S磁极,而该极限范围不超过该磁性单元的一长度。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动元件具有:
多个第一凸出部,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一方向并且朝该上盖延伸,穿过该叶片而容纳于该上盖;多个第二凸出部,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一方向并且远离该开口延伸,每一个第二凸出部具有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接触该止动元件;多个第三凸出部,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该方向并且朝该底座延伸,并且接触该引导组件;多个第一容纳部,容纳该驱动组件的一部分,每一个第一容纳部形成于两个第三凸出部之间;以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彰,翁智伟,王照熙,蔡昆旺,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